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正元地質勘查院綠色勘查工作紀實
◎ 本報記者 張繼勇
在山東省淄博市金嶺礦集區富鐵礦資源深部項目曾經的所在地,如今玉米、花生等各色農作物鬱鬱蔥蔥、長勢良好,絲毫看不出這裡曾經鑽塔聳立,經歷了千萬噸級鐵礦資源的勘查活動。
這是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正元地質勘查院(簡稱正元地勘院)近年來大力實施綠色勘查、保護生態環境所呈現的良好景象。實施綠色勘查不僅保護了環境,找到的礦產資源更是不容小覷——根據該院圈定的靶區,通過對成礦規律的總結,共估算潛在資源3108萬噸。
2021年1月20日,自然資源部發佈《關於第二批綠色勘查示範項目的公告》,「山東省淄博市金嶺礦集區富鐵礦資源深部及外圍調查評價」位列其中。據了解,該項目是原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下達的2018年新開省級地質勘查項目。正元地勘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最大限度減少地質勘查活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開展綠色勘查工作。
綠色勘查區
理念是綠色勘查之本
正元地勘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綠色勘查工作。他們認為,綠色勘查較以往工作可能會更繁瑣一些,但長期來看會產生更加廣泛的經濟效益。他們號召全體員工認真對待,並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支持做好綠色勘查各項準備工作。
在項目開展伊始,該院就建立了由項目負責曹其琛擔任綠色勘查領導小組組長、賈崇勛擔任綠色勘查專員的項目組,下設鑽探組、物探組、礦產組、測量組。各組組長負責相關組綠色勘查工作的開展及施工管理,按照成立的組織網絡建立各級人員綠色勘查職責,嚴格做好綠色勘查的監管工作。
2018年8月,項目組按照綠色勘查的規範標準,建立了《綠色勘查管理制度》;9月又制訂了《環境保護方案》。
為提升綠色勘查的施工質量,形成「人人講環保,人人為環保」的綠色勘查氣氛,2018年12月30日,項目組組織施工人員開展了「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確保綠色勘查目標」的綠色勘查主題籤名活動,並結合活動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高了全員對綠色勘查的認識,讓每個人理解綠色勘查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對綠色勘查施工的熱情。
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各項制度,提高項目組成員對綠色勘查工作的認識,增強施工過程中的操作規範,項目組在開工前開展了5次教育培訓。在學習《綠色勘查方案》中,按照人員入場時間不同,組織4次學習《綠色勘查指南》,分別對鑽機1#機台、2#機台、3#機台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重點培訓,提高了一線人員的環保意識。
培訓結束後對參與培訓的項目人員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許上崗,需要重新進行培訓。通過技術交底及教育培訓為項目開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提高了綠色勘查施工過程中操作的規範性,達到了「人人講環保、人人為環保」的綠色勘查目的。
貫徹執行關鍵在真抓嚴管。項目組按照綠色勘查要求,制定了日巡檢制度及周例會制度。項目組在施工中對鑽探施工場地進行日巡檢,確保綠色勘查在每日的施工過程中不出現影響環保的因素;每周定時召開綠色勘查周例會,對上周的綠色勘查檢查工作進行匯總,並對下周綠色勘查工作進行指導,有效把控綠色勘查工作的整體進度。
創新是綠色勘查之要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紮實推進綠色勘查工作,規範施工管理,項目組對綠色勘查工作進行梳理,按照綠色勘查各個階段施工特點及目標任務的不同,將綠色勘查工作分為四大階段,分別為:施工前準備階段、施工管理階段、施工後恢復治理階段、總結提升階段等,全面掌握綠色勘查工作流程,並根據實時情況進行補充和調整。
在實地勘測工作中,他們盡量採用高精度航空磁測、航空物探測量系統開展勘探工作。工作人員將探測儀器安裝在小松鼠B3直升機上組成航空磁測勘查系統,按一定高度沿測線飛行並記錄磁場變化,在保證勘查效果的同時,實現了航空磁測對地面植被、土地等的零擾動。
物探測量工作開始前,項目組會根據綠色勘查需要選取合適的儀器,在相匹配的數據採集點布設工作。為減少對耕地和農作物的破壞,他們選擇在小麥收穫後的夏季農田空置時節開展物探重力、磁法作業等,採用多種手段確保對耕地不產生影響。例如,選取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方法施工,形成的電極坑橫截面積0.5m×1m,深0.5~1m,測試結束後當場完成復原。
在1∶2000重力剖面測量時,項目組使用佔地面積小、工作效率高的CG-5型全自動陸地重力儀,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對地面植被的壓覆。
在鑽探施工中,項目組優先選擇非農田區域,以減少對耕地、農作物的破壞;採用電動驅動鑽機,減少對空氣的污染。鑽探期間,在岩心較完整、岩粉較少的地層中,他們採用清水鑽進,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減少了泥漿的產生;對於必須使用泥漿的層段,選用易分解、無污染的環保泥漿,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對於產生的大量岩漿,項目組採用鐵質沉澱池和不鏽鋼循環槽代替砂泥漿沉澱池、鑽井液循環槽,避免滲漏等問題;及時收集施工完成後殘留的岩粉、鑽井液等,防止鑽井液對周邊環境及土壤造成影響。為確保當地水文特徵穩定,水文形態不變,在終孔後,工作人員還會對鑽孔進行全孔封孔。
項目組組長曹其琛介紹:「鑽探工作中採用的新方法、新材料未對地表水、地下水產生影響,有效地保護了區內地表水、地下水文形態。」
鑽孔恢復治理完成後,項目部與濟南院兩級專家組開展了綠色勘查工作質量驗收,根據四方面完成情況進行質量評級。最終,5個鑽孔綠色勘查質量均達到了「良好」品級。
責任是綠色勘查之魂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經過多次學習教育,項目組成員保護環境的意識與日俱增,除了竭盡全力降低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還時刻留意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垃圾,從自身做起,力所能及地進行收集,並按要求分類處理。
為了保證當地環境完好如初,項目組對現場進行了綠色勘查專項驗收,對發現的問題交由專人負責整改,確保施工現場固廢垃圾全部清運出場。
待場地內垃圾清理完畢後,項目組按照要求對場地進行土地類型恢復——農業用地採用深度旋耕的方法進行復墾,多次澆地及施肥,確保耕地恢復以往的肥力;非農業用地恢復原地形地貌的方式,確保「三通一平」。
眾所周知,和諧勘查是綠色勘查的重要組成部分。鑽探施工結束後,項目組邀請當地居民共同檢查恢復治理情況,根據居民提出的要求進行整改,並持續跟蹤農作物生長情況,確保土地恢復治理符合群眾的要求。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元地勘院在金嶺礦集區富鐵礦資源深部項目中,高舉綠色勘查的旗幟,腳踏環境保護的實地,走出了中國冶金地勘單位綠色勘查的「樣板路」。下一步,該院將繼續研發新的綠色勘查技術和工藝,將綠色勘查事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