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 「關注」,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中美關係發展始終是全球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兩國在人文方面的交流,對雙方消除誤解、拉近兩國民眾距離有着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然而,中美關係正常化的五十多年來,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兩國關係的發展始終難以走向平穩的軌道。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漸走向快車道後,美國急眼了。
為了鞏固其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國開始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制裁手段。
特朗普上台後,採取了針對中國的一系列打壓政策;
拜登上台之後更甚,不但延續了特朗普時期強硬的對華政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企圖通過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拉攏小弟共同遏制中國發展。
這顯然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後,美國不但沒有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反而讓自身經濟陷入泥潭。
今年6月下旬,布林肯親赴中國進行訪問。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緩和的積極信號,目的是緩和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不過從布林肯的表現來看,美國還是無法拿出十足的誠意。
就在布林肯離開中國不久,美國多名政客聯合施壓,要求停止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甚至還聲稱:若中國肯讓步,美國可以重新對此協定進行談判。
正值《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到期之際,美國提此要求是意欲何為?
我們又該採取何種態度和舉措?
何為「合作協定」?
事實上,建國以來,我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基本上是從零開始。
由於中蘇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緣故,建國初期的我們倒入了蘇聯的懷抱。
然而,中蘇之間的蜜月期並不算長。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只能迫於同時對抗美蘇巨鱷,這個時候,美國想要趁機拉攏中國,於是才有了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成功訪華。
而《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正是中美1979年建交之後簽訂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
該協定對兩國科技合作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每隔五年續簽一次,中美建交至今未曾間斷。
40多年間,中美在這份協定的框架下延伸簽訂了數十份科技協定,涉及生物、航天航空、農業、核研究等20多個領域,對兩國增進交流、擴大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美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礎性框架,更也為人類科技的共同發展貢獻了寶貴的力量。
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時,中美科學家攜手在人類社會面臨危機的窘迫局面下,有效推動了全球化問題的解決;
再比如,雙方在信息技術、太空探索、環境問題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國際標準,對兩國科學領域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互惠互利之事。
中美科技合作是實現「全球共贏」的基礎,若破壞雙方現有合作協定,將打亂全球數十年建立的良性供應鏈生態圈和科技發展交流機制。
「合作協定」續簽遭遇阻攔
然而不久前,多名共和黨議員向國會致函,要求不再續簽即將在8月27日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給出的理由是,他們認為續簽協定將加速中國實現軍事現代化。美國政府應該考慮拒絕分享自己的科技成果,避免中國趕超自己。
他們甚至給出了續簽協定的要求,那就是在條款中加入預防間諜活動的內容。
這個理由真是荒謬至極!
美國似乎忘了,一旦終止該協定,美國自身乃至中美合作波及到全球新科技發展的受損力度,將會不可估量。
在特朗普時期,美國就曾針對中國發起過貿易戰,企圖利用經濟手段圍堵中國。最終,中國商品在美國出口受阻的情況下的確有所損失,但是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因為失去了中國供應鏈的有效支持,其本來就岌岌可危的經濟狀況更加雪上加霜。
由此可見,美國生怕中國趕超自己所使用的卑劣手段,最終結果只不過是搬石砸腳罷了。
那美國為何還要如此着急地停止和中國的科技合作呢?
美國瘋狂打壓中國的目的是什麼?
生怕手中霸權不保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的「懷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某些政客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將打壓抹黑中國當作手中的殺手鐧。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美國自身實力的下降和中國實力的穩步上升。
正因為美國自身的影響力正在減弱,所以美國政客才會擔心自己被中國趕超,「脫鉤思想」也是基於這種考慮因素髮出的。
另一方面,美國內部環境變得極度惡劣,兩黨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美國社會矛盾尖銳,民眾幸福感暴跌,美國政府更是被各種各樣的經濟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即便如此,美國還是要將霸權主義奉行到底,就算是深度介入俄烏衝突也無法改變美國企圖徹底封鎖中國的決心。
美國一些政客天真地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作為監視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籌碼,單就算在美國的層層打壓下,中國依舊能夠憑藉自己的實力在科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美國的步步緊逼,只會推動中國儘快地實現自主發展。
目前,中國已經在芯片研發領域闖出了自主研發的路子,在航天領域更是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這讓美國焦躁不已,美國政客認為中國正在動搖美國的「霸主地位」。但事實上,我們只不過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增強國力,我們不忌憚不懼怕霸權,也不尋求霸權,更不會以大欺小!
共贏才是大國的相處之道
作為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國,中美之間的博弈不存在贏家,合作共贏才是最優解。
在這一切的背後,美國的態度顯得尤為重要。
現如今,全球化步伐正在高速邁進,多邊合作取代單邊主義勢在必行,中國供應鏈在全球供應鏈中正在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美國卻一心從自身利益出發,企圖強行斬斷中美之間的聯繫,恐怕這一系列操作下來,拜登政府會真正體會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含義。
明眼人都知,美國根本不可能將核心技術與中國分享,《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簽訂的初衷更多是為了雙方在基礎科學領域達成合作,進而推動兩國科技發展同時,造福全人類。
美國一些政客認為單憑《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就能讓中國掌握所謂的「高端科技」,這種想法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會相信。
更何況,美國打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發展的企圖從未停止。
從美國利用盟友共同打壓中國在5G領域的海外發展,到「氣球事件」企圖將中國抹黑成為一個「間諜國家」,這種打壓幾乎斬斷了中美繼續合作的可能。
關鍵時刻,中方不計前嫌,在一些國際性領域和美國繼續合作,中美重啟氣候談判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也體現了中國在兩國關係正常化上的努力。
但從美國目前的表現來看,拜登政府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對華策略,甚至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年6月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談時,表示希望美國放棄針對中國的科技打壓,取消對華的非法無理制裁等要求。但對此,美國不但置之不理,反而還變本加厲地抹黑中國,拒絕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於是便有了開頭中所講的那一幕。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從美國政客的表現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只有自身足夠強大,才能利用良好的心態化險為夷。特別是在科技領域,並非美國一家獨大,中國依舊有足夠的時間去追趕。
從中國科技的發展速度來看,相信我們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死守自己手中的霸權進而緊逼中國,只會讓中國更快地發展,我們會在不斷地受挫和痛苦中尋找和開闢道路。
近些年來,國際關係瞬息萬變,希望美國能夠儘快放棄博弈和冷戰思維,如果繼續一意孤行地搞霸權行徑,最終恐怕只會落得個眾叛親離、自討苦吃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