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總統特朗普下令,在明年年初撤出駐紮在索馬里的"大部分"人員和裝備。
在給美國防部來了一次"大換血"後,特朗普在餘下任期里開始兌現了對海外進行撤軍的承諾。在先前縮減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駐軍人員後,現在發佈了第三次撤軍命令,這次即將讓大部分美軍撤出索馬里。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防部的聲明中稱,部分駐索馬里美軍將調離東非,部署到索馬里的鄰國。但聲明中也強調了,美國並不會就此脫離非洲,也不會改變相關政策。按照這個說法,除了被派遣到東非意外的地區的美軍,剩下的一部分美軍被派駐鄰國是為了方便美軍及其盟友進行越境行動嗎?此舉可以對暴力極端組織保持壓力。
此外,聲明中還提到,美國會保留在索馬里執行反恐行動的能力,並繼續搜集有關"安全威脅"的情報。
雖說是撤軍,但並不代表美方不在那邊蹦躂了,這對唯恐天下不亂的美國來說,並不奇怪。
就目前來看,雖然還不清楚美軍以外的其他美國情報及外交人員是否也會一同撤離,也尚未清楚具體的撤軍規模,但根據匿名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幾乎所有的駐索馬里美軍都會撤離,並將在明年1月15日前完成,正好比拜登任職總統早了五天。
特朗普此舉的大方向
特朗普先前所宣稱的"退出無止盡戰爭",是他的競選承諾里的一部分。自2016年美國大選以來,特朗普一直將這份承諾當成他"美國優先"政策的核心議程之一。
雖然特朗普的很多選舉承諾沒有實現,但是他基本都去做了,受美國國內政治結構的影響,他受到的干擾挺多。但是,因為他想要贏得選舉的心理,他在美國國內必須遵循一些先前的承諾,這樣不容易讓民眾產生惡觀,雖然在外交方面,特朗普一直在搞事情,但是對於國內選舉,自己心裏還是需要有數的。
美方此舉是"逃避"還是"挖坑"?
美國接連的撤軍命令是遵循了美國國內的政治需求的。一方面,兌現了特朗普自己的承諾,另一方面,又可以給繼任者拜登挖個坑,讓他收拾撤軍後的爛攤子。一邊逃避,一邊挖坑,此舉很妙啊。
雖然特朗普履行了承諾,但是此次以及上次撤軍的決定在美國政界還是引起了較大的分歧。還引發了美國軍界以及盟友的擔憂。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的撤軍,很有可能促使一些極端暴力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快速活躍。對此,眾議院的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麥考爾表示,美國需要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在阿富汗駐軍,從而捍衛美國國土的安全利益。
除此之外,許多美國政客表態反對撤軍,他們認為,美軍駐軍有助於協助打擊當地恐怖組織。而且,在美國是世界霸主的背景之下,戰爭對於美國而言是一門巨大的產業支柱,美國每一年的軍費都是增長的,撤軍在實質上還是有壞處的。
早前,在10月份特朗普暗示要從索馬里撤軍的時候,索馬里總統穆罕默德表示,在當地局勢仍然動蕩的情況下,他非常希望美方能夠完成反恐任務。
據悉,索馬里將於明年2月舉行總統選舉,在這個關頭上,美軍選擇撤軍,無疑會削弱當地保護選舉活動安全的能力。
至於拜登在上任後會怎麼做,只能靜靜地等待了。
其實,無論是先前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還是此次宣布從索馬里撤軍,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美國在反恐策略上奉行了雙重標準。只謀求自身利益的美國無法在"反恐戰爭"中取得勝利,但各種因素又導致美國無法徹底離開各國的戰場。這不僅削弱了國際社會合作反恐的效率,還擴大了滋養恐怖主義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