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如玉龍雪山,黑暗如多重陰謀

關於神秘的東方,也許是曾經黃沙漫漫飄來的駝鈴聲,那絢爛的絲綢、典雅的瓷器、清香微澀的茶葉讓無數西方人產生了綺麗的幻想,似真似假的遊記、被搬上歐洲舞台的《趙氏孤兒》,無數西方作家想掀開神秘面紗,就連尼爾蓋曼都把福爾摩斯安排在了中國得到不老之葯,意大利女作家艾爾莎·哈特在中國居住三載,處女作《玉龍雪山》就把懸疑推理小說安排在清朝康熙年間的雲南,這份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勇氣值的欽佩,這應該也是一次寫作的巨大挑戰。


眾所周知,彩雲之南的邊陲之地,不管是地理環境還是歷史發展,包括民族構成、生活習慣都與眾不同,尤其是清朝康熙年間。金庸老先生封筆之作《鹿鼎記》就稍微描述了雲南沐王府的一部分歷史。而康熙皇帝這位締造「康乾盛世」的偉大君主,他的學霸屬性也是歷朝歷代皇帝中的佼佼者,據說物理天文學師從傳教士更青出於藍,加上清朝時期,傳教士與西方科學的引進,包括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的大動作,這些歷史背景都給《玉龍雪山》的故事增加了複雜性。


故事設定康熙皇帝在日食之時光臨大研,也就是大理城。而來臨之前六天就發生了外國傳教士被謀殺的案件,而流放到雲南的原紫禁城的圖書編修李杜恰逢停留在此處。他窺見了命案不尋常的一角,開始抽絲剝繭最終查找真兇,讓命案後面的驚天大陰謀徹底破滅。


書中的時間線比較清晰,倒計時的每一天成為一個獨立的章節,這樣的安排讓節奏更加緊湊明快,每一個人物輪番登場,性格鮮明。作者描述的各類環境,比如從山谷而來的主人公李杜奔赴大研城的路途所見,擁擠的街道、熱鬧的商販、不同語種的方言與官話、與隨處漂浮的灰塵、各種食物的味道,都如同攝像頭一般,具有了電影畫面般的質感。

而命案發生前知府舉辦的宴會,更有着中西結合的意味。說著伊斯蘭深宮故事的說書人、年輕的耶穌會修士、坐在主人位置自豪的知府大人、鹽商、宴會女主人等都悉數登場,在曲折的故事與觥籌佳交錯的美酒之中也夾雜着欲說還休的秘密,夜晚微風搖動樹影,這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渲染非常能吊起讀者的胃口。


而故事的結尾也是李杜和哈姆扎這個說書人坐在客棧的院子里飲酒,別處歡鬧這裡只有火盆的炭火和兩人述說著未來的人生規劃。暴風雨後的寧靜格外讓人珍惜。各懷心腸的酒宴不如知己的三杯兩盞淡酒,這裡又有着一些江湖的意味。

《玉龍雪山》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與推理懸疑小說結合的一次勇敢的嘗試。書中主人公的語言對話,相對來說有一種譯製片的感覺,對於國內讀者會有一些閱讀接受上的隔閡。在懸疑設置上詭計的設定容易被讀者勘破。這就需要故事後續的發展,

書籍也會被焚毀或是被蟲子吃掉。

講故事的人也不會永遠活着。

從某個角度說,他們中的一些會。

好吧,可以說,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

這是小說的結局主人公們的對話,這也是文化傳統的延續。如書中的李杜,腳步並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