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來到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中亞國家,蘇聯解體前的15個加盟共和國筆者曾都到過,出於地勢關係,這兩個國家天高雲淡是其特點。
門前有天有雲,窗外也有天有雲,我喜歡遠眺門外的天和雲,或是依着窗兒看藍天看白雲。天空畢竟是屬於老天爺的,他恣意盡情地展現無窮的創意和不盡的變化。古人觀天看雲得智慧,我們也可以在沉浸於老天爺的深邃浩瀚之際,同時向古人學習以受益。
曾經有人很瀟洒地對我說: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我心血來潮爬文,得知那是出於明朝學者洪應明所編著的一本書《菜根譚》。他年輕時就和紅塵里的芸芸眾生一樣,追求功名和利祿。精通佛、釋、道的他上了年紀之後悟了道,就用對聯把他所省悟的人生總結在這本《菜根譚》里。
爬文的結果也顯示這名句其實出現得更早,原來是明代學者陳繼儒的名句。在他的《小窗幽記·集景篇》里,就已經寫下了這句深刻體會人生的智慧睿語。這話必定感動了年輕時為功名利祿營營役役的洪應明,他省悟人生之後與同代學者陳繼儒共鳴,便把這名句收錄在自己所編匯的《菜根譚》里,以警後人。
這話也觸動了我的心弦,因為自己的人生也走過了超出一大半的路了。回顧自己這一生所經歷的、所看見的,所謂寵辱去留的事情確實太多了。不久前就有一個交往三十載在大學任教的老友,一臉煩心事的說到,他有個得意弟子不想讓他當論文導師,託詞說為了開發新思路找院長當導師去了。這個老友因此以為有其他同事做了手腳,心中有了苦毒,耿耿於懷一陣子之後,便借故於一些芝麻綠豆而把他同事給拉黑了。
原來他們一個教研室多年嘻嘻哈哈喝咖啡的同仁們是如此脆弱。我勸他,算了吧!不就是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嗎?別受驚、別在意、放輕鬆,看雲去。
其實人真的看開看透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坐落塵世的繁華,幽眉清黛,任花開花謝,柳青楓紅,素雪潸然流年暗換,終不慌不忙,寵辱不驚,淡看風月,輕執流光,靜默安然何其難也?
當代人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學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可是精神卻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用鬼谷子的處世哲學來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文明社會的理性壓抑了人性。人與自然日益分離,我們對科技、智能越來越依賴,導致我們逐漸喪失感受自然的能力!你有多少時間能用來欣賞大自然的美麗?你還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嗎?
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忘記本性而追逐外在禮法卻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殺馬特」已經卸盡浮華,「二次元」成為孩子的全部世界,這真是最恐怖的毀滅。
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精竭慮。是是非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慾望難以實現,一旦理想無法成功,一旦希望全部落空,一旦夢想成為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慶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為他謹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宗旨,所以當他被謫至鄧州時,仍能從容處之。這種自尊自強的人格魅力,透露出淡泊名利的洒脫和機智。
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如此豁達風流,就在於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洒脫飄逸的詩篇。
一代女皇武則天亦是此中典範,死後立下「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一字不看,盡得風流。已經位極帝王,仍能看淡江山往替,心胸之豁達,更勝歷代千秋多少大丈夫!
春臨漸暖去涼寒,冬影走離雪化顏。風少他時吹骨透,陽光映照衣不單。枯藤鳥叫飛叢樹,牛馬覓荒踏南山。車繞街前泥濘水,人行路上腳邊粘。落筆無題興未闌,倚窗嚼韻度流年。芭蕉沐雨歌三疊,菡萏隨風畫一箋。柳江夢裡納春煙,墨香染指醉紅歡。痴心早種相逢日,擬把青絲捻作弦。
筆者認為前緣未盡的事和物,不管是善緣孽緣,今生一定會重逢,所以甘願墜落人間最深的煙火里,靜靜等你的到來,一起把流年韶華看遍。細想於萬千的人群中,於無際涯的時光里,一個人、一件事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恰巧奔赴到你的人生中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深深的緣?
走過、看過、經過了所有,也就是你的車停到站的時刻!故知悲喜於吾無所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