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場上,韓國軍隊有一項技能,是所有軍隊都無法匹敵的存在,他們靠着這項技能,可謂是如魚得水,吃最少的苦,打最窩囊的仗,把美軍氣得個半死!而這項技能,就是逃跑。
韓軍擅長逃跑,是出了名的。當然,不要以為逃跑這項技能很簡單,要在志願軍強大的戰術下逃跑,實際上比登天還難,很多時候美軍想跑都跑不掉,而偏偏韓軍,卻有一套自己的逃跑功夫,讓聯合國軍望塵莫及。
其實,早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初,韓軍的逃跑技能就開始展現了,而這一次,他們展示的是逃跑速度。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正式爆發。面對朝鮮勢如破竹的進攻,總統李承晚手下的韓軍。當時只有輕武器和輕型火炮,根本不是對手。
不過不得不說,李承晚還是有點想法的,6月27日,韓軍第7師和第2師集結起全軍僅有的90門美式輕型火炮,妄圖將朝軍阻攔在首都漢城以北。
但是這少得可憐的火力,怎麼可能是朝軍的對手?其布置在北緯三十八度的防線四小時內被攻破,朝軍兵鋒直指漢城。
據統計,當時朝鮮軍的人力和武器,分別是韓軍的2倍和6倍之多,而且其主力也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四野朝鮮師,戰力不可謂不強大。
也就是在這時,韓軍中開始流行逃跑主義思潮。6月28日凌晨,李承晚為了率領部隊南逃,下令炸掉了漢江大橋,美其名曰「阻止朝軍大規模追擊」。
隨着韓軍潰不成軍,李承晚的心裏也越來越急,再這樣下去韓國只可能被推平了。於是當天下午,他急電美國總統杜魯門,請求美軍援助。
經過一晚上討論,美國決定出手幫小弟一把。7月7日,美國讓名將麥克阿瑟指揮駐韓作戰。
兩個月後,美軍憑藉出其不意的仁川登陸,一舉扭轉戰局。接着,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向朝鮮進軍,甚至把戰火都燒到了鴨綠江邊。
為此,志願軍不得不赴朝參戰。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齊聚溫井裡地區,並將目光瞄準了美軍的右翼,韓軍第2軍及第6步兵師。
溫井裡地處清川江下遊河谷,是志願軍僅有的入朝關口之一,麥克阿瑟卻恰恰將韓軍,部署在了這塊小小的河谷。
按理來說,有了美軍的幫扶,加上先進的美式武器裝備,韓軍應該不會表現得太過拉胯才對。
然而,韓軍的表現還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當天下午,志願軍第40軍發動突襲,大破溫井裡地區的韓軍第2軍及第6步兵師。
其中韓軍第2團最先遭受打擊,全團3100人完全被志願軍的意志所震撼,2700人接戰不到一個小時,就開始向南倉皇逃竄。
有意思的是,韓軍第2團在南逃途中,還丟下了兩名美國軍事顧問,而這兩人也成了第一批被我軍俘虜的美軍。
不過讓志願軍沒想到的是,此時韓軍又做出了一個騷操作:其餘韓軍主力也許是被嚇破了膽,居然坐視友軍被圍攻,只求志願軍不要來打自己。
眼見韓軍如此膽怯,志願軍也不可能繼續待在原地,28日深夜,我軍發起穿插迂迴,以神兵天降之姿,再次大破固守溫井裡地區的韓軍。
在潰逃途中,韓軍指揮官甚至命令部隊,不斷丟下美軍援助的重型裝備,企圖阻礙志願軍進攻步伐。
而韓2軍的大潰退,也連累了友軍,讓美軍右翼徹底暴露在了志願軍的視野之中。
11月1日,志願軍向美軍王牌騎1師發起了總攻,這就是著名的雲山戰鬥。經過三天激戰,美軍王牌騎1師大部被圍殲,聯軍只能向清川江撤退。
至此,志願軍入朝的第一次戰役勝利結束,無論是揚言要回家過聖誕節的美軍,還是說要統一南北的韓軍,都被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
而在聯合國軍大撤退的途中,還有一個驚人的事實,由於韓軍缺乏過冬的補給,加上南逃過程中過於混亂,其中40萬以上的韓軍,有9萬多人死於這場大撤退!
