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2022年10月31日01:47:24 資訊 1125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這篇內容的主題。

相信大家不管是在其他博主的內容,還是在其他博主內容的評論區,或多或少都看到過,甚至發表過相關言論。

但是我覺得很魔幻。

沒錯,就是魔幻。

魔幻到作為一個人,一個對萬事萬物都有一定認知的人,卻搞不清楚,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人人都在吶喊,不斷的訴求,不斷地提倡去資本,反抗資本的剝削,資本扛不住壓力,收拾細軟跑路了。

結果又成了是我們容不下資本家,不給企業家留活路。

彷彿就忘了,自己並不是資本,自己才是被資本剝削的那個人,或者說,每個人都是嘴上喊着去資本,心裏卻始終長存資本夢。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疫情之下,更是魔幻。

剛剛開始的時候,疫情肆虐,每個人都在為中國的疫情防控加油助威。

因為我們是全球唯一一個人口體量巨大,卻還能將疫情損失降到最小的國家。

讓我們每個人,得以從疫情的親歷者,變成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

但是第二年,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來了。

到了第三年,已經多到有人不願意去相信官方,而是去相信毫無下限的謠言。

甚至公然詆毀,把一個個體微觀事件,上升到國家體制,在網絡上毫無顧忌地傳播焦慮,引導對立情緒,破壞國家公信力。

這些人裏面,有水軍攪渾水,但也有網民的盲目跟風,而且數量不少。

彷彿在他們心中,全球疫情真的就已經結束了,就只有我們,還在小題大作,搞什麼疫情防控。

但事實是什麼,事實是光是美國,截止2022年10月28日的數據,累計確診病例9743萬8900人,累計死亡病例107萬0234人。

這是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

但我清楚,肯定有人不信,他們只會覺得,這是我故意想讓他們看到的數據。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然後就逐漸演變成了這麼一種情況。

疫情嚴重時候,都在吐槽防控不力,要追責,要嚴懲不貸。

疫情稍微好點,就開始吐槽數據造假、是有人要借疫情謀利,故意封控,不讓人上班。

疫情防控反而成了洪水猛獸。

總之怎麼著都是自己有理。

就像最近這波,員工徒步返鄉,有人覺得可憐,有人義憤填膺,嚷嚷着要追責。

這都2022年了,馬上2023年了,不是1942,怎麼還會出現這麼大的紕漏。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卻鮮少有人注意,這波返鄉的員工,他們自己清楚廠區內到底感染了多少人嗎?

並不清楚,只知道應該不少,自己可能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已經成了密接,甚至已經被感染。

可廠區為了維持生產,或者說廠區覺得還在可控範圍內,並沒有選擇停產。

所以在人云亦云的情況下,恐慌情緒開始蔓延,開始有人逃離。

而當地的疫情防控,所有路口都是紅燈,這些年輕人想要回家,卻連個車都找不到,無奈只能徒步返鄉。

出於求生的本能,有了先例,就會有人模仿,一場人數眾多的員工徒步返鄉事件開始出現,誘發輿論。

唯獨忽略了,廠區內防控不利,既然已經從廠區內跑出來了,為什麼不去找當地,這麼大的事件,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沒人承擔得起。

而且人數眾多,只要有人找了,我相信不會不管。

而且必然會想辦法妥善安置。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個新一線城市,也不可能處理不了。

但是為什麼這些年輕人還是選擇徒步返鄉。甚至半夜三更,不惜冒着風險,翻山越嶺趟野地,忍飢挨餓,也要繞過檢查口。

很簡單,因為他們對當地的官方不信任,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回家。

這個問題,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要說廠區內防控不力,這個我信。

但要說一個新一線城市,三年了,大大小小也經歷了幾波,要是連這個問題都解決不了,那真的枉稱新一線了。

但是這一切,有個前提,你得配合。

個頂個把大白、志願者當成了洪水猛獸,一提到隔離就想跑,或者直接悄悄地跑,找都不找,怎麼處理?

那麼現在我們來說,在這些年輕人的心裏,疫情防控,怎麼就成了洪水猛獸?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就兩個字,輿論。

這麼說吧,這次這個員工徒步百公里返鄉事件,不光廠區防控不力要擔責。

那些在網上刻意傳播焦慮,造謠生事、把大白、志願者、基層工作者之類的疫情防控人員,刻意渲染成洪水猛獸的人,也得擔責。

如果不是這些人,這些年輕人,怎麼會把疫情防控人員視若洪水猛獸,避之不及。

不要覺得你在評論區、義憤填膺地發表一些言論,就覺得自己光明偉岸了,早幹嘛去了。

怎麼不想想,從疫情開始到現在,自己在疫情上花了多少錢?國家在疫情上,又投資了多少錢。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做核酸的棉簽、病毒的疫苗,確實存在利益關係。

畢竟企業要運轉,就需要謀利,如果沒有利益,企業不生產商品,國家拿什麼支撐疫情防控的物資消耗。

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就因為這些利益關係,彷彿找到了情緒的宣洩口。

就彷彿在人民的心中,國家的發展,好像就是為了割人民的韭菜?

完全忽略了相比躺平,讓人民恢復工作,人民為國家所能創造的稅收,和疫情相關產業所能為國家創造的稅收,哪個更多?

丟了西瓜,撿個芝麻,大家覺得這是一個製造業全球第一的大國能幹出來的事情嗎?

三年大疫,國家很難、政府很難、人民很難、每個人都很難。

歸根結底,無非一個利字。

「文案」疫情、網民、眾生相,員工徒步返鄉有感 - 天天要聞


疫情之下,社會停擺,經濟受挫,人民的收入沒了保障。

房貸、車貸、消費貸、各種各樣的壓力接連而至,為了生存,對外界的主觀意向,傾向於自身,可以理解。

但為了自身,就要以犧牲三年來對疫情防控所有的付出,置他人於疫情肆虐之下,這個正常嗎?

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沒錯。

但因為這個,就讓所有人置身於風險之下,不管對他人,還是對自己,又何嘗不是在以自身健康為代價呢?

新冠的後遺症,這裡我就不說了,國外很多權威機構都發表了期刊、論文,甚至還有不少人現身說法,證明了後遺症的嚴重性。

但是我知道,以當下的輿論環境,我說出來不但沒用,根本沒人信,甚至還可能受到攻擊,因為中國感染的人太少了,這些後遺症沒有大面積出現在我們人民自己的身上。

也就相當於後遺症不存在,所以沒人信。

但真到了那一天,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嗎?

最關鍵一點,波士頓大學搞出來的那個奧密克戎-s還記得嗎?

不管這個病毒目前有沒有不小心流到外界。

但他證明一點,新冠病毒,是可以被編輯的。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