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人口開始迅速增長,那時候每個家庭普遍有四五個孩子。到了80年代,眼見着人口數量有爆炸的趨勢,國家開始執行計劃生育,這是我國實施時間最長的生育計劃,到了2016年才徹底叫停,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國家制定了二胎政策,短時間內新生兒數量有所增長,但也只是短暫的轉變,緊接着還是迎來了下跌。就在前段時間,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公布了出來,新生兒的佔比少得可憐,國家又更改了生育政策。二胎效果不行,又推出三胎來補救,為何國家如此急迫人們生孩子?
如果維持現有的人口結構,我國人口數量將銳減
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2016年開放二胎政策,就是因為我國在那個時期已經進入了老年化,有必要提升新生兒的數量,對失衡的人口比例進行調整。但是,這個生育計劃只是局部奏效,在全國範圍內甚至沒有實現人口的增長,反而是出現了減少。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人口也一直不增反減,這不得不引起國家的重視。
催生的真實原因
當前經濟學家最着急,在他們看來,如果維持眼下的人口結構不變,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可供國家使用的勞動力會銳減。新生兒的數量越來越少,60歲以上的老人在今年已經達到了2.6億人,按照這個狀態,每年將會減少800萬人口。當一個國家,年輕人不再是中堅力量,那麼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勢必會受到影響。少了可使用的勞動力,製造業會缺乏活力,中國當前熱門的行業也會出現嚴重短缺。除此之外,養老金的發放也會出現大問題。老人的佔比不斷走高,年輕人卻越來越少。年輕人繳納的社保在幫助當下的老年人維持生活,這需要一種平衡,如果老人們數量遠遠高於年輕人,那麼養老金體系遲早會崩塌。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二胎?
因為孩子的性質早就變了。在前幾年,養孩子很簡單,是一種傳承。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很多家長將孩子當做金貴的商品,從一開始就注入了大量的投資。這些家長不奢望孩子可以幫他們養老,給他們提供感情上的支援,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在社會上立穩腳跟。如果拿這個角度來看,大部分人會有這麼一種想法,控制生孩子的數量,給孩子提供更優良的培養。
從2016年開始,二胎政策正式開放,一部分家長響應了這個政策,在2016年人口有提升,總共增加了131萬,但這其中主要還是一胎家庭做貢獻。緊接着,這個政策就失效了。如果詢問這些年輕人為什麼不接着執行這個政策?這些年輕人也很苦惱,在他們看來,養一個孩子已經很痛苦了,再養一個孩子根本不現實。
首先,養孩子需要大量經濟支出。在沒上學之前,這些孩子需要專人照看,否則會給父母的工作帶來影響。在上學之後,需要解決教育的問題。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甚至會專門去買房子,幫助自己的孩子在城市當中落戶。
再者,就女性的角度而言,生育本來就是痛苦的事情。不少女性在生育之後雖然可以維持工作,但是依然需要照看孩子。忙完外邊忙家裡,這讓女性感到焦頭爛額,因此,女性為了更好地發展,會專門迴避生孩子。
最後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高房價。房子是一家人生活的基礎,房子不只是給家人提供一個避風擋雨的場所,也與很多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就比如在一線城市,孩子想要落地上學,如果是外來打工的人就需要幫孩子辦理戶口,有些城市就會要求在當地擁有房子。但是高房價就很勸退,目前平均房價已經達到了1.1萬元每平米,也難怪年輕人的生育熱情越來越低。
有解決的方法嗎?
解決的方法自然是有的,如果真的要讓大家響應三胎政策,這幾個問題必須解決。首先,一定要降低家長的教育成本,目前的小孩兒光是上學就要花父母很多錢。雖然國家已經免除了義務教育的費用,但是真正的教育支出都花在了學校之外,家長需要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以及輔導班。第二,要幫助女性解決就業問題。即便是今天,女性在就業的時候也經常遇到這些難題。一旦生了孩子,很多女性即便留在公司當中,也很難再有上升的空間。一些公司更加過分,會直接辭退女性。這樣的做法極不合理,需要相應的法律來保障這些女性的權利。第三,要給多胎家庭提供生育獎勵。大家最大的問題還是沒錢生,不如從這一方面解決問題,多一個孩子多一筆補貼,幫助這些二胎或者是三胎家庭解決經濟方面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