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接受美國CBS電視台「60分鐘」節目採訪。當主持人斯科特·佩利問到「如果台灣受到攻擊,美國軍隊是否將防衛台灣」時,拜登說:「是的,如果事實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襲擊。」 佩利怕拜登沒聽清楚問題就做回答,再次詢問這是否意味着美國士兵會在中國入侵的情況下保衛台灣,拜登的答覆是一個明白無誤的「Yes!」
我對拜登這一聲「Yes」琢磨了三天,終於想出一點道道來,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叫美國的全球戰略。
特朗普有意聯俄反中來着,只是因為民主黨的牽制沒有做成。拜登一上台很決絕地拋棄特朗普的這條路線,同時對中俄兩個大國出手,一面在歐洲挑起俄烏衝突,一面在在台海對中國步步緊逼。
過去,不但我沒有想明白,許多戰略專家也沒有想明白。不但中國的某些軍事專家們沒想明白,美國的某些軍事專家們對拜登的對外戰略也多有批評,覺得他應該要麼聯中抗俄,要麼聯俄抗中。人說一拳難敵四手,拜登為何兩線作戰呢?先聯合一家弄死一家,再接下來弄死另一家,不香嗎?
常言道,反常必有妖。拜登這套拳法不合乎常理啊!這其中必有拜登政府的妖理。於是,我站在拜登的角度替他的民主黨政府好好地琢磨了一番。我琢磨了這麼三個問題:第一,拜登的全球戰略目標是什麼?第二,影響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目標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第三實現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的方法與途徑是什麼?
對第一個問題,我們不難回答,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就是要鞏固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問題在於蘇聯倒掉後美國不已經是全球霸主了嗎?沒人可以挑戰它呀!有「鞏固」一說嗎?有!這就是第二個問題,美國政府認為挑戰它的就是中國。中國反覆聲明我們不搞霸權主義,只想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中國人民要過好日子,就需要尋求建立新的國際規則以保證中國的發展有和平的外部環境,中國人認為「和平與發展」理所當然,既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美國政府卻認為,中國政府倡導的有利於各國和平發展的國際規則與美國政府奉行的保障美國霸權無障礙行使的國際規則必然相互矛盾,若世界認可中國的國際規則那就得廢除美國的國際規則。所以,美國作為實現霸權的「過來人」永遠不相信中國強大了不搞霸權主義。就算中國不搞美國式霸權主義,中國倡導的國際規則必然消解美國奉行的國際規則,消解了美國奉行的國際規則,就等於消解了美國霸權,侵害了美國的核心利益。與其今後被動挨打,不如趁中國尚未強大過美國之時把中國的勃勃雄心扼殺掉。美國政府認為,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就是維護美國的核心利益,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美國輸不起,必須贏。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如何贏?
以下就單說這「如何贏」。美國有很多贏的方法可選,但是美國民主黨政府選擇了一條能使美國利益達到最大化的方法,那就是離岸平衡。
當初,英國作為歐洲大陸的一個離島,就玩這離岸平衡,把歐洲大陸攪了個翻天覆地。作為大英帝國的曾經的殖民地,美國深得離岸平衡的精髓。美國今天玩的這一手比它的宗主國英國高了好幾個檔次,說它是5·0版的也不為過。
我們瞧瞧這地球儀,美洲大陸東西是兩大洋,相對於連成一體的「歐亞非」大陸,北美洲不就是一個離島嗎?為什麼「二戰」能夠成就美國的霸權地位,就是因為戰火主要發生在亞歐大陸,美國成了人才和資本的安全島。相比較而言,蘇聯沒有美國的地理優勢,它在二戰後也能迅速崛起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這已經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某種優越性。只是它崛起得太快,缺乏必要的歷史積累,加上蘇聯領導人沒有把持住,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結果霸權不成反而自戕。相對而言,美國有英國做學習榜樣,又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加持,再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機緣,美國成功地以軍事霸權、科技霸權為兩足,以金融霸權和規則霸權為兩翼,以輿論霸權和文化霸權為耳目,以政治霸權(與制度相伴的意識形態或叫價值觀)為頭腦,裹挾了一幫同夥,建成了完整的全球霸權體系。
