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南美地區的政治風向再次「向左轉」,許多國家開始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而這股風向的轉變也影響到了台海。近日,南美國家巴拉圭總統候選人阿萊格雷表示,一旦他勝選,將馬上與台當局「切斷外交往來」,並與大陸正式建交。
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這充分說明堅持「一中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相信會有更多國家認清國際形勢,作出符合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
而汪文斌的話音剛落,馬上就有新消息傳出,又一個台當局的「邦交國」要與他們「斷交」,而該國正是近年來與大陸關係快速升溫的中美洲地區代表性國家洪都拉斯。
事實上,早在2021年競選期間,洪都拉斯現任總統希奧瑪拉便公開放話,自己若當選會與大陸建交。不過,她後來雖然如願勝出,卻遲遲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這自然是拜登政府在從中作梗。
希奧瑪拉剛上台,美國就派官員緊急出訪洪都拉斯,一套恩威並施的拳法成功讓希奧瑪拉暫時打消了與台劃清界限的行動。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洪都拉斯越來越覺得,只有向中國靠攏,他們才能獲得更多利益。
於是今年年初之際,在巴西新總統盧拉的就職典禮上,我國副外長謝鋒與洪都拉斯外長雷納舉行會晤,雷納在會後強調,與中方企業發展貿易和投資關係非常重要。
其同時指出,洪都拉斯從2011年開始啟動的帕圖卡水壩工程,希望中企能繼續參與投資和建設。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該國輿論沸騰,大量有關與大陸建交的聲音開始湧現,這可能會促使洪都拉斯總統做出關鍵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巴拉圭和洪都拉斯外,巴新政府也在近日宣布,該國將關閉駐台商務辦事處,此舉同樣得到了中方的讚賞,上述種種案例均說明,「一中原則」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受認可。
當然了,台當局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其前幾天才剛邀請巴拉圭眾議長竄訪台島,試圖展現所謂「民主陣營」的團結,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對結果不會產生多大影響。
巴拉圭大選定在今年4月舉行,反對黨認為只有與大陸建交,才能將本國的大豆和牛肉出口到大陸市場,而這正是巴拉圭農民一直以來的願望,由於執政黨優勢並不大,所以反對黨候選人最終勝出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台當局與巴拉圭,洪都拉斯等國家的關係生變,反映出他們過去奉行的「金元外交」已逐漸行不通。雖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其陰謀能夠短暫得逞,可終究不是什麼正道之舉。
更何況,許多國家都意識到,與大陸進行合作,有助於他們擺脫當前的經濟困境。相較於國際組織以及西方商業機構,中國提供的貸款條件要更加優惠,這些都是台當局不具備的優勢。
坦白講,台當局對僅剩的那十幾個「邦交國」還是頗為重視的,因為這是能夠證明其「主權獨立」的重要象徵之一,如果連上述「友邦」都保不住,未來「台獨」勢力在國際社會將徹底失去「謀獨」空間。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巴拉圭,洪都拉斯等國家紛紛向大陸遞出橄欖枝,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對拉美地區的影響力出現顯著下滑,華盛頓對干涉當地事務越來越力不從心。
當然了,以中美兩國目前的緊張關係,當美國發現「後院失火」時,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止拉美國家向我們靠攏,這是中國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地方,我們有必要與拉美國家聯起手來,共同反對美國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