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內蒙一位叫做鮑喜順的農民曾因為巨人般的身高,引起了廣泛關注。他自然生長到了2.36米之高,走到哪裡都頗為引人矚目。
擁有令人艷羨的身高,讓不少人都認為他會因此受益,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卻因為這超越常人的身高處處碰壁。
因為異於常人的身高,鮑喜順的前半輩子曾遭受過許多不友好的眼光和議論。
如何才逆風翻盤?鮑喜順用盡半生去找尋着答案。
中國籃球的希望?
1971年,瀋陽的街頭上一對父子格外惹眼,當爹的穿着蒙古族長袍扶着一邊的兒子,又高又瘦的小伙快趕上電線杆了,路人都開始討論起他的身高。
「這人給2米了吧……」「那不止,那都高到樹杈了,不得有2米5啊……」
被眾人圍觀的就是來自內蒙古赤峰的鮑喜順,那年他才20歲,已經長到2.36米,此時一邊被父親攙着,一邊拄着拐的他是來瀋陽看病的。
圍觀的人群中,有位來自瀋陽軍區軍體大院的籃球教練,他立馬就來了興趣:「這個頭,不就是天生打籃球的料么!」
穿過重重人海,教練來到這對父子面前,極力邀約鮑喜順到軍體大院打籃球,但鮑家父子那時還聽不太懂普通話,一臉疑惑。
半晌之後,熱心腸的教練終於從父子倆毫不標註的普通話里,聽到了「醫院」兩字,索性跟着一起去了醫院。
鮑喜順家並不富裕,這次來瀋陽看病,父親特意賣掉一頭羊才湊了千把塊錢,等醫生做完系統檢查,鮑喜順被確診為關節炎。
才20歲就關節炎,一開始醫生都以為是他的身高生長過快導致的缺鈣,但鮑喜順心裏清楚,這關節炎其實就是多年貧窮留下的「後遺症」。
1951年出生在內蒙的一戶農民家,兒時的他跟一般孩子一樣,身高一般般,由於家境不算好,體重一直偏輕。
等到了念書的年齡進了當地小學,條件有限的學校老師教授課文都帶有當地民族口音,他的漢語也就說不清楚,出了牧區跟人溝通就有障礙。
然而15歲那年,他的身高突然開始不受控制得猛長,從1.7米猛地竄到了1.9米。
這樣快速的身高增長,讓鮑喜順時常感覺肚餓,但家裡就這麼多飯,他若是一下吃完,父母就要挨餓,所以年少的他常常飢餓難耐。
而且由於身高變化太快,想買到合適的衣服也很困難,幾次都是才買不久就穿不下了,長到1.9米後,母親只能自己動手給他做衣服和鞋子。
鮑喜順的身高長勢也讓家裡的開銷陡然增加,為了讓父母少些負擔,他開始跟着村裡的小工程隊外出蓋房修路。
鮑喜順雖然瘦,但干起活來是把好手,隊里要傳遞工具以前要拋接,後來都是他順手拿。老闆是挺喜歡這個大個子的,但鮑喜順卻感覺到處處不便。
他的身高一路奔着2米長了上去,外出幹活的時候狹小的工人宿舍里,床板有時只有1.8米,他這個個頭只能蜷縮着身體,腿腳還是露在外面。
本身乾的活就繁重,又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經常暴露在外面的腿開始出現問題,他總是感覺自己關節疼痛,一度不良而行。
才20歲的他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這是個慢性疾病,治療調理需要很長時間,這醫藥的開銷着實不少,剛賣的這頭羊顯然不夠用。
就在鮑家父子一籌莫展的時候,跟過來的籃球教練跟上級領導請示後,興高采烈地比划著告訴給鮑家父子,這治病錢有着落了。
「鮑喜順的身高不打籃球可惜了,跟着我去軍區打球,這後續治療關節炎的費用軍區出,這樣不是兩全其美……」
能為國爭光還能把病治好,鮑喜順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了軍體大院,留在瀋陽的這段時間是鮑喜順最幸福的時光。
直到現在他還保存着一張身着軍裝的照片,那是部隊給他特製的軍裝,也是他為數不多合體的衣服。
在軍區,鮑喜順終於可以敞開了吃,由於常年忍飢挨餓,他一開始一頓就能吃一斤八兩的米飯,讓戰友們都深感詫異。
由於普通話不好,他一開始也很少說話,在村裡一直被人叫慣了「傻大個」,到了軍區鮑喜順也不敢跟戰友們聊天。
