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製造趕超中國的夢終歸還是碎了,越南曾被稱作全球供應鏈的新星,有望接棒中國製造成了下一個世界工廠。
可沒想到21年的新冠疫情讓越南原本看着無比穩固的製造業江山一夜之間回到了解放前,阿迪達斯因停產損失慘重,不得不將訂單轉移,蘋果耐克也相繼撤離。
現在的越南製造已經完全換了內涵,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中有7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中間產品,曾火爆全球的越南製造憑什麼不能取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越南究竟缺少什麼?

製造崩塌的越南
越南製造業的火爆始於2020年,那年的越南非常高調,憑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相對有效的疫情應對一度成了各大跨國公司眼中的新製造基地。
可惜這個美夢只做了一年,越南全國疫苗接種率低得可憐,到21年5月1日僅有0.5%的人接種了一針疫苗,全國範圍內完整接種兩針的人數不足1萬,這對一個人口接近1億的國家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果不其然,越南的疫情從21年突然失控,迅速蔓延的疫情直接擊穿了越南的公共衛生系統,為了不讓疫情進一步蔓延,無奈之下的越南只能壯士斷腕,實施嚴格的封鎖措施。
製造業大受影響,工廠大面積停工,跨國公司也沒有辦法幸免於難,生產線紛紛陷入停滯,越南的服裝行業首當其衝幾乎受到滅頂之災,服裝行業對時間是極為敏感,流行元素就那麼一陣子,一旦訂單延遲就可能錯過整個銷售季。
憑藉越南廉價勞動力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的阿迪達斯躺槍了,那些年阿迪達斯跟越南的合作非常密切,全球總量28%的的成衣都來自越南製造,可越南製造的停滯讓阿迪達斯在下半年直接暴虧5億歐元。

壓力之下阿迪達斯只能第一時間將越南放棄,慌裡慌張的將部分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為的就是盡量減少損失,耐克和其他公司也紛紛效仿。
但當時的整個越南政府已經被爆髮式增長的新冠疫情病例擊潰,到了21年8月,越南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過萬,死亡病例也一直居高不下,每日近千人。
可面對外資紛紛出逃的現狀,好不容易製造業有一些起色的越南怎麼可能輕易放棄,慌忙之中嘗試放鬆封鎖,轉向與病毒共存,可這並沒帶來預期效果。
許多工廠員工在解封后直接返鄉,無論政策如何刺激也不願意再回工廠工作,越南公安部預計這波返鄉潮涉及人數高達210萬,大量勞動力流失讓工廠人手嚴重不足,那些撤退不及時的外資瞬間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困境。

其實疫情爆發只不過是讓越南製造崩塌的誘因罷了,這些年越南製造業雖然快速發展但也留下了許多深層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基礎設施的不完善。
疫情期間物流受阻,原材料無法及時運達工廠,產品運輸也成了大問題,越南工人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也遠低於我國,越南大學理工科學生少,許多工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在上崗工作之前必須要經過培訓,這就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效率。
越南製造崛起背後的中國身影
崩塌之下的越南製造開始轉變思路,之前的越南是不顧一切的想要趕超我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崩塌之後的越南終於認清了現實,憑藉小小越南跟我國掰手腕兒是壓根不現實的。
既然鬥不過,那不如心甘情願的成為中國的白手套,現在越南在世界眼中依然是製造業大國,只不過此時的越南已經跟我國深度綁定了,越南製造的崛起其實是依賴我國出口增長的。

許多從越南出口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產品都包含了大量的中國製造,電子產品上的表現就非常明顯,越南這兩年承接了大量電子產品組裝工作,三星和蘋果的很多產品都將組裝放在了越南。
可其實這些越南生產的電子產品中,許多關鍵零部件和技術都是從我國進口的,2020年越南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達到841億美元,同比增長11.5%。
是我國的出口供應鏈撐起了越南製造的半壁江山,電子產品也就算了,就算阿迪達斯和耐克這些服裝品牌,越南也需要從我國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越南工廠只是將這些中國產品在越南加工和組裝起來了而已,所謂的越南製造崛起實際上就是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延伸。

