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2.1公斤快遞按3公斤計價、停車不滿1小時按1小時收費……近日,快遞等行業「向上取整」的收費方式引發公眾關注。
當「向上取整」成行業慣例,是否合規卻值得討論。幾塊錢、幾毛錢的差價背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不容忽視。

計重「向上取整」成行業慣例?
「2.7公斤的快遞收3公斤的錢還相對可以接受,如果2.1公斤也按3公斤計價就不太合理了。」北京市民陳女士說。
「新華視點」記者查詢不同快遞公司的收費標準發現,多家快遞公司在寄件下單選項中,僅能按1公斤、2公斤等整數單位進行選擇。實際寄件過程中,記者也分別遇到了「不足1公斤按1公斤計算」和「不足0.5公斤按0.5公斤計算」的計價方式。
「『向上取整』的計價方式已經成為行業慣例。」一家快遞企業的負責人說,各家公司取整方式不同,有的是1公斤,有的是0.5公斤。
不過,記者發現,並非所有快遞公司都「向上取整」。郵政EMS計重保留小數點後至少1位,也就是2.1公斤快遞按2.1公斤收費;順豐採取「10千克以下續重以0.1千克為計重單位,10至100千克續重以0.5千克為計重單位,100千克及以上四捨五入取整數」。
某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商務件和個人件業務為主的順豐、EMS等企業,或因客戶反饋較多,其計價精準度相對更加細緻完善。而一些以電商件為主的快遞企業,由於電商包郵、退貨運費險等普遍存在,消費者對費用感知不明顯,企業缺乏對散單用戶精確計重的動力。
與快遞費相似,停車、使用共享單車、使用共享充電寶……當前,不少領域都存在「向上取整」計量行為。
記者觀察多地停車收費標價牌,其中不乏「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費」「超時1分鐘按10分鐘計費」「超出30分鐘按1小時收費」等計價要求。共享單車等服務也多以15分鐘、30分鐘等為「向上取整」標準。
「金額再小,背後承載的消費者權益並不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和方式不會因為金額多少而有所區分。
「向上取整」侵犯消費者權益
在快遞計重、停車計時等領域,不乏相應的行業標準與規定。
國家郵政局制定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範》提出,快遞企業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秤、捲尺等計量用具,確定正確的計費重量,並根據計費重量、服務種類等確定服務費用。快遞企業應當在提供服務前告知寄件人收費依據、標準或服務費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2024年4月起實施的國家標準《快遞服務 第3部分:服務環節》規定,計費重量以千克(kg)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後至少1位。其中,續重費用為計費重量扣除首重後的實際值與續重計費標準的乘積。快遞服務主體應在提供服務前告知用戶計費依據、計費標準或服務費用。
各地關於停車計費的規定則不盡相同。例如,《北京市機動車停車場明碼標價規定》等明確「計時收費的不足一個計時單位不收取費用」,有些城市要求「不足一個計費單位的按一個計費單位計費」,還有不少城市並未對此細節作出明確規定。
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鄧佩律師表示,價格法要求經營者應明碼標價且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向上取整」若未在收費公示中明確說明,屬於變相加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快遞續重等按整數計算,超出了實際服務成本,構成對消費者的強制交易,違反了公平交易原則。
「企業以行業慣例為借口推卸責任同樣站不住腳。」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鄭晶晶說,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若行業慣例與法律規定衝突,法律效力顯然高於行業慣例。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一些新模式新業態在創新發展初期,消費者容忍度可能較高,有關部門也可能採取相對「審慎包容」的監管態度。但當行業形成規模之後,企業應自覺走向規範化發展。
亟待多方發力規範計量方式
從企業自律角度,陳音江認為,相關企業要依法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費標準,同時落實明碼標價與收費規則公示制度,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專家認為,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需持續優化自身技術手段,如快遞行業提高稱重精準度、停車場逐步推廣能精確計時的智能化計時器、共享充電寶配置按分鐘計費能力。
「由於計量場景運用不同,要求具體到小數點後的幾位,應該結合不同的行業實際有更進一步的規定。」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與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表示,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比如黃金在交易結算時通常以克為計量單位,但在大宗物品交易結算時可能就不需要以克為計量單位。
「有關部門也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費標準,落實明碼標價與收費規則公示,讓每一克重量、每一分鐘時長都公平計價。」鄭晶晶說,若企業涉嫌違法,可對違法企業採取責令整改、罰款、停業整頓等措施,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精確計重需要快遞企業進一步細化費用核算,提升快遞按照單位重量計算成本的精準度。」一家快遞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精確計重對公司整體運營流程及收益的影響暫無法測算,快遞企業應不斷優化自身管理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立足消費者自身維權,陳音江建議,若消費者發現收費不合理問題,可要求相關企業退還多收費用,如果協商不成,也可以向中國消費者協會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千千、葉昊鳴、趙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