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小麥粉 配料:食用鹽、味精、白砂糖、牛肉粉…… 廠家:康師傅、統一、華豐、白象、五穀道場…… 分量:100克 保質期:18個月 適用人群:旅客、加班族、通宵上網者、住宿學生……
幾乎每個人都吃過即食麵這種速食產品,也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段關於吃即食麵的往事,據世界即食麵協會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消費即食麵約1166億份,中國的消費量佔到約40%,是全球即食麵第一消費大國,那麼大家知道中國的即食麵產業是如何誕生與發展的嗎?
中國即食麵的誕生
世界第一包即食麵誕生於日本,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在中國伊面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油炸即食麵,憑藉方便、好吃、易於保存等特點,即食麵迅速地佔據了日本市場,成為人人搶購的食品。
我國作為日本的鄰國,也嗅到了這股商機,1964年,北京食品總廠首次嘗試了手工生產這種油炸即食麵,不過由於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北京食品總廠使用的油並不是什麼好油,而是廉價的鴨油,所以導致其口味並不好,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多大的反響。
1970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決定來好好地研究一下這個即食麵生產,於是斥重金從日本引進了成熟的即食麵生產技術,一邊學習一邊模仿,最後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生產設備。
同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上市了第一批可批量生產的即食麵,將其取名為「快樂即食麵」,也被稱為「雞蛋即食麵」,該即食麵一上市就收到大家的瘋狂搶購,好評如潮。「快樂即食麵」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我國的第一包即食麵,從此我國的即食麵開始了50來年的沉浮發展史。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快樂即食麵」雖然一上市就佔據了市場,但是後面由於技術的不夠成熟以及定價的高昂,上海食品四廠的即食麵產業並沒有越做越好,反而是每況愈下,越來越不景氣。
轉眼間改革開放開始了,時間也來到了80年代,浙江杭州由於離上海較近,也開始做起了即食麵,1984年,浙江省第一條即食麵生產線在杭州麵粉廠內誕生,生產的「雙峰牌即食麵」在全杭州的供銷社售賣,這時候又掀起了一股購買即食麵的熱潮,雙峰牌即食麵不僅賣出了杭州,還賣出了浙江,走向全國各地,為了滿足龐大的消費需求,杭州麵粉廠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據統計,杭州麵粉廠的即食麵年銷量在當時達到了90噸,時至今日,很多老杭州人都還記得當年的雙峰牌即食麵。
與此同時,在華南地區,廣東珠海的華豐食品公司也開始進軍即食麵市場,華豐企業還請了著名的香港明星給自己的即食麵做代言,很快,華豐生產的三鮮伊面便迅速走紅全國,成為當時的銷冠。在康師傅、統一等台灣企業進軍大陸市場之前,華豐企業一直佔據着最大的市場份額。
時間又來到了90年代,台灣企業康師傅席捲了大陸市場,那麼說到康師傅是如何進軍和風靡大陸的,這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1991年,台灣商人魏應州來到大陸,當時他剛接手了家族企業頂新集團,這是一家專門生產食用油的企業,但是生意越來越不好,於是他帶上了4000萬元來到了大陸,準備在大陸投資設廠,開拓新的市場。
但是由於對大陸市場的不熟悉,魏應州一路碰壁,帶的4000萬元也虧損得所剩無幾,正當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上天卻給他指明了另一條路。
在一趟長途火車上,魏應州打開了一桶從台灣帶來的即食麵,泡開之後頓時香氣四溢,充滿了整個車廂,撩動着每個疲憊旅人苦澀的喉頭。
周圍的旅客紛紛上前詢問魏應州:「你這個即食麵是從哪裡買的啊?聞起來好香,怎麼還有這麼多包料包呢……」這個時候魏應州明白了:雖然大陸已經有很多即食麵生產企業了,但是發展得並不成熟,很多該有的東西都還沒有。
事實的確如此,當時大陸生產的即食麵裏面就一塊料包,泡到面里雖然不能說有多難吃,但是確實也沒有多好吃,只能說是充饑必備。
而台灣當時生產的即食麵不僅有料包、菜包,更重要的是還有醬包,醬料包一加進去,整碗面的味道直接就提升了好幾倍不止,可以說,醬包才是即食麵的靈魂。
於是魏應州決定放棄在大陸做食用油生意,進軍即食麵市場。1991年底,他在天津設廠,開設了第一條即食麵生產線,並給自己的即食麵品牌取名為「康師傅」,大名鼎鼎的「康師傅」正式成立。
魏應州最開始做的即食麵口味是紅燒牛肉麵,這也可以說是康師傅最經典的一款口味了,在當時,人們能夠吃到豬肉都算是不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更別說是牛肉了,而且也不需要真的在即食麵里加進去牛肉,只要準備一包牛肉湯熬成的醬料,就足以使即食麵的味道提升一大截,秒殺當時大陸市場上的其他即食麵。
結果真的如魏應州所預想的那樣,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一問世就受到了全民追捧,人們不再把即食麵當作是充饑的食物,而把它們作為解饞的食物了。
在天津站住腳後,康師傅企業開始向南發展,先後在廣州和杭州建立了工廠,康師傅的版圖逐漸向全國拓展開來,這也使得大陸的多家即食麵工廠出現經營困難,杭州的雙峰即食麵破產倒閉,曾經紅極一時的華豐食品廠也被印尼企業收購。
看到康師傅在大陸發展得如日中天,台灣的其他即食麵企業也非常眼紅,想要過來分一杯羹,於是統一也進軍了大陸市場。
剛來的統一肯定是爭不過康師傅的,於是統一另闢蹊徑,推出了乾脆面,並取名為「小浣熊」,相信這是很多90後的兒時回憶了,乾脆面由於其新穎的設計,獲得了很多人特別是孩子們的歡迎,統一逐漸也在大陸站穩了市場,不過大家都知道,康師傅和統一的競爭可以說是從未停止過,一直到今天。
在康師傅和統一兩家神仙打架的時候,也有很多大陸的本土即食麵企業紛紛嶄露頭角:如河南的白象企業、河北的東三福企業、以及後來的華龍也就是今麥郎即食麵……一時間眾多企業都開始了競爭,紛紛推出各種新穎的促銷活動,比如送火腿腸、送泡麵碗等等。
幾代人的回憶
然而,即食麵廠家可能也沒想到,最後幹掉自己的並不是同行,而是其它產業。隨着時代的發展,各種速食產品都出現了,比如說自熱火鍋、自熱米飯、螺螄粉等等,最重要的是外賣產業的快速發展,更是擠掉了即食麵的很多市場。
不過,即食麵作為生活和救災、應急、捐贈物資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已經成為人類世界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即使會受到各種新興產業的衝擊,即食麵也不可能會退出市場,正如文章開頭所給出的數據一樣,國內消費者對即食麵的需求量依舊是龐大的。
更重要的是,即食麵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這種高效率填飽肚子的食品,也見證了這個國家最深刻的一段變化,無論你曾是飢腸轆轆的旅人、深夜備考的學生、還是通宵工作的打工人……那碗熱氣騰騰的即食麵永遠都會陪着你,留存在你的記憶中不會消逝,正如那些時光一般。
那麼今天,你吃即食麵了嗎?
作者: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