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自古風流多才子,才子風流傳佳話」,這是亘古不變的事實,似乎只有風流多情,才配得上才子名號,才能譜寫出世人相傳的佳話。
然而,大家卻忽略了那些因為才子們的風流,而面對婚姻背叛的悲涼的女主角們,比如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張幼儀。
不過,有些女子卻能在背叛中涅槃重生,比如曾經的燕京大學校花——袁永熹。
高冷校花,俘獲君心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守舊思想影響下,許多女孩是無法進入學堂學習的,那些能上學甚至能讀到大學的女子,往往是富二代或官二代,袁永熹也不例外。
袁永熹的父親曾做過袁世凱的幕僚,後來離開官場,轉身進入商場。
依靠舊日的官場關係,袁家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加上袁父又很開明,主觀客觀條件都具備
的條件下,身為女兒身的袁永熹也能進入新學堂讀書。
後來隨着袁父離世,袁家家道中落,袁永熹幾兄妹為了繼續學業,不得不變賣家產,幸而皇天不負有心人,袁永熹最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
出身於富貴人家的袁永熹本就長相不俗,氣質不凡,而經歷了家庭變故後的她,更平添了一絲成熟的清冷氣質。
與當時喜愛塗脂抹粉的女子相比,樸素淡雅的袁永熹猶如出水芙蓉,成為燕京大學「三大校花」之一。
也是在此時,她遇到了比自己大四歲,在燕京大學兼職任教的葉公超。
說起葉公超,簡直就是現代言情小說中完美霸總的化身。
同樣出身富貴人家的葉公超,在22歲時便已拿下劍橋大學和赫斯特大學的雙重學位,成為北大英文系最年輕的講師,與胡適、徐志摩是密友。
有才也就算了,偏偏葉公超還生得樣貌俊俏,氣質出眾,在一眾老氣橫秋的老師中,年輕帥氣的他自然成了眾多女學生的愛慕對象。
就像是《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那樣,面對各種鶯鶯燕燕,他卻偏偏鍾情於清冷淡然,不施粉黛的「冷清秋」,葉公超亦是如此。
好女怕纏郎,更何況面對的還是葉公超這樣一個有才有貌的人,縱使袁永熹性子再冷淡,還是被男方所打動。
加之經歷了父親離世和家道中落,被迫長大成熟,習慣了用冷漠掩飾自己的袁永熹,也是希望遇到一份真摯熱烈的愛情。
儘管身邊朋友都好心告訴袁永熹,葉公超性格暴躁,他的暴脾氣不是常人能夠忍受。
可看到葉公超在面對自己時,能夠收斂起傲嬌的脾氣,變得細心溫柔,袁永熹終於還是被葉公超的溫柔攻勢拿下。
兩人的師生戀,更是在校園裡成為一段佳話,1931年6月30日,袁永熹與葉公超完婚。
如果把兩人放進言情小說里,妥妥的就是暴躁帥氣年輕男教授和清冷校花女學生的愛情故事,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戲碼羨煞旁人。
可惜,這份愛熾熱也短暫,看似美滿的婚姻,不過是袁永熹悲情半生的開始。
婚後生活,暗藏危機
其實這段感情的失敗,早在二人相識之初已露端倪。
袁永熹和葉公超,一個性情淡漠,淡定如斯;一個容易激動,點火就着,夫妻倆一冷一熱。有人說夫妻性格相反,反而互補更適合在一起,或許袁永熹起初也是這樣想的。
於葉公超而言,袁永熹雖性格寡淡,卻是好妻子的不二人選,除了長相氣質出眾,袁永熹還有着葉公超十分喜歡的溫婉性情。
知書達理識大體的袁永熹,總是能在葉公超慷慨激昂地表達豪言壯語時在一旁靜靜聆聽。
一次葉公超的學生到家中拜訪他,當二人交談時,袁永熹在奉上一盞茶後,便坐在一旁安靜看書,偶爾與葉公超對視一笑。
看到這幅歲月靜好的情景,葉公超的學生也不由感慨:「老師和師母真是天生一對。」
正所謂「娶妻當娶賢」,有涵養、有學識、顏值高、識大體的袁永熹,完美契合了這一要求。
正因袁永熹的淡定性格,所以大抵也只有她能夠容忍葉公超的暴脾氣。
據葉公超好友,國學大師吳宓在自己的書中《吳宓日記》中記錄的:一次他去葉家吃飯,袁永熹為大家做了一桌子菜,誰知席間,葉公超突然莫名其妙地發起了脾氣,當眾斥責袁永熹做的飯菜不好吃,絲毫不顧及妻子的顏面。
如果換作旁人,或是直接回懟,或是拂袖而去,可袁永熹卻不急不惱,任憑丈夫發瘋到停止後,她才慢條斯理地說道:「作為主婦,飯菜做得不好,我有責任,但你當著客人面發脾氣,也是不合適的。」
袁永熹溫溫柔柔地只用了隻言片語,便說得葉公超羞愧難耐,主動道歉。
經過此事,吳宓對袁永熹佩服不已,不由誇讚道:「深佩熹為一出眾超俗之女子。」
作為燕京大學的校花,物理系的高才生,德才兼備的袁永熹在嫁給葉公超時,不要金銀首飾做彩禮,在兩人的婚房中,除了友人贈送的和日常閱讀的書籍外,幾乎再無他物。
