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俄軍在俄烏戰場的接二連三失利,引起全球矚目,同時也對中國構成了一次深刻警示。隨着中美競爭日益白熱化,俄軍在俄烏戰場上所經歷的三大教訓,對我國軍隊也應該成為寶貴的經驗教訓。
教訓一:謹防輕敵
俄軍在戰前對戰局的樂觀估計令人印象深刻。他們可能認為,儘管自己的軍事建設存在問題,但相對而言,烏克蘭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烏東戰爭持續了長達8年,烏克蘭政府軍的潛力看似已經減弱。
然而,俄軍的第一波快速進攻遠未能如願。他們未能抵達基輔,就被烏克蘭軍隊攔截,隨即陷入膠着狀態。輕裝快進的戰術在後期顯得捉襟見肘,俄軍坦克和裝甲車在戰鬥中損失慘重。此外,俄軍多部隊協同作戰的能力也表現不佳。例如,儘管空降部隊佔領了基輔北部的安東諾夫機場,但由於指揮體系混亂,未能清除周圍烏克蘭軍隊的火炮陣地,導致空降部隊在機場遭受持續打擊,無法運輸主力軍隊。
雖然俄軍的空降部隊表現出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但最終他們只能放棄機場的控制權,與地面部隊會師,這次行動實際上宣告失敗。回顧俄軍歷史戰鬥記錄,輕敵已經不是第一次犯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也曾輕視對手,結果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次的教訓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敵人,都必須充分重視,做好充分準備。
教訓二:不可低估美國
這次俄烏戰爭中一個有趣的點是,儘管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烏克蘭的軍力明顯逐漸增強,而俄軍一直處於頹勢,並被迫採取陣地防禦。烏克蘭之所以能夠取得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及北約的支持。北約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武器援助,其中包括高性能的裝備。此外,北約還親自提供情報支持,協助烏克蘭獲得信息優勢。與此不同,俄羅斯幾乎是孤軍奮戰,儘管購買了一些無人機以提升偵查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然依賴硬實力。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在俄歐關係惡化的背景下,破壞了俄歐能源合作,將整個歐洲與俄羅斯對立,成為戰爭中唯一受益的一方。
可以預見,一旦美國重新調配資源,我國與東南小島之間的爭端將充滿不確定性。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我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面對可能的挑戰,了解自己和對手是至關重要的。
教訓三:不可盲目迷信導彈
雖然導彈在現代戰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從這次俄烏戰爭的情況來看,除非是大規模戰鬥,否則先進導彈很難發揮出全面作用。在現實戰場上,無人機的作用遠比導彈更為顯著。雙方都使用民用無人機,用於校正榴彈炮的射擊參數,將老式火炮的精度提高了50%。此外,高空長航時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因為雙方的空中力量相對較弱,無人機可以長時間提供精確的空中火力支援。
總之,俄烏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中國軍隊應該認真吸取這些教訓,特別是要避免輕敵、重視對手、不盲目迷信某一軍事手段。只有通過深刻的反思和準備,我們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的切身利益,確保國家安全和穩定。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創新和提高,以迎接未來可能的挑戰。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