但戰友們對他很熱情,不僅不會歧視他吃得多,還會主動找他拉家常,教他普通話,這也讓他第一次感到了被人尊重的滋味。
為了讓鮑喜順儘快養好傷,軍區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小單間,還定製了一張適合他身高的單人床,鮑喜順很是感激,他也積極配合治療想爭取儘快痊癒。
那段時間是鮑喜順人生的高光時刻,家裡父老對他能自力更生報效祖國也感到自豪,時不時就打個電話來問問他籃球練得怎麼樣了。
但對於從來沒打過球的鮑喜順來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由於腿傷一直沒有痊癒,他學起來很吃力,上手也很慢。
由於他的腿傷沒好,教練再着急也不敢拉着他加練,一晃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鮑喜順一路竄到了2.36米,但籃球還是打不順溜。
原本的美事一樁成了鮑喜順的夢魘,三年一事無成軍區也不能一直養着閑人,在萬般無奈下他只能回了老家,繼續打零工種地為生。
坎坷半生的巨人
回到草原的鮑喜順褪去了軍人的光環,他雖然自食其力,但疾病始終困擾着他,他賺來的錢還要買葯,家裡的條件一點也沒有好轉。
正是二十多歲最好的年華,跟他一起長大的發小都開始成家立業,但鮑喜順因為自身和家庭問題,遲遲沒找到對象。
進了軍區又被「退回」,除了個子高一無是處,一開始還羨慕他身高的鄉親們也慢慢疏遠了他,村裡淘氣的孩子還會丟石頭捉弄他。
鮑喜順感覺自己除了種地啥也做不好,索性開始深居簡出,平時就在家裡和地里兩點一線,一事無成也不願意跟人打交道。
在他40歲之前,他就在家裡跟父母相依為伴,不管外人如何鄙夷,在家的鮑喜順就當聽不見,每每吃上母親親手做的飯他就能感到幸福。
但父母不可能陪着鮑喜順一輩子,1991年鮑喜順的母親身體狀況很差,但還是強撐着做手上的針線活計。
「我要走了,誰給他做鞋穿啊……」
母親去世時,給鮑喜順留下了好幾雙親手做的布鞋,對他最好的人走了,鮑喜順抱着這些鞋子淚流滿面。
磕磕絆絆半生已過,鮑喜順的前半生過得「不喜不順」,他自己都感覺會這樣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在53歲時卻遇到了命里的貴人。
辛幸老闆在赤峰開了一家冷鍋魚,生意雖然不錯,但作為生意人肯定不會嫌錢燙手,他一直琢磨着怎麼把自家品牌打出去,吸引更多的客人。
一次偶然的外出,辛幸老遠就看到了來赤峰趕集的鮑喜順。鶴立雞群的鮑喜順完全符合吸引眼球的特性,他當即拍板要請他來代言自家火鍋店。
鮑喜順在當地也算半個名人,辛幸沒過多久就打聽到他家,來家裡邀請他去火鍋店迎賓。
那時的鮑喜順受夠了別人的白眼,在軍區三年一事無成也給他留下陰影,讓他老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就拒絕了辛幸的邀請。
辛幸是有股子倔勁的,他幾次登門,聽說鮑家人擔心鮑喜順的身體狀況,怕他在外工作無法適應,他再三表示會好好關照鮑喜順。
在辛幸的堅持下,鮑喜順終於同意了去赤峰當迎賓,第一天上班,辛幸給他準備一套合體的民族服飾。
一開始鮑喜順還擔心大家恐懼他的身高不敢光顧,但讓他意外的是,好奇和友好的目光圍繞在他周圍,每每鮑喜順出現在店門口就會吸引很多客戶進店。
不得不說辛幸還是有識人眼光的,鮑喜順的迎賓效果很好,給店裡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源。
鮑喜順也從迎賓中獲得了自信,他會耐心友好的介紹菜品,或是幫客人預定桌次,遇到想合影的他也會不厭其煩的配合。
之前怕鮑喜順無法適應,他跟辛幸只約定了10天的短期工,10天一過,辛幸幫忙張羅要送鮑喜順回家,鮑喜順卻主動找到老闆,表示自己不想走了。
在鮑喜順看來,在村裡他受到的只有白眼,如今到了赤峰,他又一次感受到尊重,他希望能留在店裡,為店裡帶來更多的客人回報辛幸的慧眼識珠。
辛幸也感到很意外,鮑喜順迎賓的這些天店裡的銷售額很高,他也曾想過挽留,如今二人一拍即合,辛幸當即跟鮑喜順簽了形象大使的合同。