美國依靠這樣霸權體系對全球只干兩件事:掠奪和奴役。美國人為什麼能做到佔全球4%的人口卻擁有全球30%的財富?就是依靠它的全球霸權體系對全球的掠奪和奴役。如果某一天美國沒有了這套全球霸權體系,今日的美國將不復存在。美國政府認識這一點比中國人深刻得多,所以凡是美國政府以為可能威脅到美國的全球霸權的國家它都必須除之而後快!今天,美國政府認為中國是第一個威脅美國霸權的國家,所以拜登政府一上台便立志要和中國死磕到底,無論中國怎麼躲閃,都不可能躲過美國的攻勢。
這是不是意味着中美就必有一戰呢?這就要明白離岸平衡的核心要義。離岸平衡的核心要義是什麼呢?比如這次美國要扼死俄羅斯,美國並不追求和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拜登政府反覆強調美國不會派兵烏克蘭,北約其它國家也不直接出手,而是選擇一個非北約國家烏克蘭當代理人。歐洲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美國隔岸拱火,遞槍助威,大發戰爭橫財。歐洲的人才和資本不安全了,紛紛逃向美國。今後,美國要扼死中國,也是採用這一手。在亞洲培植非北約體系的代理人,台灣民進黨當局是美國的首選,日本、韓國是代理人的備胎。由於台獨勢力的存在給了美國在亞洲點燃戰火的引信。也就是說,美國必須保持「離岸狀態」不親自下場,這樣美國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第一,美國無戰火,那就是和平安全之地,就是資本的避險島。加上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用戰爭收割世界財富的效率就會加倍。
第二,不僅資本會涌美國,全世界的科學技術人才也會再次湧入美國,對人才的收割比對資本的收割的意義更加重大。
第三,美國會滿負荷運轉武器製造機器,開足馬力利用已經有的成熟武器技術生產大量的武器輸入戰場,美國的軍火商和美國政府可以持續地發戰爭橫財。
對美國而言,幾乎零成本零損失,這生意當然它不會放過。這就是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崛起的秘訣,也是美國挑起俄烏衝突的根本原因。你看歐洲,不僅承受着能源危機,還每天擔心着戰火是不是會擴大到自己的國土。你說,歐洲資本逃不逃?往哪裡最可靠呢?美國!本來部分資本看好中國的,美國不斷升級台海危機,把本來可以逃向中國的資本又嚇回美國。有人說美國不是被制裁反噬導致通脹嗎?其實這些人說反了。真正的邏輯是——
第一,俄烏衝突越烈,歐洲越恐懼,資本逃向美國的越多,這成了拜登政府緩解國內通脹、避免經濟衰退的重要手段。
第二,美國的通脹和經濟衰退趨勢實際上是美國疫情、國內政策失調以及美國政府過度發揮美元的收割作用的多重效果。但拜登利用俄烏衝突成功地轉移了國內矛盾,近期美國油價下跌、通脹緩解、拜登支持率上升都是拜登政府利用俄烏衝突操控俄美博弈的結果。
第三,美國既圍剿俄羅斯又削弱歐洲還獲得對付中國的經驗,可謂一箭三雕。拜登政府可樂着呢!並非某些媒體渲染的焦頭爛額。相反,美國政府牢牢地掌控着美俄博弈的節奏。
最近,普京準備升級俄烏衝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發佈戰爭動員令;
第二,宣布要徵召30萬士兵;
第三,俄羅斯佔領的四個地區舉行入俄公投。
有人說普京要放大招了,當然。不過,這正中美國下懷。美國一直牽着俄羅斯的鼻子走。過去,利用普京想加入北約融入美國體系的想法乘虛而入,對俄羅斯社會進行全方位滲透,企圖進一步使俄內亂,繼續分解俄羅斯。美國當然不會讓俄羅斯融入歐洲體系,俄羅斯真的入歐就沒有美國什麼事了,俄羅斯利用就近的地理優勢、軍事優勢以及能源優勢,真會使歐洲一體化加速並強大起來,成為「威脅」美國的又一支強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何對歐洲大陸玩離岸平衡呢?玩離岸平衡的要訣就是製造對立嘛!讓對方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動輒就要干一仗嘛!
