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2022年07月01日13:10:02 資訊 1211


說到窮,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
昨天跟你比誰的餘額更少,今天和他比誰的專業更窮......


最近,博士生比窮甚至一度登上了Science官網首頁,打開所剩無幾的錢包暗示到,「博士生要求在生活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提高工資」: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Science 官網


文章指出,幾十年來,博士生始終對過低的工資抱怨連連,而現在隨着生活成本的上升,這個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緊迫。「我們三分之一的學生難以負擔房租,15% 的人難以負擔日常飲食」,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昆蟲學碩士生 Jane Petzoldt 說。


日常我們也能發現不少這樣的話題,感受直擊心靈的現實:


「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每每被人提及這個關於薪資的「靈魂拷問」,北京某雙一流高校博士生田同學都覺得張不開口——讀博期間那點兒補貼與同齡上班族相比,少得有些可憐。


「三十而難立」,是當下很多博士生面臨的問題。來自學業與生活的雙重壓力,常常讓他們感到「很焦慮」。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博士階段補貼少,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其婚戀年齡。」上海某研究所博士生高峰(化名)告訴《中國科學報》,自己一個月補貼大概在3000~5000元之間,在學校住宿、食堂、辦公室等條件保障下,個人生活沒有問題,但離開學校消費就不夠了。身邊談戀愛的同學大都需要家裡支援,更少有同學成家。


對於成家已經兩年的博士生張歷(化名)來說,用補貼滿足生活基本不可能。作為某「雙一流」高校電子工程領域的博士生,「月薪」8000元、每年補貼超過10萬元的他可謂是博士生里的「富戶」了,不過也飽受生活壓力之苦。去年,他和妻子在兩家父母的支持下買了房,他的「工資」遠低於碩士畢業的妻子,每個月一萬多元的房貸大部分也要倚仗妻子


好不容易博士畢業了,心之嚮往到了一線城市打拚,拿着學歷的入場券卻發現座無虛席,進入社會拼搏才發現「哭窮」的日子沒比讀博時期少。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博士生哭窮不分國界

學生吐槽助學津貼跟不上通貨膨脹


數十年來,美國的博士生們也一直在譴責「吝嗇」的薪資,學校提供的漲薪遠不夠生活支出。現在,隨着生活成本的上漲,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緊迫。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根據《自然》雜誌的報道,今年3月,佛羅里達大學進化生物學四年級博士生Michelle Gaynor和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進化生物學五年級博士生Rhett Rautsaw一起,共同發佈了一項針對生物學博士生助學津貼的在線調查。


在他們收集的178個機構和院系中,只有2%的機構和院系保證了研究生的收入超過生活成本。她們發現,除位於美國東北部的3所大學的研究生收入能夠滿足基本生活外,其他地區的研究生收入狀況顯得比較糟糕。


比如,在美國南部,博士生的收入比當地的基本生活工資平均低約8000美元。全美國的博士生與基本生活工資的平均短缺達4500美元以上。(註:基本生活工資,指用於估算給定城市的基本支出,例如食品、健康成本護理、住房和交通。)


博四的Michelle Gaynor從全美國150所大學採集的數據發現,「美國每年的通貨膨脹率超8%,但我們每年的助學津貼漲幅顯然跟不上通貨膨脹率。」


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們初步的研究結果,隨後,這個分享帖迅速走紅網絡。她說,「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生紛紛在留言區傾訴了他們『處於掙扎中的』經歷。」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美國各高校生物學博士生「收支狀況」


最新研究發現:

女博士越讀越富,男博士越讀越窮


今年英國有一份報告指出:「女博士越讀越富,男博士越讀越窮」。攻讀碩士學位的女性的回報率為2%,而男性為-2%;攻讀博士學位的回報率,女性為8%,男性為-9%


這份報告對在英國學習的英國北愛爾蘭學生完成研究生學位後的收入回報進行了估計,並使用縱向教育結果(LEO)數據來考慮個人背景和之前大學學歷的差異,以估計相對於擁有本科學位和沒有繼續深造的35歲研究生學歷對收入的影響。


Raw列顯示了,2002年 20%家庭背景良好20%家庭背景糟糕 的學生在本科入學人數上的原始差距,如圖所示可發現差距達到40%


當代博士生,最喜歡的就是比窮了!還登上Science首頁哭窮 - 天天要聞


研究結論可見,對於女性,30歲時不同教育群體之間的平均收入差異相對較小,博士畢業生收入最高,其次是碩士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PGCE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高於本科畢業生,且接近碩士畢業生。報告表明30多歲女性的收入增長都是適度的,但如果取得博士學位,則能觀察到顯著的收入增長。


男性在30多歲時,所有群體的收入均增長迅速。與女性不同的是,博士畢業生的平均收入低於碩士畢業生。


研究還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碩士研究生為女性帶來了統計上的正回報。法律、經濟和管理學科在35歲時的回報率最高,約為20%,但創意藝術、英語和哲學等專業的收入比那些沒有攻讀研究生學歷的同類學生低10%以上。


男性受試者的回報率較低,大多數受試者在35歲時的回報率在統計學上顯著為負。然而,法律、經濟和管理學科以及工程學仍然為男性帶來強勁的正收益。



高校為招攬碩博生搞科研

提升待遇紛紛「放大招」


網友感嘆:「這麼窮,博士還能讀嗎?」,一些大學正試圖積極應對這種情況


例如,在普林斯頓大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博士生將在 2022-23 學年開始時看到他們有史以來最大的加薪:8280 美元,使他們的年度津貼總額達到 40000 美元。


近年來,許多國內高校為招攬一流博士生來校做科研,都紛紛「放大招」,提出更具吸引力的待遇。


例如,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掛出 從博士階段開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 的招生公告;南開大學表示每年將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增投自籌經費1億餘元,在校頂尖博士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超過10萬元;清華大學也表示,要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此外、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都對博士生獎助學金進行了調整。


在給研究生補貼方面,國家關於科研經費管理的改革也做出了「鬆綁」,導師更有機會給予研究生更高的補助。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表示,「比如,導師對於橫向課題經費支配的自由權就很大,在發放工資時,他們可以儘可能多地考慮學生利益;即使是規定一定比例的縱向課題,有時候也可以提出勞務費不封頂的要求,用來發勞務。」


最後,聽聽過來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劉利表示:「讀博是一段學業,選擇讀博通常是為了更好的理想,或未來更好的生活。這個階段,最為重要的應當是提升自己,在未來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俗話說『捨得』,有得必有失,在達到未來更高目標的道路上,常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犧牲』。」



本文系募格課堂整合,參考來源:科學網、中國科學報、生物谷、國際科學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