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老話,叫:「富不過三代」!
古往今來,就沒有長盛不衰的東西,人也好物也罷,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律,任你風華絕代,最後也只能一代新人換舊人,正可謂「此消彼長,各領風騷」!
這一點,家住山西的老鄒深有體會,可以說完全是他的真實寫照。
老鄒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今年35歲的他,祖上可了不得,出過一個大老闆,只可惜,老鄒父親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活深深將偌大的家產散盡,只留下了農村老家的一個宅子。
本來可以當個富二代,卻只能從頭再來,這個事情落在誰的頭上,多少都會有點想不開,但是,事已至此,老鄒也只好將這事壓在心底,該幹活幹活,畢竟,生活可得繼續。
不久前,老鄒因為「口罩」的原因,工地上沒活可幹了,心想待着也是待着,還不如回農村老家去,剛好趁這個機會,翻新一下家裡的老房子。
老鄒回到農村老家沒幾天,就聯繫了工人開始幹活了,本來這也沒什麼,可就在一個工人挖地基時,居然翻出了意外之財,這一下子,讓老鄒喜上眉梢。
我們來聽聽當事人的原話:「那一天,我和父親一起幫老鄒家挖地基,中午吃完飯沒多久,洋鎬突然撞到了什麼東西,我把土刨開一看,你們猜我挖到了什麼?茅台酒,整整有3大箱,只不過有2瓶被我給弄壞了!」
老鄒得知老房子挖出3大箱茅台酒以後,頓時連抽了2袋旱煙才把心情平復下來,要知道,這可是正兒八經的茅台老酒,每一瓶都是天價,這下可賺大發了,至於家裡怎麼會有3箱茅台酒,老鄒估計是家裡的老爺子,幾十年前收藏的。
家裡老房子挖出這麼大一筆寶貝,老鄒沒有心情再幹活了,於是,他把這3箱茅台老酒小心地搬上車,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麵包車,直奔鎮上的高價回收老酒店鋪。
老鄒找了家店以後,立馬把前因後果如實道出,酒販子見生意來了,立馬帶上工具去檢查白酒,大概半小時過後,檢查結果出來了:一文不值,老鄒心才攀上雲霄又跌入谷底。
老鄒很疑惑,不是說老酒很值錢嗎,自己這可是茅台老酒,怎麼會一文不值?酒販子見老鄒想不明白,當即開口解釋道:
「老闆,收藏白酒可不是放起來就行的,放在哪裡怎麼放都大學問,你的這些茅台酒之所以放壞了,主要就是下面3個地方沒做到位,這才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茅台酒沒密封好
很多人囤酒幾十年,拿去回收大都會聽到三個字:跑酒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收藏白酒時沒有密封好,這才導致這一現象。
收藏白酒,一定要把酒密封好,必須要把瓶蓋擰緊,用保鮮膜和塑料膠帶裹起來,再用保鮮膜嚴嚴實實把瓶身捂嚴實了才可以,如果不聽勸或者嫌麻煩,那麼,白酒就會跑酒。
二:把酒埋在了土裡
收藏白酒時,最怕的收藏方式就是埋起來。
一方面,酒水要想得到「呼吸」,必須要放在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而土裏面都不能滿足。
另一方面,如果儲存白酒的土壤含有惡臭氣味,或者周邊有豬圈、下水道,那麼,白酒就會染上異味,從而導致白酒變成臭水,別說飲用了,送人都不一定有人要。
三:選了低度茅台酒
收藏白酒第一步要選酒,這也是比較關鍵的一步,老鄒父親就因為選了低度茅台,這才造成今天高興一場的局面。
很多人收藏白酒,根本不管收藏時間,胡亂選了瓶白酒就開始儲存,短期收藏還好,如果是長期存放,自己選的酒又是低度白酒,那麼,酒水就會揮發和降度,不能飲用。
另外,收藏白酒時,最好選擇純糧食酒,只有純糧+高度酒的集合,才能抗住時間的一波波衝擊,從而讓新酒變成難得的佳釀,這一點,大家可要牢記在心。
如果大家不知道怎麼選,那麼也可以看看秉衡的故事,這酒是一款52度的優級純糧食醬酒,成酒之後又陳放了一段時間,用來收藏再恰當不過了,准不會出錯。
此酒是由茅台前身之一的恆興燒坊後人,手把手把關釀製而成的,茅風味十足,而且,酒廠還處於貴州核心地帶,和茅台酒廠低頭不見抬頭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大家都知道,一款好醬酒,糧食是重中之重,此酒知道這理,採用了貴州特有的大紅糯高粱為主料,優質小麥為酒麴,歷經了大麴坤沙工藝,1年165道工序的釀造,這才而成。
開瓶酒香撲鼻,純正又沒有刺激感,倒酒入杯,酒珠圓潤飽滿,酒線細長如絲,輕輕地喝上一口,清冽回甜,優雅細膩,醇厚感撲面而來,飲完不口乾,神清氣爽。
都說「茅台之上,唯有老酒」!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