為今天這個俄烏衝突,美國作局不是一天兩天了。美國為啥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借口可以編一大堆,最關鍵的考慮就是俄烏打起來,美國和北約可以暫不入場,離岸平衡的核心要義就在這裡。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為啥要強調給台灣「非北約盟邦」待遇,既是盟邦又不在北約體系中,也就是說台灣不適合使用北約規則——北約內一國有事等於北約有事。美國不必須出兵「護衛」台獨當局,那為啥拜登又Yes呢?再看他所後在聯大發言又聲稱不尋求與中國冷戰,也不尋求與中國衝突。
既然如此,這Yes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回頭再看俄美博弈。美國利用烏克蘭步步緊逼俄羅斯,2014年普京拿下克里米亞時,美國有些人在批評當時的奧巴馬政府沒有阻止,其實美國也發動盟友制裁俄羅斯過,只是力度掌控的恰當好處——既對外表了反對的態又「放縱」俄羅斯繼續威脅烏克蘭,烏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這兩顆雷還沒有爆炸呢!美國要的就是普京的部隊踏上烏克蘭國土,不然戲就演不下去了。這兩百多天來,美國一面利用其掌握的國際輿論把普京塑造成酷愛侵略的魔鬼,使得沒人敢要求普京停戰。另一方面又大肆武裝烏克蘭阻止停戰,使得普京本來以為可以閃電般結束俄烏衝突,硬被拜登逼成了持久戰。
如今,終於逼到俄羅斯要升級俄烏戰爭了,美國又利用聯合國在紐約之便想剝奪俄羅斯發言的權利,反而破例讓澤連斯基以視頻形式發言,在聯合國進一步營造對普京人人喊打的局面,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國際輿論空間。弄得俄羅斯有理沒處訴,有冤沒處伸。這一下美國更有理由升級對俄羅斯的打壓。英法德爭相表態,美國具備了啟動新一輪圍剿俄羅斯的行動的條件。再繼續逼瘋俄羅斯,當俄羅斯成為眾矢之的、普京眾叛親離之時,美國瞅準時機再親自動手給俄羅斯最後致命一擊。不是美國不想親自下場,是機會不到,美國必須保證自己零損失。看懂了這一點,就明白了為什麼在是否出兵「護衛」台灣的問題上,拜登不斷在Yes和No之間切換的道理了。
美國民主黨政府為什麼敢同時向中俄兩大國發難呢?為什麼又先從俄下手呢?不是美國先選擇俄羅斯,是俄羅斯沉不住氣,本質上是上當了!如果中國比俄羅斯還沉不住氣,當下的俄羅斯所處的境地就可能換成了中國。
上次,俄羅斯成功通過公投拿回了克里米亞,美國看到中國至今都不承認這個這個結果而摸到了中國的底牌,即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在烏東動手,中國不會表態支持。美國還幻想逼中國表態譴責俄羅斯並加入美國圍剿俄羅斯的陣營。那麼,如果如美國政府所願中國真的站隊美國,美國會放過中國嗎?答案是:不會!只要中國稍微有譴責俄羅斯的意思,美國就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甚至把中國對俄的行動作為籌碼,向中國要價。拜登算計過如果中國站在美國一邊,俄羅斯便撐不了多久,俄羅斯倒了再收拾中國就易如反掌。中國的軟肋就是這台灣問題,它始終擺在那兒,美國隨時可以用它來拿捏中國,甚至逼中國動武都在美國政府一念之間,這個問題上中國是被動的。沒有辦法,歷史的邏輯就這個樣子。
美國挑起俄烏衝突,最後的目的是是想對付中國,這個道理中國有多少人明白?不知道。如果這次俄羅斯倒下,中國瞬間就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四面包圍,這個道理又有多少人知道?不知道。這是美國全球戰略的最核心的部分。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被扼殺掉,這個世界上美國真的變成「獨孤求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挑戰美國。
