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發生了爆炸事故,僅僅16小時後,處於同一海域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線再度發生了爆炸。與此同時,瑞典的測量站在「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水域檢測到了兩次強烈的水下爆炸。對此,丹麥首相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的泄漏並非事故而是人為的蓄意破壞。值得注意的是,事故發生時,美軍正在附近水域舉行演習,並且美海軍直升機曾在天然氣管道上空密集飛行。那麼問題來了,北溪管線被炸,到底是誰在蓄意攻擊?美軍機又為何頻繁現身事發地?
現如今,由於「北溪」管道所處海域的複雜性增加了各國的調查難度,現階段還不能夠確定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而美國方面也就「北溪」管道被破壞一事表達了看法,否認了外界對美國參與此次事件的所有指控。那麼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此次事件中美國軍機的相關信息。「騎士鷹」直升機是美國研製的一款具備優秀通用運輸能力的一款多用途直升機,該機於2000年首飛,2002年開始正式服役,該機配備有兩台飛行控制計算機以及兩套GPS導航系統,由於機上裝備了現代化的導航以及定位設備,使得「騎士鷹」直升機可以全天候出動並且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仍然可以高效的執行任務。作為一款艦載直升機,該機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其中包括戰鬥搜救,掃雷任務,運輸補給任務等。正是因其優異的通用性,使得「騎士鷹」直升機成為了美國海軍直升機中用途最為廣泛的機種之一。那麼問題來了,縱觀整起事件,「北溪」天然氣管道被毀,對各方來講有何利弊?對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圖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現場
首先,俄羅斯方面,俄羅斯由於其經濟結構較為單一,長久以來能源出口是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能源出口收益佔比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其中天然氣作為重要的出口能源之一,一直都是俄羅斯與歐洲各國能源貿易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以2019年舉例,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總量占其全球出口總量的81%,雖然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歐洲各國紛紛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羅斯也被迫通過中斷天然氣輸送予以回應,俄羅斯與歐洲密不可分的能源貿易成為了雙方現階段溝通的唯一橋樑,並且天然氣貿易定會隨着衝突的結束而恢復,然而現如今「北溪」管道被毀,俄羅斯失去了重要經濟來源的同時,也失去了在牽制歐洲各國的重要手段。更嚴重的是,俄羅斯與歐洲各國就俄烏問題重新坐上談判桌的機會,也隨着此次北溪管道被毀而化為了泡影,所以對於俄羅斯來講,「北溪」管道被毀是百害而無一利。
其次,歐洲方面,歐洲各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程度非常高,俄烏衝突之前,歐洲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其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0%,「北溪」天然氣輸送管道更是歐洲各國與俄羅斯進行天然氣貿易最為重要的輸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北溪」天然氣管道的運行關乎着整個歐洲大陸的能源安全。受此前俄羅斯天然氣斷供的影響,歐洲各國能源危機已經逐漸開始引發社會問題,並且冬季即將到來,屆時歐洲各國的能源問題必將進一步加劇,跟俄羅斯緩解緊張關係並就能源問題進行談判成為了歐洲的當務之急。然而,隨着「北溪」管道遭受破壞,歐洲有效解決能源危機的最後希望也就此破滅,在未來一段時間,迎接歐洲各國的不止有凜冽的冬季,還有更為嚴酷的社會問題,所以歐洲各國無疑是此次事件的最大受害者。
最後,對於美國來講,「北溪」管道遭到破壞,並沒對美國產生直接的不良影響,但間接影響依然存在,由於美國的許多相關產業與歐盟緊密相連,但歐盟各國將在整個冬季深受能源危機的困擾,如果歐盟的能源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將會在一定程度波及到美國本國的相關產業鏈。那麼,歐洲各國將很有可能自顧不暇,無法繼續幫助美國完成制衡俄羅斯的相關策略。然而,美國卻是此次「北溪」管道事件中唯一可以從中獲得利益的一方。「北溪」管道被破壞,代表着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僅有的溝通渠道被徹底摧毀,歐洲各國便可不再受制於俄羅斯,在對俄問題上也可以緊跟美國的步伐,進一步在俄烏衝突中對俄羅斯施壓。與此同時,美國可以通過能源出口以及資本收割等的方式,從處於「能源焦慮」的歐洲各國上撈到不少好處。如此看來,「北溪」管道被破壞,對美國而言,更多的是從中獲利而非損失。有趣的是,美國總統拜登曾公開表示,「如果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那麼「北溪」2號將不復存在。」
圖為「北溪」天然氣管道
綜上所述,現階段,「北溪」天然氣管事故的原因依舊在調查當中,由於管道所處位置大大增加了取證難度,這也意味着短時間內,事實的真相將無法公之於眾。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事件絕不可能只是一場意外事故,因為牽扯到了多方的利益等因素,事件背後所埋藏的真相將很有可能會石沉大海,永久的成為一樁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