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斡旋「沙伊和解」之後,外界普遍認為中沙合作將迎來高峰期。確實,一攬子合作計劃已經出爐,但是5月8日,白宮顧問沙利文代表美國,與沙特、阿聯酋和印度達成一項聯合基建協議,而這個項目,將覆蓋整個中東。
此前,「沙伊對賬」期間,CIA局長威廉·伯恩斯也被曝曾有過秘訪沙特的行程,並對沙特方面表示,對中方斡旋「伊敘和解」感到「措手不及和失望」。
而CIA的副局長大衛·馬洛雖然沒有去沙特,但是也對中方調和發表了一些意見,比如「機會主義行為」、「100%的交易」。
其實,很明確的就是:美國想要破壞中方的努力,也想破壞中沙關係。
而最近,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問了沙特,並在當地會見了阿聯酋和印度的國家安全顧問。
這個沙利文有着「美國隱形總統」的稱號,是拜登政府的最為重要的幕僚,他去了烏克蘭不久,「俄烏衝突」就發生了,是一個典型的「人狠話不多」的角色。
美沙關係一直以『石油換安全』為基礎,但這種關係似乎已達到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但是沙利文去了沙特之後,又發生了變化。
美國要在沙特當「基建狂魔」,代替中方企業。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要在整個中東實施基建項目。具體計劃,是搞出一個鐵路搭配海運的交通運輸超級大動脈,這個網絡將從黎凡特延續到海灣地區,並一路連接到印度。
除了美、沙、阿之外,項目可能還會在關係正常化的基礎上,吸納以色列參加。同時,沙利文還將和沙特王儲薩勒曼代表的沙方團隊討論美沙關係,並推動沙以關係正常化。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也就是中東局勢趨於平穩之際,沙利文的這些措施無疑引起廣泛關注。要知道就在前不久,「沙伊大和解」,敘利亞也在12年之後再次加入阿盟。
可以說,這些離不開中方的大力支持,以及長期的努力。但是就在此時,美國橫加一腳,拋出「中東基建項目」,這顯然是想要搞狙擊,難道中國就這樣給別人做了嫁衣?
考慮到沙特和阿聯酋的參與,這種突然轉變的情況值得關注。美國還吸納了印度,很可能是出於基礎設施項目需要大量市場和勞動力的考慮。因此,美國拉攏了被聯合國認證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的印度加入。
顯然,美國以前的武力和政治操弄擾亂中東的局勢就不奏效了,美方不甘心失去在中東苦心經營多年的地位和優勢,採用經濟和基建的方式,讓中東繼續臣服於美方。
不過,要和中方拼基建,美國還是差了點。就連特朗普和拜登上台之後信誓旦旦地要搞「美國大基建」,現在依舊還是爛攤子,去年航班大面積停飛和延遲,就是因為服務器老化造成的。
去年,拜登曾呼籲G7籌集6,000億美元,以爭奪發展中國家的基建市場。然而,這一計劃似乎並未實現。
沙特方面也很無奈,比如上次和解之後,沙特就已經為了緩和或者平衡關係,向美方訂購了350億美元的波音客機,算是一份誠意。而美防長警告沙特不要購買中方的052D導彈驅逐艦,沙特方面就沒有回應。
沙特也十分明白,中方的基建很靠譜,中方的價格很實惠,中方的服務有保障。但是,美國為了贏得臉面,不惜給中方「潑髒水」,某些所謂西方專家,甚至抹黑說未來城是「監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白宮方面宣稱,沙利文「推進關於一個與印度和世界互相聯繫、更加安全繁榮的中東地區的共同願景」。
但是沙特方面僅報道了:兩人在這場還有其他美國官員參與的會晤中回顧了兩國的「戰略關係」。一張會談的照片和視頻都沒有出現。
很有可能,所謂的「達成一項聯合基建協議」就是美方的輿論宣傳。中東已經「苦美久矣」,在日漸團結的阿盟體系下,再次引狼入室,並不符合阿盟的訴求。
從實際角度考慮,受到霸權侵害的國家擺脫美國的控制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這一趨勢不會因美國的干預而改變。
所以,拋開中企在沙特,包括中東地區的基建成就有目共睹外,美國想要過來「搶項目」不光能力不夠,時機選得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