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委書記王寧做客CGTN 邀全球網友體驗「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2024年04月12日23:25:15 國際 1826

雲南省委書記王寧做客CGTN 邀全球網友體驗「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 天天要聞

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你體驗過嗎?雲南省委書記王寧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機遇中國:對話省部長》獨家專訪時,向全球網友發出邀約,誠邀海外賓朋一同感受彩雲之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活力與潛能。

雲南省委書記王寧做客CGTN 邀全球網友體驗「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 天天要聞

從「邊疆末梢」到「開放前沿」

作為我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雲南近年來闖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子。2023年,雲南省經濟總量跨上3萬億台階,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力和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王寧看來,經過5年艱苦奮鬥,雲南全省933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無疑將彪炳史冊。

自古以來,雲南就是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門戶。近年來,雲南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時積極發展邊境貿易,實現了從「邊疆末梢」到「開放前沿」的蛻變。王寧表示,雲南省積極培育蔬菜、鮮花、咖啡、水果、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等富民產業,同時搭乘中老鐵路的「東風」,實現了「美食自由」。「早上在昆明米線,晚上到老撾萬象春卷」,邊境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辦得有聲有色,百姓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帶污染的錢,再多也不賺」

向雲端,山那邊……近年來,雲南充分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龐大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生態賦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節目中,王寧向全球網友推介雲南的咖啡和茶葉:「全國95%的咖啡來自雲南,這裡有很牛的咖啡和很好的茶。」

彩雲之南是花的海洋。雲南鮮花年產量高達190億枝,相當於全球每人可以得到3枝花。作為僅次於荷蘭的全球第二大鮮花生產地,雲南的鮮花生產和流通獨具特色。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雲南的鮮花市場總是遊客如織、交易興旺。王寧表示,斗南鮮花市場拍賣交易模式已有十幾年歷史,採用降價式拍賣,其目的就是保證「最好的花給最好的人」。鮮花交易熱絡的背後是物流業的高效支撐,可以讓鮮切花連夜打包運輸,做到全國重要城市次日達。

多樣的生態風光和生物種群,更是雲南倍加珍惜的寶藏財富。王寧在採訪中強調,保護好生態是雲南的「國之大者」。不論是發展產業還是實施項目,雲南都始終堅持「帶污染的錢,再多也不賺;帶污染的項目,再大我們也不要」,堅決守護好雲南的綠水青山,藍天白雲。

一步跨千年,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雲南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1952年,一個世代生活在滇藏交界、與世隔絕的少數民族,正式擁有了「獨龍族」這個名字。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了從原始社會「一步跨千年」,當地群眾委託鄉黨委寫信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喜訊。2019年4月10日,總書記在回信中祝賀獨龍族實現脫貧,並勉勵他們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談及這個因一紙書信引起世人關注的深山少數民族,王寧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雲南的「三個定位」中,就包括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雲南民族關係親密融合,雲南的民族工作成績突出,這是雲南最寶貴的財富。

「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世界花園」「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在雲南,萬物共生、各自璀璨。

麗江大理、版納里拉、蒼山洱海……在雲南,有一萬種詩和遠方。

雲南美在風光又不止於風光,更在其民生之豐裕,人心之和諧。去年以來,#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成為網絡熱詞,全網閱讀量超過280億次。對此,王寧的反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節目中,王寧向全球賓朋發出誠摯邀請,走進雲南一起共建共享「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更通過雲南這個窗口來感知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機遇中國:對話省部長》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推出的一檔高端訪談節目,旨在通過權威訪談,向海外受眾介紹中國在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展示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巨大機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黃瀟雲

編審:李菁

終審:趙文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3小時!破案! - 天天要聞

3小時!破案!

離車上鎖 記得抽鑰匙。防範電動車被偷盜,離開車時,要隨時隨地鎖車,並將車鑰匙隨身攜帶。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着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着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