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戰忽速遞
打贏從來都是低概率!就像《斷刀客》結尾,女主望着一身血跡的定安說道:今天你從對手身上奪得的,明天他的後人一定要拿回,生生世世不休。所以如果她也有選擇的話,自己一定會遠離江湖,遠離是非。
央視新聞援引俄國防部最新消息,圍繞扎波羅熱核電站、新卡霍夫卡大橋等戰略目標的爭奪戰仍在激烈進行。俄方在反擊階段,投入了大量高精尖武器,包括出動了卡52、蘇30和S400等。由於缺失制空權,無法對付俄軍重火力,烏軍在付出20艘艦艇和70多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後,不得不從戰場撤出。
與此同時,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羅格方向的對戰也在激烈進行。俄方通報,俄空天軍和火箭部隊使用遠程制導武器,攻擊了頓涅茨克地區的外國僱傭軍駐地。對方在被動的情況下,緊急升空了幾架蘇25攻擊機,但都被己方導彈擊中。俄方還透露,自己成功攔截到了美製反輻射導彈。
由於本月8號即將在德國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舉辦對烏援助會議,外方猜測烏軍想要給西方代表一個驚喜,試圖通過軍事手段證明自己的能力,以此獲得西方的認同,從而拿到更多的軍備和經濟援助。對此只能說,澤連斯基政府想當然了。
眾所周知,單論軍事實力,烏克蘭根本不是俄羅斯的對手。其之所以和俄軍打得「有板有眼」,甚至說「有來有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方的鼎力援助。事實上,在援烏事宜上,西方也有很多的顧慮,只是所謂的「共同價值觀」促使自己停不下手。
面對俄烏衝突作壁上觀,相信以俄軍的戰鬥意志和推進速度,不出半年,其將打到烏波邊界。屆時北約將再無戰略屏障可言。可繼續對烏援助,唯恐自己也下不了車,畢竟任何一項撥款,都得經過國內多數黨的認可,徵得大部分民眾的理解。所以烏克蘭能否持續獲得高標準的援助,是個概率問題。
從戰術的角度來看,其實也很難說俄軍佔據絕對主動權。殊不知,烏克蘭大部分國土地勢坦蕩,在無遮無攔的平原,傳統的集群式突擊,很容易成為敵方無人機、導彈的活靶子。為了儘快補齊這一短板,在烏俄軍開始「化整為零」,以營連為單位,對敵實施迂迴突擊。
然而這恰恰是烏軍希望看到的,甚至說俄軍從一開始就跳進了西方埋設好的圈套。舉個簡單例子,赫爾松城被第聶伯羅河一分為二。東岸是俄突擊縱隊,人數大概有2萬之眾。西岸是俄後勤補給部隊,主要由新兵組成,數量不詳。在距離主城區數十公里的河流上有一座水壩橋,它是溝通兩岸的唯一陸路交通。
開戰以來,烏軍就多次使用海馬斯火箭炮等高精尖武器對新卡霍夫卡大橋持續攻擊。由於缺少足夠的反導力量,該橋樑最終被擊中並導致大橋主體結構碎裂。不得已,俄軍只能成規模使用泅渡部隊,用以向前線提供武器和糧草。但須知,東岸並未被俄軍完全控制,烏軍仍保有成規模的反擊力量。
因而其可以在縱深不足50公里的狹長地帶,對俄軍突出部和後勤基地從容炮擊,這最終導致了俄軍損傷慘重,不得已從東岸撤出。所以單純的火力速勝論並不十分契合俄烏戰場,俄烏看似打得是意志,打得是後勤,實則不過是軍事概率的問題,很難說誰能佔得十分便宜。
所有的戰爭都是概率問題,現在評判俄羅斯將取得全勝仍言之過早。普京想要兌現戰前目標,就得使用包括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在內的一切手段。做到這些還不夠,其還必須考慮戰後重建等事項。征服一國容易,可要贏得烏克蘭絕大部分民眾的認同,可就難上加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