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盛夏時節的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走進村口的次央家庭旅館,迎面而來的是紅艷艷的車厘子沉甸甸地壓彎枝頭,次央從果園裡探出頭熱情地招呼着,「隨便摘,嘗嘗我們的車厘子甜不甜!」

「遊客來村裡看看桃花,嘗幾顆車厘子,也算是我們盡地主之誼。」次央說。每年桃花節期間,嘎拉村家家戶戶都參與接待遊客。夏天來住宿的遊客,次央也大方地邀請他們進果園裡品嘗車厘子,感受這份來自嘎拉村的「甜」。
「現在,村子的名氣越來越響,有好多市民、遊客來這裡體驗採摘。我家有8棵車厘子樹,去年結的果子賣了4000元左右。」次央家除了傳統種植、養殖和家庭旅館、庭院經濟外,還有她的丈夫參加村裡運輸隊帶來的收入和村集體經濟分紅。「去年這些收入和分紅加起來,我們家有18萬元收益。」次央介紹說。
嘎拉村一共33戶村民,多元化的收入來源,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而這些,離不開大家對村子的愛護,對生態的保護。村黨支部書記邊巴介紹,現在,村民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探索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建設農業綜合體等項目,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現在的好日子,是總書記和黨中央給的,是好環境好生態帶來的,是全國各地的遊客和我們一起造就的。我家大門常打開,熱忱歡迎所有來嘎拉村的客人。」次央說。
和次央家的家庭旅館一樣,嘎拉村的其他村民家,敞開的門如同好客的懷抱,歡迎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遊客。
廣東姑娘在村裡小跑着避雨,倚着家門的「莫啦」(老奶奶)會招着手請她來家裡避雨。臨走時,她不僅被香甜的酥油茶暖了身,還被邀請參加晚上的鍋莊。上海小伙背着相機穿梭在村落,村民們也會大方地打開自家大門,邀請他進屋做客。離開時,相機里塞滿了「故事」,兜里揣滿了水果,還被村民招呼着「下次再來」。遊客們驚嘆於村民的好客,而情誼在你來我往中生長,如同尼洋河的水潺潺不息。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