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2025年02月27日19:10:40 軍事 2320

【軍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轟炸機

近日外國社交媒體曝光,俄羅斯蘇-57戰鬥機在從印度班加羅爾航空展(aero india 2025)返回途中,在伊朗進行了一次「技術性降落」,地點可能位於伊斯法罕的沙希德·巴巴伊(shahid babaei)空軍基地。俄羅斯的這一行為,引起了外界比較大的關注。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蘇-57經停伊朗,圖片來源:網絡

印度航展於2月10~14日舉辦,大部分人推測蘇-57e到達伊朗的時間大約為2月16日前後。蘇-57在伊朗機場補充了油料,然後返回俄羅斯。表面上看,蘇-57經停伊朗是因為航程不太夠:從印度航展的舉辦地班加羅爾到俄羅斯的茹科夫斯基,總距離超過了5000公里。而蘇-57e的實際最大內油航程達不到這個水平,所以除非進行空中加油或者地面補油,否則根本飛不到。

俄羅斯此次前往印度的是t-50-04原型機,序列號054,和在中國珠海航展上亮相動態展示的那一架是同一架。t-50-04是蘇-57/t-50原型機中的第4架,也就是專用于飛行表演的原型機,它負責全心全意對潛在的國際買家進行機動性展示。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蘇-57在表演機動性能,圖片來源:網絡

蘇-57什麼時間去的印度,在哪裡停的現在是一個謎。有人說去的時候在中亞國家停靠的,回來的時候專程去了一趟伊朗。也有說法認為是來去都停靠在了伊朗,一次是2月10日以前,一次是2月14日。但回程時經過了伊朗顯然更為可信。蘇-57前往伊朗是真實發生的,而且是俄羅斯有意安排的。

俄羅斯的目標很明確,就是非常希望把伊朗發展成自己的下一個買家。2024年11月,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rosoboronexport)宣布,蘇-57e的「首個出口合同完成簽署」。儘管俄羅斯沒有透露買家,但外界普遍猜測是阿爾及利亞。俄羅斯這一波的簽單成功,和蘇-57去年11月份來中國珠海航展這一趟絕對有關係。2024年11月12~17日的第15屆中國珠海航展期間,俄羅斯一共帶來了兩架蘇-57原型機,1台是專門用于飛行表演的054,以及1台專門用於靜態展示的原型機057。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蘇-57,圖片來源:網絡

珠海航展的全球關注度不言而喻,這裡彙集了蘇-57的許多潛在買家。俄羅斯藉機展示航空工業的技術實力,拓展國際軍火市場,爭取新訂單,而且這也是一次提升俄羅斯國際形象,增強軟實力,驗證技術,收集反饋的好機會。

果不其然,藉著中國的舞台,「俄羅斯英雄」飛行員博格丹用054原型機飛了大約47分鐘,做了起飛垂直爬升、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超音速衝刺急轉彎、落葉飄等多個經典得空中機動動作,事後很快俄便成功拿下了第一筆訂單。但這對於俄羅斯而言肯定還不夠:從現在的情況看,俄羅斯還希望印度和伊朗這兩個夥伴也能入局。這可以說是當下俄羅斯軍事外貿方面,最緊迫的任務之一,那麼這兩家買蘇-57e的可能性大嗎?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蘇-57和f-35a都在爭取印度這個大用戶,圖片來源:網絡

印度購買蘇-57e的可能性非常大。印度空軍現在的當家主力全是第4代戰鬥機,包括蘇-30mki、米格-29、「幻影」2000,「陣風」。儘管印度不遺餘力地在推進本國國產5代機「先進中型戰鬥機」(amca)項目,但以印度的研發習慣,不整個幾十年,恐怕根本搞不出來。印度自己認為該機可能在2035年左右完成量產,但這顯然也是對自己太自信了。以「三哥」的尿性,amca的研發和生產時間肯定會一拖再拖,但時間可是不等人的:一方面,中國已經裝備了數百架殲20戰鬥機殲35預計也將很快開始量產。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大概率購買中國的殲35外貿版。這樣一來,印度空軍面臨的壓力可謂與日俱增。印度空軍的目標是維持42個戰鬥機中隊,但現有的戰鬥機僅能讓31個中隊正常運轉,戰機空缺還很大。在自研無望的情況下,直接買5代機,哪怕只是一個「過渡方案」,起碼也比沒有強,這一點印度人肯定想得明白。既然大方向已經確定,放在印度面前的選擇無非就是蘇-57e和f-35a。對於俄羅斯來說印度是傳統夥伴,俄羅斯很明確的表示願意將蘇-57e賣給印度,並提出了「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印度航展上的蘇-57,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合作,包括供應成品飛機以及在印度聯合生產。這與一點簡直和莫迪主張的「印度製造」戰略完全符合,顯然這就是俄羅斯主打的銷售和迎合策略。俄羅斯與印度之間的航空工業合作根基深厚,印度也一直被俄羅斯當做穩定的市場。相比之下,美國這邊的武器裝備交易往往都是有附加條件的,f-35a當然也不例外。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時期,就曾親自向印度總理莫迪推銷過f-35a,但是印度買f-35a,需要在國家戰略上做出一定的犧牲。