就這樣鮑喜順留在了赤峰,每每公司有了大型活動,或者市裡有了一些公益項目,在辛幸的安排下,他都會出現在活動上,為公司帶來一波又一波的人氣。
依靠「高人」鮑喜順,辛幸的冷鍋魚在赤峰真正出了名,老百姓經常看到這個大高個在人群中發傳單,鮑喜順的名氣也越傳越遠。
隨着鮑喜順越來越出名,媒體也開始關注到這個巨人,《北方新報》的記者特意為他做了跟蹤報道,人們對鮑喜順的身高津津樂道,記者便準備揭秘他的「身高之謎」。
一般情況下來說,鮑喜順這樣的身高很可能是患上了巨人症,這種病症是由於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導致的。
2005年北方新報的記者帶着鮑喜順去了內蒙古最好的醫院,一系列檢查做完後,人們驚喜地發現,鮑喜順竟然是自然生長到這個身高的。
記者敏銳地意識到,幸運的鮑喜順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徵得鮑喜順同意後,他幫忙提交了一系列的材料。
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鑒證官很快來赤峰給鮑喜順重新準確測量身高,最終他以2.36米的身高成功拿到了「世界自然生長第一高人」的吉尼斯紀錄。
這個證書的到來破除了鮑喜順半生的迷茫,他甚至被邀請去英國倫敦參加吉尼斯全球活動,成為國內首個被邀請的吉尼斯紀錄保持者。
鮮花和榮譽紛至沓來,鮑喜順站在閃光燈下恍如隔世,他終於等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未來可期。
「巨人」的三口之家
在拿到吉尼斯紀錄半個月後,鮑喜順接到了央視新聞會客廳欄目的邀約,面對全國觀眾,這個巨人露出了溫和靦腆的微笑。
坐在顯得矮小不堪的椅子上,鮑喜順在主持人的問詢下說起自己的日常生活,跟大眾分享身高帶給他的甜蜜和哭鬧。
鮑喜順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合適的衣服,家裡人穿舊的衣服都要攢下來,母親會把他們拼起來給他做外套。
現在他出名了,有人送給他一件嶄新的蒙古長袍,花了整整10米布料,就算大家開始送他衣服,他的衣櫃也沒有幾件像樣的外套。
相比費布料的衣服,他52碼的大腳更讓他頭疼,以前母親在世幫他留下的幾雙鞋早就穿壞了,他現在的鞋還是托吉尼斯的福,在德國的鞋廠特意定製的。
當他說完一路走來的坎坷後,主持人好奇地問起他今後對生活的憧憬。
鮑喜順卻沒有認為自己的出名能讓日子過得好,被生活磋磨慣了,他只想過平常日子。
顯然鮑喜順還沒體驗到出名的好處,北方新報一手捧紅了鮑喜順,得到了全國的關注,也沒有忘記切實地解決他生活的困境。
鮑喜順這些年最大的遺憾就是母親過世前沒有讓她住上自己的房子,現在父親也老了,他希望能有個自己的家,好為94歲的父親盡孝。
北方新報為鮑喜順發起資助活動,要為他修建一個「巨人之家」,在赤峰一家廣告公司和裝修公司的幫助下,巨人之家很快建成了。
正常的房屋在巨人之家面前顯得無比矮小,2005年6月17日當鮑喜順帶着父親住進新家的時候,他激動不已,多年夙願終於成為現實。
有了自己的房子,鮑喜順成名後也有了自己的事業,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的時候,有好心人問起他想不想找個對象。
鮑喜順總是靦腆的抿嘴搖頭:「不行啊,我這麼高,哪個姑娘願意啊!」
鮑喜順之前也曾喜歡過兩個姑娘,但由於自己的身高和家境,他一直都沒主動跟人開口,緣分就這樣眼睜睜地溜走了。
但也許是到了鮑喜順要轉運的時候,姻緣因為他的一次壯舉,很快找上了他。
那是在2006年,鮑喜順正在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去北京參加《正大綜藝》欄目的錄製,卻猝不及防的接到了撫順皇家基地海洋世界的求助電話。
原來海洋世界裏的兩隻海豚誤食了玩具球,這樣的異物無法自行排出,海豚很可能因此喪命,情況萬分危急。