綜上所述,美國與中國死磕的邏輯應該清楚了。美國視霸權為核心利益,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威脅到美國核心利益,美國必須扼死中國,就這麼簡單。所以,中國專家們反覆猜度美國是不是會出兵「協防」台灣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判斷是:在美國利用代理人消耗中國的時候,美國不會派兵到台灣,只有當美國經過評估中國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美國具有了絕對的取勝把握,能做到零損失的時候,美國才會派親自上陣一鼓作氣剿殺中國。
如此分析我們就明白了,中國可能躲過美國的遏制、打壓和圍剿嗎?躲不過。即便中國答應美國的所有要求,美國也不會饒過中國,它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直到中國不可能答應。就如普京想融進美歐體系,反而變成美國拿捏俄羅斯的籌碼,美國絕不會饒過俄羅斯一樣。俄烏戰事升級,普京的做法只能叫做絕地反擊、生死一搏!俄羅斯已經被逼到牆角,連投降美國做俘虜都沒有機會!
那我為啥說普京沉不住氣呢?事實上,普京並不是沒有迴旋餘地,他確實性急了。如果普京這次只選擇大兵壓境,然後鼓動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先鬧獨立、再搞公投,即不斷複製克里米亞模故事。只要俄軍不踏入烏克蘭土地,美國就沒有借口號召全世界圍剿俄羅斯。等待澤連斯基先沉不住氣,俄羅斯在道義上就不會落入下風了。澤連斯基被國內輿論逼到牆角時,也必然會孤注一擲,俄羅斯就有了出兵的借口。不過現在說啥也晚了,俄羅斯唯一的辦法就是拼到底,死中求生或許還有希望。普京這次講話是對俄羅斯百姓講的,我覺得他應該有一個講話講給全世界聽,他去不了紐約參加聯大會議,俄羅斯有駐聯大代表可以替普京發言,把反霸這面旗子舉起來,給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搶佔一個道德制高點。普京輸在格局上,這一點許多人不明白,以為戰鬥民族有核武器就可以做到一切。
說到核武器,更暴露出美國對俄是有預謀的。俄烏衝突前不久,五大常任理事國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說核戰爭打不得也打不贏。這事是美國挑頭髮起的,中國只能贊同,因為它符合道義,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但美國動機就是捆住俄羅斯手腳。如果只比常規武器,俄羅斯與美國的差距很大,只要俄不用核,就不具備優勢。如果俄羅斯揚言動核,在道義上又輸一着——自食其言。
俄烏衝突中,事情不就是這樣發展的嗎?美俄博弈,就局部而言俄在烏克蘭戰場是佔有優勢的,但就整個俄美博弈看,美國是佔有絕對優勢的,而且美國的全局優勢正在消解俄羅斯的局部優勢。普京發佈戰爭動員令,正是這種局部優勢消失的證據。那麼,俄美博弈的結果是不是會一定會如美國所願呢?那倒不是。俄羅斯畢竟是一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大國,又有核武器做殺手鐧,與美國長期對峙的條件還是有的,關鍵在不要禍起蕭牆之內。
有分析家預測,美國可能會在中國周邊點燃多處戰火。朝鮮半島是一處,台海是一處,南海像菲律賓這樣的國家也有可能着美國的道,還有個印度是不是經得起美國的慫恿和挑撥也讓人懷疑,日本是最大的機會主義者。儘管台灣這個引信最容易點燃,但不一定非要從台灣開始,只要能達到搞亂亞洲的目的,美國就會穩贏,對此分析我深以為然。
說了這麼多,離岸平衡的精髓是什麼呢?那就是始終保證美國土地上的和平。如此一來,破局的最有效辦法就有了,那就是把戰火引向美國本土。這個思路誰想到了呢?不是別人,那就是八零後金正恩。朝鮮已經是擁核國家,它自稱的發射導彈的火箭已經具有打到美國本土的能力。朝鮮這時發佈有關核武器使用的法規,不是開玩笑的。金正恩決意,只要美韓聯手威脅朝鮮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朝鮮就用核彈攻擊美國本土。普京想到沒有呢?當然想到了,但那畢竟是最後的殺手鐧,不到萬不得已普京是不會這樣做的。