這種情況幾乎遍布越南所有的製造業,越南這兩年向汽車製造業伸出了觸手,但許多越南組裝車的零件都是我國製造的,就算是某些零件是越南本地製造,這些製造廠也都是依賴我國的技術和設備支持。
這麼看來並不是越南懂得抓住機會搶走了我們的蛋糕,而是我們進行製造業結構轉型時,將整個越南納入了中國製造的大體系里而已,這兩年我國一直在做外貿結構優化和市場多元化,對東盟非西方國家的出口大幅增加。
為的就是帶動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幫助越南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益,只有周邊國家在我國的帶動下經濟越來越好,我們在整個東亞朋友圈中的地位才會越來越穩固。

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講,我們是希望越南能夠依賴我國產業鏈進行延伸和擴展的,我們有供應和產業鏈優勢,越南又頂着非中國盟友的名頭,雙方配合來一個狸貓換太子,將中國製造產品出口到西方國家的同時,還能讓越南順便割一刀韭菜不是挺好的嘛。
但這種雙贏的前提是越南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地位,如果在同我國合作的同時猶豫不定,想做牆頭草,那我們不介意讓越南知道什麼才是大國力量。
中國的供應鏈遠不是越南這個彈丸之地可以替代的,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越南究竟缺少什麼呢?
越南憑什麼不能取代我國?
雖然越南在全球各國中確實有發展製造業的優勢,但是越南的短板也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基礎設施就是一個大難題。

越南的基礎設施水平跟他們快速增長的製造業需求嚴重不匹配,因為各地基建水平的落後,讓基建條件成了越南的搶手貨。
2024年基建相對完善的越北工業區的廠房租金已經漲至每平米5-6美元,我國深圳旁邊的東莞廠房租金僅為20-3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高昂的租金直接推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讓勞動力的廉價優勢瞬間就不香了!
越南的交通運輸系統也不夠完善,港口吞吐能力有限,內陸運輸速度較慢,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可這些基礎設施問題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的,所以越南製造業本身就有一個天花板。
只要打破這個天花板是沒那麼容易的,再加上越南的勞動力廉價是跟勞動力素質和教育水平正相關的,越南的便宜人工等於沒文化加沒經驗。

這對於企業來說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想要將這些便宜的人工訓練成可以合格上崗的熟練工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對企業成本來說其實並不划算。
生產線工人水平低也就算了,越南大學理工科教育的水平也遠比我們落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有了非常龐大的高素質工程師隊伍和成熟的職業培訓體系,這些才是製造業能夠迅猛發展的根本因素。
沒有了相關的人才,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什麼亮點,雖然越南政府也想緊跟形勢,雄心勃勃的提出了半導體產業發展計劃。
但半導體的發展是需要人才支撐的,越南不光沒有人才也沒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居然富士康和三星在越南投資過一些工廠,但工廠的職責基本上都是低端封裝測試環節,高端技術研發幾乎沒有在越南落戶。

現階段越南的知識產權保護還沒有形成體系,外資企業都是在江湖上私混多年的老油條,自然知道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如果將研發部門放的越南,一旦出現更新的科技成果,很有可能因為越南不夠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吃大虧。
再加上越南的官僚主義比較嚴重,雖然國內經濟不怎麼樣但是該有的貪污腐敗一點都不少,這種環境對於企業投資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雖然這些年越南也學着我們開展了反腐運動,但是過於嚴苛的法律卻讓官員們在行動時束手束腳,個個都抱着寧可不做別犯錯的心。
這些條件累積起來讓越南根本沒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製造業核心!

結尾
這麼看來越南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製造業的加工和組裝環節比較好,21世紀各國需要的是分工合作,我們掌握原材料供應,零件生產和技術研發,越南踏踏實實的把加工和組裝這兩個下游環節做好,各司其職真的很不錯。
如果不願意的話,那我們不介意繼續在全產業鏈發力,將越南擠出製造業大國的位置,現在的越南想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崛起還差得遠,如果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儘快解決,根本就不可能在全球產業鏈中分得一杯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