而婚後的袁永熹,收起了不食煙火的高冷,當起了洗手作羹湯的家庭主婦,包攬家中瑣事。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但婚姻生活是否真的幸福,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在袁永熹和葉公超的數十年婚姻中,袁永熹為丈夫生兒育女,可愛情中的你儂我儂也在平淡生活的柴米油鹽中,被攪得雞零狗碎。
然而那時的袁永熹依然覺得這不過是每對夫妻都會經歷的,忍忍也就過去了。
可她卻忘了,本就不甘寂寞的「風流才子」葉公超,怎會真正踏實下來與她白首到老。
遭遇背叛,出走半生
作為老師,葉公超無疑是成功的,楊振寧、錢鍾書、季羨林等人皆是他的學生;可作為丈夫,他愧對袁永熹的付出。
在磕磕絆絆中共同生活多年的袁永熹和葉公超,隨着抗戰爆發,兩人的婚姻也來到了轉折點。
抗戰爆發後,袁永熹攜兒女遠赴美國,而葉公超則留在國內,隨後辭去公職,進入政壇。
對於丈夫的決定,袁永熹的反應一如既往地淡然,只道一句:「如你已決定,只是知會我一聲,我還是感激的。」
儘管分居兩國,但袁永熹依舊在為這段婚姻努力着,在葉公超常駐香港的那段時間,袁永熹常常會舍下一雙兒女,飛到香港陪伴丈夫。
(外交場合中的葉公超)
即便袁永熹如此兩地奔波,可平淡的感情如何能滿足葉公超那顆不安躁動的心。
遊走在花叢中的葉公超,雖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會「人在花叢過,片葉不沾身」,與其他女子不過是逢場作戲,可看着自己風流瀟洒的丈夫,袁永熹的內心感受可想而知。
但出身官宦世家的袁永熹,從小就被灌輸顧全大局的思想,所以即使內心有微詞,但她的教養告訴她,還是要顧全丈夫顏面。
在葉公超投身仕途,成為外交家後,但凡有需要攜夫人出席的活動時,袁永熹沒有二話地來到葉公超身邊,扮演着一個合格的外交家夫人的角色。
直到葉公超出軌自己的表妹的消息曝出,袁永熹終於心灰意冷,昔日熾熱的愛戀終在十數年的傷害中,變得面目全非。
1940年,葉公超的叔父葉恭綽被捕入獄,葉公超受叔父囑託負責轉移國寶文物毛公鼎,在此期間慘遭陷害,被罷公職不說,還不幸入獄。
而在整個過程中,葉公超的表妹葉崇范始終隨從左右,寸步不離地幫助他。
(國寶文物「毛公鼎」)
久而久之,已為人父的葉公超竟對錶妹產生情愫,雖然兩人私情並未公之於眾,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兩人的事還是傳到了袁永熹的耳中。
於是,袁永熹立即從美國飛回國內質問,葉公超當然不會承認,畢竟兄妹相戀有悖倫常,作為名人的葉公超,怎會讓自己名譽受損。
(葉公超叔父:葉恭綽)
可惜,謊話終會被戳破,袁永熹還是知道了真相:所謂的「表妹」葉崇范,只是葉公超叔父的養女,與葉公超並無血緣關係。
如果說,袁永熹從前對於丈夫的諸多緋聞,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這次面對丈夫的背叛和謊言,她終於爆發了。
帶着對丈夫的徹底失望,袁永熹在1945年決絕道別,帶着孩子遠赴美國,自此再沒踏入國土。
這一走,便是四十年。
(晚年葉公超)
大家以為離開葉公超,還帶着一雙兒女的袁永熹,必然會在國外過得凄涼。
可事實恰恰相反,從小就知書達理,還是名校物理系高才生的袁永熹,在安頓好兒女後,便在加州大學找到了工作。
如果非要說她有什麼「可憐」的地方,大概就是在離開葉公超後,許是被傷害過深,亦或是受禮教思想束縛,袁永熹再未走入婚姻,始終孑然一身。
袁永熹92歲病逝時,遺言都是「不與丈夫合葬」,可見與葉公超的這段婚姻,帶給她的傷害有多深。
反觀沒有了袁永熹的束縛,葉公超放飛自我,可最後在他彌留之際,曾經的紅粉知己們竟無一人陪伴在旁,只剩他一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口中念叨着:「我的太太、女兒,回來看我了。」
就連1981年葉公超去世時,也只有袁永熹這個「前妻」,以未亡人身份送來輓聯。
相比之下,葉公超的一生才是悲劇,而懂得及時止損的袁永熹,則安然過完後半生。
結語
仰仗愛情進入婚姻,卻遭背叛出走半生,昔日人人艷羨的「師生戀」,分分合合五十年,終是「生不同衾,死不同穴」的結局。
一生性情清冷寡淡的袁永熹,卻能在面對無望的婚姻時,果決選擇放棄抽身離去,不再消耗自己,哪怕到了今天,這樣的女子也堪稱女性中的楷模。
#校花#、#民國愛情#、#葉公超袁永熹#
作者:喬五月
責編:EYELINER
本文由蓋飯人物ThePeople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