美國希望拉攏印度成為印太戰略中的關鍵一環,也就是讓印度全面倒向對中國的遏制,明確站隊西方。但是印度其實並不想這麼做——中印之間的關係既有合作,也有對抗,總體上是穩中向好的。印度並不想因為購買f-35a而失去了自己在戰略上的自主性。再加上f-35a的出口有嚴格的技術限制,美國根本不可能像俄羅斯一樣給印度分享技術,搞不好還怕印度泄密,會給戰機裝後門,印度對此也是頗有顧及。印度本質上還是希望通過採購外國5代機提升本國技術,而不是純粹花錢當冤大頭。願意放手技術的俄羅斯人,才是印度最合適的合作夥伴。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054號蘇-57,圖片來源:網絡

至於伊朗這邊,其空軍實力急待補充。目前伊朗空軍只有7個戰鬥機中隊在正常運轉,名義上有300~400架戰鬥機,但實際可飛的估計只有183架左右。其最先進的型號也只是f-14a、米格-29。2025年初,俄羅斯和伊朗之間達成了長達數10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軍事合作條款。伊朗官方已經確認,從俄羅斯購買了25架蘇-35戰鬥機,伊朗目前還有追加25架的可能。甚至有消息稱,伊朗可能把訂單的總數量直接升到100架。

不過由於俄羅斯在戰場上起碼也損失了20家左右的蘇-35,在戰爭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新生產的蘇-35戰鬥機必須優先保證俄羅斯空天軍自己使用。俄羅斯能提供給伊朗的最快解決方案,就是埃及之前退訂的那一批蘇-35,它們可以直接進行交付。如果伊朗要追加新訂單的話,也只能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說。按照目前的情況看,俄羅斯有意在向伊朗推銷蘇-57而不是讓其追加蘇-35。也就是說,伊朗後續的25架訂單甚至更多訂單,有可能從蘇-35直接轉向蘇-57。

拓展用戶:剛拿下大單的蘇-57在伊朗加油,最大問題是造不出來? - 天天要聞

▲蘇-57vsf-35a,圖片來源:網絡

伊朗需要為蘇-35戰鬥機建立一套保障,這套體系放在維護蘇-57戰鬥機上也沒有大問題,基本上不會增加太多額外的成本支出。從更長遠的角度上來看,印度和伊朗都大概率會成為俄羅斯蘇-57的採購國家。但真正的問題,不僅僅是蘇-57戰鬥機的整體技術水平到底達沒達到中國認為的5代機的程度(實際上對於伊朗而言這可能並不是最關鍵的問題),而且在於俄羅斯的產能,到底能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用戶的急切需求和自己本身的需求。

根據開源情報顯示的數據,蘇-57的量產型號目前只生產了最多30架,俄羅斯國防部希望在2027年之前得到78架量產型新機。也就是俄羅斯自己還有近50架的缺口,如果未來印度購買20餘架,伊朗購買20餘架,那麼擺在俄羅斯面前的產量需求大約是100架。按照現有的「龜速」生產狀態,伊朗和印度要真正拿到貨真不知要等到何時去了。當然也不排除資金到位以後,俄羅斯蘇-57產能爆表的情況發生。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 天天要聞

上漲!4月13日豬價來了……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4月份,市場存在看跌的心態!一方面,生豬供應水平增加,4月標豬出欄對於去年6月母豬存欄,由於去年5~11月份,母豬存欄逐月增加,本月,適重標豬供應水平進一步改善,供應寬鬆的基本面持續!不過,機構預估,4月份,集團豬企出欄計劃或將增加3.25%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 天天要聞

氧化鋁「瘋狂過山車」:歷史新低後將何去何從?

Wind數據顯示,4月11日,我國氧化鋁平均現貨價格指數(下稱「氧化鋁現貨價」)連續四天跌破3000元/噸關口,以2895.00元/噸報收,創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來的新低。期貨市場上,氧化鋁主連合約於4月9日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低(2663元/噸)後,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