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繼續打嘴仗
前不久發生的印巴衝突,到現在還在發酵,印度總理莫迪,又開始打嘴仗了。
來自《今日印度》的消息稱,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集會演講中警告巴基斯坦一方,要麼大家和平共處,要麼印度的子彈隨時上膛!
如此看來,莫迪對之前印巴衝突仍舊耿耿於懷。他還進一步表示,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不會被容忍,印度軍隊將繼續對他們發起軍事行動。並且,「硃砂行動」已經表明了印度的態度,誰讓印度流血,誰就會付出代價。
反觀巴基斯坦這邊,態度顯然就要溫和許多。就在莫迪發聲,展示印度的強硬之際,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去了伊朗做訪問。
巴基斯坦《黎明報》對此進行了報道,謝里夫對印度的回應是,巴方願意與印方展開對話,解決兩國間存在的矛盾,包括克什米爾問題,和水資源問題。
當然了,謝里夫也不是一味退讓,他同時表示,如果印方願意,雙方便能通過對話,就反恐問題進行合作。
但如果印度繼續實施侵略行為,那麼巴基斯坦將繼續保衛自己的家園,就像之前做的那樣。
總體來看,整個事件的時間線十分明晰,上個月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了印度,他剛一走,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就出現了遊客遭槍擊事件。
接着,印巴雙方爆發了軍事衝突。到了本月10號,雙方宣布停火,之後,兩國又互相驅逐了外交官。
鬧得十分歡騰,但看起來,事態已經逐漸平息下來,現在雙方已經從真刀真槍變為了唇槍舌戰了。
不過,即便只是打嘴仗,兩邊也都不願意認輸。畢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是老冤家了,這次對壘何時能將結束,當下只能說還為時尚早。
到底誰在吃虧?
從表面上看,印度似乎在這次衝突中氣勢洶洶,莫迪說話都這麼沖,但印度一方真的佔據上風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印度這個國家奇葩就奇葩在,明明打了一架,是印度吃了大虧,但從印度媒體的宣傳報道來看,反而是印度贏得了勝利。
甚至更誇張的是,莫迪還派出了宣講團,試圖給世界各國洗腦,講述印度在軍事方面的大勝。不僅如此,印度國內乾脆直接放假10天,慶祝印軍的勇猛。
然而,美國也好,法國也罷,都在說明真實的情況,那就是印度的戰機在空戰中鎩羽而歸了。
從賬面上看,印度國土面積巨大,人口數量眾多,和巴基斯坦比起來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而且,印度還購買了大量軍事強國的武器,美國的,俄羅斯的,反正只要是國際上排得上名號的裝備,印度都是「買買買」模式。
反觀巴基斯坦,就只有中國的J-10,雖然還有來自美國的F-16,但衝突爆發時,美國鎖定了F-16,巴基斯坦能夠派上場的,就只有J-10了。
然而,就僅僅只靠現有的落後裝備,巴基斯坦仍舊把印度打了個6:0,別說印度,放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敢相信會是這樣的結果。
更奇怪的是,印巴爆發衝突之後,平常喧囂的國際媒體輿論,現在就只剩下印度媒體在自嗨,各個大國更是出言謹慎,生怕說錯了話。
不過,不爭的事實是,巴基斯坦似乎沒有費力,就讓印度空軍吃了癟,以至於衝突第二天,印度的戰機都不敢起飛了。
究其原因,就是中國體系的軍事裝備,即便不是最先進的,一樣可以隨意拿捏印度。
矛盾還將繼續存在
莫迪已經明白了這個事實,巴基斯坦的J-10對上印度的陣風戰機,按理來說,即便印度不能摧枯拉朽贏得勝利,也應當可以依靠數量質量佔據上風。
但空戰不僅僅是比拼戰機本身,同時還需要有後勤支援,這方面,巴基斯坦的成體系的裝備,就遠強於印度的「萬國造」了。
於是乎,巴基斯坦一戰揚名,讓莫迪大驚失色。
之所以會有宣講團出訪多國,編造印度大勝的謊言,之所以聲勢浩大,搞什麼10天長假,說白了,就是莫迪在控制輿論,向大家硬性灌輸印度「贏」學。
如果不這麼做,那麼越來越多的人會了解到,印度堂堂地區大國,竟然會敗給巴基斯坦這麼一個小國家,而且還是看不到車尾燈的那種慘敗。
這麼一來,莫迪政府的領導力就會受到質疑,被反對黨趁虛而入,恐怕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也就是說,莫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才不得不撒下彌天大謊。
美國、法國雖然知道真相,但也不會大肆宣揚,畢竟自家戰機在實戰中,竟然還比不上中國的落後機型,這要是傳得人盡皆知,他們的裝備還怎麼賣得出去呢?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巴基斯坦才是衝突中真正的贏家,這也不代表印巴雙方很快就會迎來和解。
國家之間的比拼,軍事力量肯定重要,但其他方面也需要考量。
比如印度之前就一怒之下,斷掉了巴基斯坦的水源,這對巴方來說,是不可忽視的打擊。
畢竟,民眾日常生活需要用水,工業生產也離不開水資源,所以巴基斯坦總理才會提議通過和談,來解決紛爭。
只是,印度這麼愛面子,雙方的矛盾又歷史悠遠,所以停火只會是暫時的,恢復水資源也不會長久。
過一段時間,等印度又有了新裝備,或者美國又在背後使壞,那麼印巴衝突重燃戰火,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不同的是,通過這一次衝突,不僅是印度,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已經看到,中國只需輕輕動動手指,就可以給印度將上一軍,中國的硬實力,真是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步了。
這就像是《天龍八部》中的「南喬峰北慕容」,大家都以為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地區大國,但實際上真要打起來,雙方的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不論是印度要找巴基斯坦的麻煩,還是美國要跟中國搞對抗,現在都需要仔細考量考量,否則中國上了強度,恐怕誰都抵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