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網上肆意的衝浪時,
總能聽到各種「友好」的聲音。
這個群里,有一群草泥馬奔騰而過。
「鼠標」、「手錶」、「手柄」,又激起了一陣和諧的討論。
直到有一天,你在群里被人親昵地稱呼為「傘兵」。
什麼,我怎麼成了傘兵?
明明,自己的徵兵體檢都不合格。
直到有一個小可愛,私信告訴了我真相。
原來,傘兵就是「傻逼」的意思。
「鼠標」、「手錶」、「手柄」,也是「傻逼」的諧音。
好傢夥,一樁懸案終於告破。
但我卻高興不起來。
事實上,也不止小嘉一人高興不起來。
只需要去各種平台看看,
大家就能發現「傘兵」二字流傳之廣。
以至於,這股風氣需要官媒親自下場發聲的程度。
近日,央視網青年呼籲,不要將傘兵污名化。
乍一看這個說法,好像挺唬人的。
其實,仔細一想。
大家都挺冤枉的。
首先,冤枉的是官媒。
空降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兵種。
這個部隊裏面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尊敬。
曾記汶川地震,空降兵部隊15人勇士的5000m盲跳。
現在看看,「傘兵」這個詞所指的對象。
真要說起來,我覺得的確污名化了英雄們。
其次,冤枉的是廣大人民群眾。
大家在互聯網上總得說話吧。
看見了公知、漢奸、賣國賊的言論,總得宣洩一下情緒。
結果呢,打「傻逼」打不出來,打別的被刪帖。
群眾的智慧,加上漢字的魅力。
我們最終得到了如今的結果。
大家借「傘兵」二字,表達了對「傻逼」的憤慨。
再三,冤枉的是平台。
大家都是長在紅旗下,堅定不移跟黨走。
低俗內容,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啊。
於是,設置屏蔽詞也是理所應當。
如此看來,其實各方都沒錯。
不過是設定規則的細節,還需要大家斟酌。
罵人這事,古今皆有之。
其實,從孔聖人這就有體現。
只不過呢,人家罵得比較委婉。
鄉愿,德之賊也。——《論語·陽貨》
說白了就是:
鄉里說的老好人,都是偷竊道德的人。
連聖人尚且不能免俗,我們尋常人罵街也是很正常的。
但假如網上把所有罵人的詞都屏蔽了。
我們卻又想罵人。
那可咋整?
大家也只能反話正說,把「傻逼」說成「傘兵」。
廁所是用來排泄的。
可如果,我們把廁所堵上了。
那麼,遍地都會成為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