亂拿幾根雪糕都要一百多,兩塊錢雪糕都藏哪去了?

炎炎夏日,你走進便利店的冰櫃,看到幾款包裝別緻的雪糕,心想嘗嘗新口味也不錯,拿去結賬,竟然!一百多塊!

緩了一段時間後,又是熟悉的天氣,熟悉的便利店,熟悉的冰櫃,這次你特意避開那些漂亮別緻的包裝,在不起眼的角落選了一支不起眼的雪糕,拿去結賬,竟然也要幾十塊錢!

What?!!!以前雪糕、雪糕不都是兩三塊一支的嗎?現在價格都這麼兇殘了?上網一查,才知道這是遇到「雪糕刺客」了:所謂「雪糕刺客」,是指一些沒見過的品牌或包裝的雪糕,它們靜靜「潛伏」在冰櫃里,等待結賬時給人「致命一擊」。所以,它們憑什麼!搶我的錢!賣這麼貴!是味道更好了嗎?是吃了有什麼特殊功效嗎?

為什麼雪糕越賣越貴?

根據國家標準《GB/T 31119-2014 冷凍飲品 雪糕》,雪糕是指「以飲用水、乳和(或)乳製品、蛋製品、水果製品、豆製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的一種或多種為原輔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和(或)食品營養強化劑,經混合、滅菌、均質、冷卻、成型、凍結等工藝製成的冷凍飲品。」

雪糕又可分為清型雪糕和組合型雪糕,清型雪糕是指不含顆粒或塊狀輔料的雪糕,組合型雪糕是以雪糕為主體,與相關輔料(如巧克力等)組合而成的製品,其中雪糕所佔質量分數大於50%。

之所以雪糕越賣越貴,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在增加。近十年間,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漲了大約80%,一些品牌又要追求純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級,成本便水漲船高。

此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更看重食物的營養健康,雪糕也不例外,一些雪糕產品便通過改進技術、改變配料,打出低脂、低糖、極簡配方、0添加等標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營銷噱頭也「功不可沒」。商家不僅在雪糕的「外形」上頗下功夫,外包裝更加精緻,連雪糕棍上都有文案設計,還與故宮等景點搞文創,讓雪糕的外形兼具打卡、觀賞價值。

此外,很多雪糕品牌還邀請明星、大V為其代言,與茶飲、餐飲、白酒甚至互聯網等搞跨界聯名,打造雪糕的「網紅屬性」,將其推入高端路線。

實際上,大部分溢價嚴重的雪糕,都是過度營銷。

雪糕越貴越健康嗎?

理論上來說,貴一點的雪糕,用料確實會更好一些。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不同雪糕的配料表,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也就是說,位置越靠前的成分,添加量越多。

可以看到,幾款價格相對更高的雪糕,配料表中牛乳、稀奶油的位置也更靠前,而價格比較親民的雪糕中,飲用水、白砂糖位置則更為靠前。

(價格較高的幾款雪糕的配料表)

(價格正常的幾款雪糕的配料表/圖源:某電商平台)


如果是追求健康營養,從成分上來說,我們在選擇雪糕的時候,可以選擇牛乳、稀奶油在前列的產品,對於巧克力等組合型雪糕,優先選擇可可脂、可可液塊可可粉的,盡量不要代可可脂、氫化植物油的。

另外,成分再優秀的雪糕,本質上也是高熱量食物,整體營養組成較低,偶爾吃一支就好,可別天天吃呀。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是用料更好一些,一支雪糕也不至於貴到五六十甚至幾百塊,如果大家挑到了成分頂呱呱的雪糕,結賬時發現是個刺客,不要慌,放回去一點也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