中國會不會這麼做?不會。首先中國是堅定的和平主義者,是唯一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堅持原則、說話算話的形象不能被破壞。其次,中國的常規武器的數量和質量不弱於美國,美國知道它這一點上威脅不了中國。針對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國破局的思路是使美國在亞洲東部挑起戰爭的圖謀永遠定格在圖謀上。中國讓美國的離岸平衡搞不成的唯一方法就是亞洲自己不燃戰火。因此,只要中國不能像普京那樣沉不住氣,就不會上當。
有人就要問了,如果美國鼓動台當局獨立,中國也沉住氣一動不動?當然不是。中國要破美國搞離岸平衡的局,必須同時做三件事——
第一,分化美國陣營。無論內外,美國陣營都不是鐵板一塊,美國國內認為中美關係正常符合美國利益的人也不少,大多數的美國企業並不願意丟掉中國這個巨大市場。我們觀察一下秦剛大使在美國的工作就知道,他在美國不斷參加美國工商業界、科技界和文化界的一些活動,應該是有一定效果的。最近這幾天,參加聯合國大會的王毅外長在美國紐約也在密集會見包括基辛格博士在內的對華友好人士,也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美國國內是如此,美國的盟友體系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都有自己本國的利益考量,這就是做工作的切入點。
比如法國,馬克龍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意識就要濃厚些,他願意從法國自身利益出發考慮中法關係。即便是其政府大叫要與中國脫鉤的德國,德國企業反而加大了在華的投資力度使得德國的對華投資不降反升。韓國對美國搞的所謂「芯片四方聯盟」就有自己的考量,即便是日本也在大量拋售美債。現在的問題在於,在美國軍工複合集團綁架下的美國政府在對華態度上已經走入極端的大背景下,怎樣做工作才能使的對華不那麼敵意並看重共同利益的群體成為制約美國政府瘋狂反華的力量呢?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總之,無論效果如何,分化工作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第二,要壯大和平的力量。離岸平衡的核心就是要挑動戰火,能阻止美國挑起戰爭的就是和平的力量。近些年,中國在外交上的大動作頻頻,包括近期的金磚峰會和上合峰會,都是在做「壯大和平的力量」的工作。有專家解讀為和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搞集團對抗,其實是誤解。這兩個組織的章程都有一個共同的內容,那就是不針對第三方,不針對任何國家和組織。這不是說來玩的,事實就是這樣。團結和平的力量,就是反對戰爭及與戰爭相關的一些事情,使美國挑起戰爭的成本變得巨高,那麼離岸平衡就搞不起來。
比如,美國挑起釣魚島爭端,巴不得中日打起來,但中日鬧得很兇,就是不打。黃岩島事件中,美國多希望菲律賓與中國直接動武,可多次挑逗都鎩羽而歸,中菲也是鬧得很兇,就是不打。包括朝韓,美國每年都要搞幾次軍演刺激它們打起來,這兩家相互吼歸吼就是不打。為什麼?都不想打,都知道美國的意圖。關於這一點,中國從外交渠道和民間輿論渠道要不厭其煩地對外講,讓亞洲各國都明白美國要搞離岸平衡這個道理。我們都是受害人,美國是唯一的得利者。壯大和平的力量最根本的是壯大中國自己的力量,而壯大中國自己的力量關鍵在於團結!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表面看在外部,實際在內部。美國勢力從外部想遏制中國是遏制不住的,而在中國內部做手腳是美國的長項。中國要解決如何最大限度地團結人民,為著一個共同的奮鬥目標前進,努力發展壯大自己。中國強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就強大了。與此同時,中國必須強化自己在國際上的和平友好的形象。內外友誼是必須高調的,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前提下的友好。有人不理解,見到說中美友好、中日友好的就去指責,這是不理解「和平友好」也是外交鬥爭的武器。美國就深知這一點,干涉別國內政和挑動戰爭都是打着維護和平的旗號。不過美國是假的,中國是真的。只要堅持不懈加上努力營造、宣傳,世界人民最終會認識到的。