不得不說,韓軍的逃跑技能確實無人能及,除了特別能跑之外,在逃跑途中還能出現大量死亡,甚至比戰鬥陣亡還要巨大,在歷史上可謂是極其罕見。
而導致這場大災難的根本原因,還是韓軍的戰力低下。
一方面,韓軍本身就是由二戰時日本偽軍和韓國警察走狗組成的,素質和意志十分薄弱。另一方面,韓軍成軍後又很少經過正規訓練,美國也限制其發展,戰力自然不高。
如此也難怪,在大撤退途中,韓軍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傷亡了。
此後,麥克阿瑟算是徹底看穿了韓軍的懦弱本質,不敢再將其部署到重要戰略地點,而是把他們打散到各地,作為陣線師使用。
但是事實卻再次讓麥克阿瑟大跌眼鏡。
11月底到12月初的清川江戰役中,包括美1軍、美9軍、韓2軍在內的美第8集團軍,完全不敵志願軍,再次全線大敗。
而這次大敗的導火索,依然是韓2軍。
在美軍還在向北進軍的時候,韓2軍不僅攻不下志願軍陣地,反而沒能守住德川地區,最後拋下友軍率先開始逃竄。
和上次戰鬥一樣,韓軍丟下美軍援助的輜重,一部分南逃途中基本潰散,另一部分還算比較聰明,知道往美軍身邊靠,認為這樣能活命。
而韓2軍的大潰退,再次連累了美軍,打斷了麥克阿瑟的聖誕攻勢,美1軍、美9軍不得不困守狹窄的古姜洞一線,很難發揮火力優勢。
11月28日,美軍及殘餘的韓軍只能再次向後撤退,以期重整防線,再與志願軍決戰。
在清川江戰役中,志願軍第38軍憑藉長途穿插迂迴戰術,切斷了美軍的退路。
在志願軍的一路追擊下,美1軍、美9軍只能放棄防線,和潰散到只能撤銷編製的韓2軍一起突圍。
直到這時候,其實麥克阿瑟也沒怎麼怪罪韓軍,因為他們的成軍時間晚,武器裝備還是美軍來之後給的,戰力本就指望不上有多高。
但是最離譜的,還是他們在潰逃途中,竟然「殲滅」了一名美軍名將!
1950年12月23日,美軍中將沃爾頓·沃克乘坐吉普車,巡視着防線。在長津湖戰役結束後,他率領的美第八集團軍,被迫向三八線撤退了190公里。
而這次「美國軍事史上最長的撤退」,自然讓沃克心中極為不滿。要知道在二戰中,他指揮部隊急速推進,打出過「幽靈軍」的美名。
結果因為朝鮮戰場上韓軍的兩次潰逃,此時的沃克成了同僚嘲笑的對象,一心想要洗刷恥辱,他不斷催促司機加快速度,好在一天之內視察完防線。
然而,沃克中將低估了韓軍逃跑的決心。當吉普車行駛到漢城南郊一帶時,與向南快速奔馳的韓軍卡車,猛烈地撞擊在了一起。
結果自然不必多說,吉普車被撞了軍用卡車撞了個稀巴爛,沃克中將也成了朝鮮戰場上,美軍陣亡的最高等級的將領。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美國的友軍韓軍,更離奇的是,沃克中將還是在韓軍南逃途中被撞死的,一代名將竟然死得如此草率,令人唏噓不已。
沃克中將陣亡後,美國派出了李奇微接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這也是一位美軍名將,打起仗來比麥克阿瑟還狠,但即便如此,還是挽救不了韓軍。
在他的戰後回憶錄中,是這樣描述韓軍的:韓軍在志願軍打擊下損失慘重,在他們心中,中國軍隊就像天神下凡,一旦遭遇志願軍,就頭也不回地向後逃竄。
事實上,在整個朝鮮戰場上,韓軍的表現確實乏善可陳。他們不是在逃跑的途中,就是在計划著逃跑,只要被志願軍包圍或者被突破了一處防線,就兵敗如山倒。
不僅如此,韓軍在逃跑途中,一邊會丟下大量美國援助的輜重,增加志願軍的實力,一邊會成潰散狀態往美軍方向跑,多次打亂了美軍的陣型。
可以說,韓軍在逃跑這項戰術幾乎無人能及,以至於李奇微感到不理解,直接公開嘲諷:韓軍除了逃跑什麼都不會,他們的潰敗如雪崩一般,速度甚至比進攻時還快三倍!
據美國著名軍事歷史學家亞歷山大分析:韓軍之所以對中國軍隊如此畏懼,一方面是因為志願軍的長途奔襲戰術實在是太過於讓人恐懼,另一方面可能是歷史原因。
而朝鮮戰爭結束後,關於韓軍只會逃跑的標籤,也從此烙印在了美軍乃至世界軍隊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