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據英國《衛報》最新消息,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國際刑事法院第一預審庭出庭接受聆訊。
2025年3月11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在結束香港活動返回馬尼拉時被國際刑警逮捕,並迅速送往荷蘭接受國際刑事法院(icc)的審判。
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令全球關注,也引發了菲律賓內部和外界的巨大爭議。
從強硬禁毒政策到被國際刑警押送,杜特爾特的政治命運正在發生重大轉折。
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與國際指控
杜特爾特以鐵腕禁毒政策聞名。
在其2016年至2022年任期內,他發起了大規模「禁毒戰爭」,聲稱要根除菲律賓的毒品犯罪問題。
據官方統計,這期間超過6000名毒販和涉毒人員在執法行動中死亡。
然而,人權組織指出,這一數字或嚴重低估。批評者認為,杜特爾特的行動存在「法外處決」和大規模侵犯人權的行為。
杜特爾特的禁毒行動在國內民眾中形成兩極化評價。
一些支持者認為,這場戰爭是對毒品犯罪的有效打擊,大幅改善了社會治安;反對者則指控他濫用職權,侵犯人權,並利用禁毒戰爭排除政治異己。
這場爭議最終讓杜特爾特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對象。
國際刑事法院發佈的逮捕令針對杜特爾特禁毒戰爭期間的「人權侵害」行為。
然而,杜特爾特在2019年曾帶領菲律賓退出icc,理由是該機構被西方操縱,干涉菲律賓內政。
因此,此次逮捕行動的合法性備受爭議。
法律與主權之爭:菲律師找到突破口
杜特爾特被捕後,其辯護律師團隊迅速提出法律質疑,認為國際刑警的行動可能侵犯菲律賓國家主權。
律師指出,逮捕行動缺乏菲律賓政府的明確授權,也未得到菲本地司法系統的背書。
他們認為,icc的「補充性管轄原則」強調,當一個國家能夠且願意自行調查和審判時,icc不應介入。
因此, icc是否違反自身原則成為焦點。
另一方面,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引發外界關注。
杜特爾特抵達馬尼拉時,警方與政府部門保持沉默,未對逮捕行動作出公開干預。
外界推測,馬科斯政府可能向國際刑警提供了杜特爾特行蹤信息,並默許了逮捕行動。
這種沉默被解讀為馬科斯家族與杜特爾特家族之間的政治博弈。
押送專機為何繞飛中國領空?
杜特爾特被捕後,押送專機繞開中國領空這一細節引發廣泛討論。
中國外交部在回應此事時強調,國際刑事法院應「依法慎重行使職權」,避免政治化和雙重標準。
這番表態被外界解讀為對icc的警告,要求其行動保持公正性。
杜特爾特執政期間與中國關係良好,他多次公開稱讚中國,並推動中菲合作。
中國在南海爭議問題上採取了更柔和的態度,與杜特爾特建立了一定的外交互信。
此外,西方國家長期批評杜特爾特的禁毒政策,認為其大規模侵犯人權。
icc的行動被認為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這也使事件背後的國際政治博弈更加複雜。
菲律賓國內輿論兩極化
杜特爾特的被捕在菲律賓國內掀起輿論風暴。
支持者認為,他的禁毒政策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逮捕行動嚴重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他們呼籲政府採取行動保護杜特爾特。
而反對者則認為,這次逮捕是恢復法律正義的重要一步,指責杜特爾特的政策給菲律賓帶來了國際上的負面評價。
與此同時,杜特爾特的女兒、副總統莎拉也成為關注焦點。
作為家族政治的延續者,她聘請律師團隊為父親辯護,試圖通過法律程序暫緩引渡並製造輿論壓力。
這場風波或許會讓莎拉的政治前途受挫,但也可能使她利用民意支持進一步鞏固政治影響力。
事件的前景與影響
杜特爾特被捕背後不僅是法律的較量,更是一場國際與國內政治博弈。
未來的司法程序將圍繞以下關鍵問題展開:
1. 國際刑警的行動是否違反菲律賓主權?
2. icc的管轄權是否具有合法性?
3. 菲律賓國內政治力量如何因事件重新洗牌?
馬科斯政府的態度將直接影響事件走向。
如果政府公開支持逮捕行動,意味着與杜特爾特家族徹底決裂;若保持沉默,則可能間接幫助杜特爾特爭取時間和輿論支持。
杜特爾特家族能否化險為夷,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法律破綻和民意力量。
對於國際刑事法院而言,杜特爾特案件也是一場公信力的挑戰。
如果icc無法證明其行動的合法性,或被視為西方政治工具,其公正性將受到廣泛質疑。
這場風波不僅影響菲律賓國內政治格局,也可能成為國際輿論場上的焦點事件。
杜特爾特的政治命運未定,但他是否會藉此機會實現逆襲,仍需時間揭曉。
在未來的司法與政治博弈中,菲律賓的國家主權、國際法的公平性乃至地區外交關係都將受到深遠影響。
參考信息
新華網《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怎樣了》
聯合早報《菲律賓肅毒戰回顧:杜特爾特因何被逮?》
澎湃新聞《菲律賓兩大政治家族鬥爭白熱化:前總統杜特爾特為何願意回國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