第三,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有人會說,這不矛盾嗎?你才說和平來着。這就叫不懂和平與戰爭的辯證法了。許多時候和平是打出來的,中國就是用反帝、反殖民、反封建的戰爭才打出來一個和平的新中國的,靠妥協、靠別人恩賜是不會有和平的。中國做軍事鬥爭的準備,準備得越充分,和平越有保障。做哪些準備呢?首先做好與以美國反華勢力為代表的國際反華勢力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準備。
美國如果強行點燃朝鮮戰火中國在軍事上怎麼辦?美國如果強行點燃台海戰火中國在軍事上怎麼辦?都要想清楚並有具體的作戰方略和實戰訓練。哪怕明天戰爭就突然爆發,中國也不意外、不慌亂,不但能沉着應戰,還能掌握戰爭主動權。其次,做好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準備。美國最近搞了個《台灣政策法案》,這個法案如果成法,台灣當局隨即失去主動權,美國會直接插手台灣的軍事部署和指揮,台灣事實上成為美國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中國必須要意識到,這中間又可以利用的空間。
秦剛說,如果美國政府批准這個法案,就意味着中美關係發生崩解。什麼叫崩解呢?因為這意味着美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入侵我台灣領土,可以看着美國對中國的准宣戰。中國可以以戰爭狀態處理中美關係。中美外交關係或降級,中國或宣布凡對台出售武器、派駐顧問等行動都是對中國的入侵,中國隨時保留反擊的權利。中國有權打掉美國運送武器到台灣的任何運輸工具。這個道理必須在聯合國講,在各種國際組織中講,要讓全世界明白美國侵略中國了,中國必須反侵略。美國的行為就是霸權,中國必須反霸權。如果美國政府認識到它這麼做占不到便宜,它就此停手,中國也就順水推舟。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中國絕不後退半步。準備打仗本身也是凝聚內部的重要方式,美國渲染中國威脅不也成功地轉移了國內矛盾了嗎?中國威脅是子虛烏有的,美國威脅中國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不把形勢向人民講清楚呢?所以,如果拜登執意簽署《台灣政策法案》,中國就有戰爭動員並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的充足理由,也有進一步分化台獨勢力的抓手。中國還可制定並出台《國家統一法》,把統一行動納入法制化軌道。當然,在此過程中,聯合國家上一切愛好和平、反對霸權的力量尤為重要,中國也不能單打獨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俄背靠背的支持是有作用的,至少俄羅斯不對中國趁火打劫,中國的北方就無憂了。中國當下在東南亞、中亞以及中東地區下功夫,大力培植和平的力量,就是在為將來有一天反擊外部勢力對華用強做準備。
這三件事做好了,美國對華的離岸平衡術就失靈了。美國政府覺得沒指望了,才會坐下來慢慢學會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才會體會到這十二個漢字的珍貴。世界才會有真正的和平可期。
看懂了美國政府的離岸平衡,就不會對包括拜登在內的美國政客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驚一乍。一些軍事分析家和一些國際關係學者慣於在美國政客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上做文章,一會兒喊打、一會兒叫和,都是因為沒有看透美國全球戰略及其對華戰略。希望拜登的Yes會讓他們清醒清醒,把經歷放在如何做好上面三件事情上來。
中美博弈,中國必勝的信心來自於內部,中國自己不想敗,誰也打敗不了中國!
註: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台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願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