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人生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的人謝幕了

2022年08月31日09:05:26 資訊 1521

提出人生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的人謝幕了 - 天天要聞

8月30日,稻盛和夫先生去世了。日本媒體報道說,是因為年老而離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他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也得到了中國企業家的尊敬。


四部曲關於《稻盛哲學與提升工作效能的72個方法》百日成長課程前幾天才結束,就得到了這個令人悲傷的消息。或許,稻盛和夫先生自己臨終前並無悲傷,因為他在謝幕之前,已經完成了他認真生活的意義:人生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使之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心靈品質高尚一點點。


為紀念稻盛和夫先生,我們從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以往課程或文章中選出對稻盛和夫管理哲學的四點體悟,鄭重分享之。

提出人生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的人謝幕了 - 天天要聞

1、哲學比戰略重要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做企業的意義和目的要回歸到做人的意義和目的。他說,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


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鍊靈魂,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人,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個人生信條都是可以學、也能夠學到的——「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生活」。


稻盛和夫先生很少談戰略,而是談哲學。他認為哲學比戰略重要,是原點。人心定了,就不需要管理。原來是假設所有人都是壞人,才需要管理。現在假設所有人都是好人,就簡單了。如果有人騙了你,就讓他離開。


稻盛和夫先生重新思考了企業存在的意義,做企業是喚醒人性的光輝和善,而不是利用人性中的惡。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2、秘密背後的真諦


稻盛和夫先生說:「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我們為什麼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假如你工作了八個小時,別人工作十個小時,還有人工作十二個小時、十六個小時,甚至十八個小時。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意味着你要比「工作十八個小時」的人還要勤奮!


稻盛和夫先生為什麼如此苛刻地期待我們?他為什麼去講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他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講這樣一句話?


因為,「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份秘籍,只不過他沒有點破其中的玄機。比如,我工作八個小時,能掙一千塊;我工作十六個小時,能掙兩千塊,假如只是純粹數量上的改變,我還是掙一千塊算了。


因為八個小時和十六個小時,我的生活品質會發生完全的改變,我就完全沒有了個人生活,沒有時間去旅遊,沒有時間陪家人,只是為了多掙一倍的錢而已,那我寧可算了。所以,如果多付出一倍的時間,只是多得一倍回報的話,多數人會選擇退卻。


那麼,稻盛和夫先生為什麼還要求大家、期待大家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若干年前,愛迪生夫人寫了一段話,她介紹為什麼愛迪生的一生有如此豐盛的創造力。她是這樣描述愛迪生的:他要麼在實驗室里,要麼就在去往實驗室的路上。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眼裡,只有工作,只有實驗。


他是那種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的人,他不分地方、不分場合,一天24小時,所有的時間全部都和實驗結合在一起。


所以,他的夫人講「愛迪生與大自然是如此地和諧,以至於大自然向他泄漏了不可思議的秘密。」


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那句「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背後的真諦。


3、稻盛哲學的精髓


近年,國內業界研習稻盛和夫的眾多,許多企業家信服其經營之道。但有時不知如何區分自己推行的稻盛哲學是真的,還是虛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中華文化的源頭,回到陽明心學的力量。


眾所周知,稻盛和夫先生對中華文化與陽明先生都十分推崇,某種程度上,說稻盛哲學是陽明心學在商業領域的實踐與應用也是可以的。


追根溯源,我們發現,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與經營哲學深受西鄉隆盛思想的影響,而西鄉隆盛平生最信服陽明心學。


其實,早在明萬曆年間,陽明先生的著作就傳入了日本,十六世紀中期,德川時代的哲學家中江藤樹最早在國內傳播陽明心學,被稱為日本陽明心學的「元祖」。那個時候,陽明心學還只局限於少數的精英階層。


後來,在幕府末期,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吉田松陰認為陽明先生的《傳習錄》「皆言會當心」。他主辦的學塾培養了一大批倒幕維新志士,據說其門下八十位弟子中,有近半數為明治維新作出過傑出貢獻,其中就包括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作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平生最信服陽明心學,隨身攜帶陽明先生的書籍,從不遺忘。我們都知道,陽明心學的核心就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來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致良知,就是去掉自己心中的不明和貪慾,尋求心中正道。


西鄉隆盛主張,學習陽明心學應該「自得於心」,以利用「較量格鬥」,也就是「知行合一」,不然的話,「空讀聖賢之書,如同觀人劍術,無絲毫自得於心」。


因為陽明心學是以心為本的哲學,稻盛哲學是以心為本的經營。領悟了這點,也就抓住了稻盛哲學的精髓。


4、激情源泉


稻盛和夫先生說:「才能、藝術天賜,不能獨為己牟利。」我們來到人世間,一定是承載着特定的使命,我們不能只顧着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古時有一位俠客,跟師父學到了一身功夫後,師父叫他下山去,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但是他下了山之後,就忘記了師父的囑託,為了賺錢享樂,去做了一個大戶人家的護院。若干年後,當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使命時,多年的安逸,已經掏空了他一大半的武功。


當一個人只為自己活着的時候,他的人生舞台就會極其狹小。原本有很了不起的功夫,可是因為舞台太小,沒有辦法展示,最後就白白地浪費掉了。所以,如果我們有才華、有資源,又趕上了這樣一個時代,就應該去尋找社會中的重大問題,竭盡全力,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貢獻。


IBM公司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精彩的時候。1993年郭士納帶領IBM完成戰略轉型。當時郭士納找到最關鍵的點就是「激情」(Passion)。


IBM的人都是受過專業訓練、最聰明的一群人,但是當他們沒有熱情、沒有激情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是幹不成的。所以當郭士納觸及激情這個點,整個公司就重新煥發了活力。


但是郭士納並沒有回答激情的源泉在哪裡?稻盛和夫先生回答了。稻盛和夫先生說,你一定要想明白做企業的目的。再深一點,作為企業經營者,你要明白做人的目的、活着的目的,你才會找到持久的個人激情的源泉。當你找到激情的源泉,你才可以點燃你的員工。


如果你說:我50歲了,我已經掙很多錢,我準備退休了。你的員工也會這麼想:我趕緊撈點錢,找小日子過過也可以。所以,你拚命,別人才拚命;你找到源泉,你才能幫助別人找到源泉。而稻盛和夫先生找到了激情的源泉。


除了激情,願景(Vision)也很重要。願景就是方向感、戰略感。願景從何而來?這個問題,陽明先生回答了:心靜如水,良知清澈,自然能臨事不亂,應變無窮。一顆仁愛之心就是創新的源泉。


當你以父母感應子女的那顆心,來感應天下民眾的時候,你可以感知到他們最微弱的苦辣酸甜和喜怒哀樂, 這就是新時代企業的創新方向,這就是新時代企業的經營方向。所以,激情(Passion),願景(Vision),這是做百年企業最成功的要素。


有些企業之所以走過了百年,就是因為暗合道妙。但是多數企業並不真正知道成功的密碼,所以沒有辦法傳承下去。一家企業為什麼成功?今天沒有人說明白,沒有說明白的事情,基本上就很難傳承。


「人生就是如此的波瀾萬丈,永遠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既會有令人羨慕的幸運降臨,也會遭遇始料未及的失敗和考驗。然而,決定人生的並非好運或厄運,而是我們心靈的狀態。


越是艱難困苦,越不能喪失美好的希望;而在成功時,不可忘記感謝之心、謙虛之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從自己當下能做的事開始,聚精會神,全力以赴。人只要有這種心態,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振旗鼓。」

——稻盛和夫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