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2025年07月08日15:02:06 國際 1594

要不是這句話出自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假消息。但他真的說了。他在北京的第13屆世界和平論壇上,面對來自幾十個國家的政界、學界精英,說了個觀點:中國不應獨自對付美國,需要儘快和日本、韓國合作。

這話一出,現場一片嘩然。

鳩山由紀夫是日本前首相,不僅了解日本政壇風向,也對中美日韓之間那點複雜關係有深刻的體會。而這番話,正是在全球局勢搖擺、世界經濟頻繁受挫的背景下,說出來的。

現在,美國已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世界老大」,但它的習慣還停留在過去。問題是,全世界都在變,連曾經最聽話的盟友——日本和韓國——如今也在重新思考他們的位置。

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 天天要聞

「不安定的因素」是美國,不是中國

鳩山在演講里說得很明白,美國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美國,不僅是全球最不穩定的因素,還是很多麻煩的製造者。這個判斷,不是他一個人在說。

先看看關稅戰這一仗打到現在,特朗普政府已經把棋走死了。就在前幾天,美國商務部又對中國C919大飛機項目下了絆子,妄圖通過卡發動機來遏制。可問題是,國內市場依然在強力支持國產替代,中國早在兩年前就開始布局關鍵部件的國產化。

與此同時,特朗普不得不在芯片和軟件出口問題上做出讓步。6月底,美國財政部發佈公告,將允許部分芯片企業向中國出口非高端AI芯片,理由是「為了照顧商業利益」。這可不是講情懷,而是因為英偉達高通都急了,這兩家公司超過20%的海外收入來自中國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最近悄悄放軟口風,說不排除「重新評估對華關稅政策」。這話是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他發現自己沒了退路。

此時,鳩山由紀夫卻站出來發聲,說中國不該單獨扛下這些壓力,應該和日韓聯手。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現實的倒逼。

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 天天要聞

日本也撐不住了

別看日本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壓力山大。前陣子,美國揚言要對日本部分汽車徵收高達35%的關稅,這個數字聽起來可能沒感覺,但對日本經濟來說,簡直是致命打擊。

日本汽車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占出口總額的14%以上。如果關稅真被抬到35%,日系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將大幅縮水。不僅是豐田本田這些巨頭壓力倍增,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產業鏈、零部件供應商也會遭到牽連,數百萬工作崗位會直接受影響。

而現在的日本政府,拿不出像樣的對策。首相石破茂仍在試圖通過談判緩和矛盾,可對面坐着的是特朗普——一個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生意人。他只要覺得對美國「賺得少」,哪怕是盟友,也照砍不誤。

於是,日本政界一些有遠見的人開始轉向。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底氣,尤其是在經濟穩定和製造業韌性方面。而且,中日之間雖然過去有不少歷史包袱,但經濟合作從未中斷。2023年,中國仍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接近3100億美元。

正如鳩山所說,「日本與中國的合作,是彼此的機會。」

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 天天要聞

韓國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和日本相比,韓國的處境更為窘迫。

這兩天,韓國總統李在明的團隊已經派代表團赴華盛頓,希望就半導體出口限制問題「溝通解決」。但剛落地,拜登政府就傳出消息:韓國三星SK海力士未來兩年內不能擴大在華投資。

這是什麼概念?韓國芯片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賴極高,中國佔了三星芯片出口的27%以上,SK海力士的數據甚至更高。美國這一限制,相當於直接卡住了韓國的脖子。

李在明憤怒地表示:「我們一直與美方維持協作,但他們的政策讓我們很難理解。」這句話,在韓國引發大量共鳴。社交平台上,「不再為美國背鍋」成為熱搜詞。

更誇張的是,最近一項民調顯示:有62%的韓國民眾認為,「韓國應該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還有超過40%的人明確支持與中國開展更多經貿合作。

這背後,是韓國企業家的現實選擇。現代、LG、三星、POSCO,這些巨頭對中國市場依賴極深。尤其是在新能源、電動車、顯示面板、精密製造等領域,中國不僅是他們最大的客戶,還是他們未來發展的主戰場。

而美國對韓國的要求幾乎就是一句話:「你只能選邊站,不能兩邊都吃。」

可問題是,韓國真選不了美國這一邊。

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 天天要聞

為何鳩山的建議值得重視?

