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一句話:子女跟父母的緣分分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來討債的子女,父母付出很多卻依舊沒辦法得到子女的回報。而來報恩的子女,父母不需要付出,卻也可以得到子女的回報。
《知否》里有一句台詞: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可在很多家庭里,絕大多數的父母,是沒辦法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徐文(化名)沒想到,自己的丈母娘賣掉養老房給她的兒子換新房,卻要求來女兒家養老。面對如此自私的丈母娘,徐文只能要求先平分賣房款,再平攤養老費。
01、丈母娘賣養老房給兒子換新房
徐文和妻子結婚的時候,他就很清楚妻子是個孝順的女兒。在沒結婚之前,妻子每個月大部分的工資都會寄回給岳父母,而她自己卻省吃儉用。
和徐文戀愛同居後,房租水電和家裡的開銷,也是徐文一力承擔,因為他不想讓妻子為難和窘迫。原以為妻子的孝順,會在結婚成家後有所收斂,但徐文沒想到自己卻錯得離譜。
結婚後,岳父母依舊沒有放過妻子,依舊要求她每月孝敬2000塊錢,分文不能少。而岳父母前腳剛拿到妻子給的孝敬費,後腳就把錢補貼給了小舅子,每次都如此。
在徐文結婚的第五年,岳父母還被小舅子慫恿着賣掉唯一的養老房,給小舅子在城裡換學區房,說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於是,岳父母的養老房,就這樣被小舅子給忽悠沒了,而他們還甘之若飴。
02、岳父母要來女兒家養老
岳父母前腳把養老房給賣了,後腳就想住進兒子的房子。一開始,看在岳父母賣掉房子給他們湊了幾十萬的首付,兒媳婦沒反駁,接納了岳父母。
可岳父母才在兒子家住了1個月,就被兒媳婦給趕出了家門。兒媳婦嫌棄岳父母不講衛生,礙手礙腳,讓他們去找女兒養老。無家可歸的岳父母,不想自己的兒子鬧離婚,就要求來女兒家養老。
岳父母哭求上門的時候,可憐巴巴的樣子,確實讓妻子心疼壞了,連忙就往家裡安頓。見人都到了自己家門口,徐文倒也不好再做惡人,把人往外趕。
可岳父母在自己家住了半年後,徐文就有些忍不住了。他跟妻子提出抗議,讓妻子跟岳父母商量,畢竟他父母年紀也大了,也該接來好好養老。
03、女婿:先平分賣房款,再平攤養老費
結果妻子不樂意了,認為徐文這是在趕她父母走。岳父母見女兒維護自己,腰杆子也直了起來,說我們是來找女兒養老的,你一個外人沒資格干涉。
岳父母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而且還賴着不走的樣子,讓徐文有些惱羞成怒。他們現在住的這套房子,是他父母出錢買的。就連他父母都不曾來住過一天,憑什麼現在卻要讓給岳父母享福?
岳父母既然把養老房賣掉,給兒子換大房子,那就理所當然找兒子養老,而不是他這個女婿。徐文生氣了,直接懟了岳父母:先平分賣房款,再平攤養老費。我們不是不養老,但必須得公平公正。
一聽到女婿要平分賣房款,才肯養老,丈母娘的臉色就大變了:自古以來,家產都是傳男不傳女,我們自己的房子,先給誰就給誰,你一個外人管不着。
徐文也不甘示弱道:既然我這個外人管不着,那你們就馬上收拾行李回自己兒子家吧。我們可是沒拿你分文家產,沒義務養老。
徐文說到做到,直接動手收拾行李,把岳父母送到了小舅子家。至於小舅子因為岳父母的到來,會鬧得如何翻天覆地,徐文早就不關心了。
04、偏心的父母,別奢求公正對待
有人說,偏心的父母,重男輕女的父母,從他們偏心的那一刻起,就別再奢求公正對待。父母的偏心一旦定型了,那麼任憑誰都無法改變和扭轉。
面對如此偏心的父母,我們只能說要量力而行,而不是為了偏心的父母,得不償失,拆散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正如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地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對於偏心的父母,孝順的子女,過於心軟和仁慈,只會讓父母更為得寸進尺和為所欲為。而我們千萬不要縱容這樣的父母。
今日話題:
你支持徐文送走偏心的岳父母嗎?
半夏解語:剖析婚姻情感,教你讀懂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