貪吃的海豚是海海和樂樂,一般的寵物醫院沒辦法治療海豚,海洋世界求助到了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朱曉玲也是頭一遭給動物看病。
她硬着頭皮為兩隻海豚做了胃鏡檢查,在海豚的胃裡看到了玩具球的碎片。
可給水裡的動物做手術,就算手術能成功,術後也很可能會死於傷口感染。
就在眾人焦急萬分的時候,朱曉玲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她發現海豚在做胃鏡的時候非常配合,它們好像知道人類在救他們,甚至都沒有因為難受而掙扎。
「如果有人的手夠長,或許可以直接用手把皮球從胃裡掏出來……」
海豚的嘴到胃足足1.05米,朱曉玲說出這個想法的時候自己都覺得很難實現,但恰巧現場有位遼寧電視台的記者,他馬上就想到了鮑喜順。
鮑喜順接到求助電話的時候,二話沒說就同意去幫忙,在他看來沒有什麼高於生命。
當他胳膊上塗滿潤滑油探入海豚嘴巴的時候,黏膩的喉管讓他感到了不適,海豚的牙齒又多又密,就算工作人員做了保護措施,他也被一些小牙齒割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鮑喜順還是沒有放棄,他兩隻手輪流下探找尋,功夫不負苦心人,海豚胃裡的異物都被他找了出來,兩隻海豚又可以在海里歡快的暢玩了。
對待動物如此溫柔的鮑喜順收穫了現場一片叫好和掌聲,他英勇救海豚的事迹被報道後,一位名叫夏淑娟的女子走進了他的生活。
兩人是相親認識,夏淑娟看過關於鮑喜順的報道,她覺得這個內心柔軟的男人會是個好丈夫,兩人相識一個多月就領證結婚了。
鮑喜順特意為妻子準備一場隆重的蒙古族婚禮,儀式上背着弓箭的鮑喜順登上勒勒車,娶回了小他28歲的兩氣賢妻。
成家立業對他來說曾經那麼的遙不可及,如今終於美夢成真。
鮑喜順和夏淑娟婚後還住在巨人之家,幾年的辛苦工作換來的積蓄,鮑喜順開了一家小小的超市,婚後妻子就看顧自家超市,家裡的日常開銷也有了着落。
結婚時已經56歲的鮑喜順由於身體狀態一直不算好,也擔心自己的個頭遺傳給下一代,他曾經考慮過不要孩子。
但夏淑娟卻覺得有了孩子家庭才算圓滿,2008年夏淑娟不顧醫生勸告,冒着風險為鮑喜順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被起名叫「天佑」,是鮑喜順對上天深深的感激。
天佑一生下來就比別的孩子大一號,他足足8斤4兩,好在鮑喜順的大手正好能匹配這個大胖兒子,兩手一合就是最好的搖籃。
孩子一出生就有不少人猜測小天佑會長到多高,本身夏淑娟也快1.7米,按照科學的計算公式,天佑成年後很可能長到2.24米。
鮑喜順不在意孩子長多高,見證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才一個月零一天,就能抬頭了……」從天佑生下來,鮑喜順就不錯眼地看着孩子。
隨着時間的推移,天佑慢慢長大,他並沒有像外界想像的那樣也成為巨人,到了2021年13歲的天佑剛長到了1.7米,雖然比同齡人高,但還在正常範圍。
如今的天佑最喜歡的就是打籃球,或許也是為了自己爸爸彌補當年的遺憾,他的健康成長讓70多歲的鮑喜順打心眼裡感到歡喜。
2022年,鮑喜順緊跟潮流入駐了短視頻平台,手舉一塊抹布就能輕易擦到天花板的小視頻一下就收穫了20萬點贊。
憑藉名人效應,他開始為家鄉的特產帶貨,除了自己有份收入,他也讓更多的人了解的他的家鄉,也算為家鄉出了一份力。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會打開一扇窗,鮑喜順的前半生過的或許並不如意,但當他鼓足勇氣邁出超前的步伐時,生活還是給與他甜蜜的獎勵。
如今的他過上了年輕時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生活就是這樣,只要肯努力,任何時候都不會晚。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