鳩山由紀夫並不是一個「親中分子」,他更多像一個現實主義者

他主張東亞國家間「自主對話」,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強行插手。他在任時就推動過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強調應建立「東亞共同體」。雖然那場努力後來因政局更迭而擱淺,但他當時的思路放到今天,依然很前瞻。

當下,美國不斷「去風險化」,實際上是「脫鉤斷鏈」,其背後意圖不止是打壓中國,也是在拉攏日韓共同參與對抗。但美國的邏輯是:我掌控命脈,你來買單。

問題在於,日本和韓國買不起這個單了。

鳩山指出,「未來的國際秩序,不可能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亞洲國家有權利,也有責任,參與制定新的規則。」

這話點中了核心。尤其是當前世界面臨的通脹、能源危機、地緣衝突,每一個問題都在要求各國重建信任與合作,而不是抱團排他、拉幫結派。

中國當然不會主動去搞「小圈子」,但中國也從未拒絕合作,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雖然多年未果,但現在已是重啟的最佳時機。

合作,未必是「結盟」,更不一定要「對付美國」,但至少可以不再盲從美國,爭取更多自主空間。

日本前首相一語驚人:中國不該獨自對付美國,需趕緊跟另兩國合作 - 天天要聞

事實上,日韓民間和產業界對中國的態度,遠比政界柔和。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外資企業中,日資企業同比增長11%,韓資企業增長近9%。尤其是京東方寧德時代華為等中國企業,在日本與韓國都已展開投資和技術交流,反哺效果顯著。

在半導體設備、化工原料、精密製造領域,日韓的優勢中國需要;而在新能源、新基建、大市場方面,中國的潛力日韓同樣離不開。這種互補關係,不是政策可以輕易切斷的。

更重要的是,當前國際局勢越來越「多極化」,像「美西方一言堂」的時代正在快速消散。中日韓三國,恰恰處在亞洲這張新棋盤的中心位置。

有網友評論說得很妙:「我們不是站隊,我們是在構建屬於亞洲自己的平衡。」

這才是鳩山的深意。

當初提出「脫亞入歐」的是日本,而如今提倡「回歸亞洲」的,也是日本前首相。時代已經變了,不變的是利益與現實。

這不是誰拉着誰合作,而是到了不得不合作的地步。美國的焦躁,是因為它發現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的未來;而中國的底氣,是來自十多年積累的產業、市場和信心。

鳩山的一語驚人,其實並不驚人。真正該驚的,是還抱着舊思維不放的人。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京舉行」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開「蚝」取題學知識,深圳舉辦「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 - 天天要聞

開「蚝」取題學知識,深圳舉辦「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活動

為積極開展2025年深圳保險業「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活動,深入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推動金融知識普及與反詐意識深入人心,7月8日上午,深圳市保險業協會組織深圳金融教育騎兵團33家成員單位在寶安沙井「千年蚝鄉」蚝鄉湖公園文化展覽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金融教育活動。本次活動巧妙地將地方特色蚝文化與金融...
特朗普兩項行動背後隱藏着什麼?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兩項行動背後隱藏着什麼?

7月7日,喜歡作‬秀‬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的一周人們上班的第一天,採取了兩項引人注目的對外行動。第一項,致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突尼斯、南非、老撾、柬埔寨等14個國家,催促它們儘快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否則將從8月1日起被
為何以色列如今將矛頭轉向土耳其? - 天天要聞

為何以色列如今將矛頭轉向土耳其?

隨着該地區權力格局的變遷——伊朗相對實力衰退,而以色列與土耳其強勢崛起——特拉維夫與安卡拉之間的對抗升級已非是否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以何種形式呈現。這並非關於雙方是否選擇對抗,而在於他們選擇以何種方式....
特朗普新關稅威脅引發全球規避行動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新關稅威脅引發全球規避行動

過去三個月間,世界各國試圖通過滿足特朗普總統可能想要的條件,來避免對其經濟造成懲罰性打擊的新關稅。 印度尼西亞提出增購34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和燃料。泰國建議降低本國多項貿易壁壘,並採購更....
有人用AI冒充魯比奧聯繫美國高級官員,美國務院回應 - 天天要聞

有人用AI冒充魯比奧聯繫美國高級官員,美國務院回應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8日報道,近日有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模仿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聲音和寫作風格,冒充魯比奧聯繫了多名美國外交官員、一名美國州長和一名美國國會議員。美國政府懷疑這名冒充者想要竊取信息,但尚未確定其身份。報道稱,魯比奧的辦公室3日發送給美國國務院員工的一份文件顯示,冒...
外媒: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會見馬克龍時「眼角充血」引發關注,白金漢宮解釋 - 天天要聞

外媒: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會見馬克龍時「眼角充血」引發關注,白金漢宮解釋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索炎琦】據英國《衛報》、美國《紐約郵報》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周二(8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溫莎城堡為其主持歡迎儀式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右眼角充血引發外界關注。對此,白金漢宮的一名消息人士解釋稱,這是由眼部血管破裂引發,與其他健康問題無關。當地時間8日,英國國王查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