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2023年04月25日23:39:11 國際 3062

這兩天,印度全國上下都對德國十分憤怒。

起因是德國《明鏡周刊》登出的一幅卡通漫畫,畫面上方寫着一行德語,「人口:印度超過中國」。

漫畫中心位置畫著兩列火車,一列是從車身到車頂都掛滿了人的普通列車,上面有人舉着印度國旗。

另一列是車身上印有中國國旗的高鐵。

代表印度的列車冒着滾滾濃煙,將代表中國的高鐵甩在了身後…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漫畫一經刊出,印度的媒體和官員開始痛批德國種族歧視,社媒上的印度網友也紛紛留言指責德國。

一幅漫畫,就這樣點燃了全印度的怒火……

一切的起因,要從本月另一條重大新聞說起。

不久前,聯合國官網發佈的最新人口報告指出,截止本月月底,印度人口達到14.25億,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內,其人口數量還將繼續增長。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而中國人口數量在2022年達到14億的峰值後,將開始逐漸下滑。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得知這條消息,印度方面也是舉國歡騰。多家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此事。

《印度時報》:「聯合國報告顯示,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斯坦報》:

「聯合國:印度到年中將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眾多歐美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時,也用了類似的標題。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然而,在一眾直接轉載消息的歐美媒體里,向來以「不說人話」著稱的德國《明鏡周刊》,卻刊出一幅含蓄的諷刺漫畫,徹底激怒了印度網友。

這幅漫畫里,中印兩國的列車分別代表兩國的「科技和基建」,印度列車上掛滿了人,卻跑在了中國的高鐵前面,其用意耐人尋味。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不管其他國家怎樣解讀,至少在印度人看來,這是妥妥的種族歧視。

印度官方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強烈反應。

信息技術部長rajeev chandrasekhar憤怒地發推到:

「你們試圖嘲笑印度,但跟莫迪總理領導下的印度打賭是不明智的,幾年後印度經濟就會超過德國!」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另一位宣傳部長kanchan gupta則憤怒地抨擊稱:

「德國這是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明鏡周刊》以這樣的方式漫畫諷刺印度,徹底脫離了現實。純粹是為了展現印度的落後,更是為了拍中國的馬屁!跟《紐約時報》諷刺印度的火星任務差不多糟糕。」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網民也紛紛在社媒上開啟了懟德國的模式。

「是時候抵制德國車了?我打算賣掉我的德國車賣輛印度車!」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畫這幅漫畫的人很可能是個在德國的印度人。一個自我厭惡的印度人。」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對這個最有力的回應就是我們也畫一幅諷刺漫畫。」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這只不過顯示了他們對印度發展的嫉妒。」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印度火車領先於德國火車,印度經濟很快也會超過德國。」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碼住這條推文,最多兩年,我們的gdp就會超過德國,到時候提醒並向他們展示這條推文和這幅漫畫。」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德國人一定為他們高效的列車系統感到無比自豪!這裡有片段。」

(配圖:二戰時將猶太人運往集中營的列車)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不過,也有部分印度網友認為,這幅漫畫雖然有諷刺嫌疑,也呈現了部分事實。

「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現實?比起為一幅漫畫生氣,我們更應該嘗試改善我們的現狀。」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我沒看出(漫畫)有什麼問題。直到現在,印度也沒有高速列車網,全國絕大部分的邦里,人們坐火車的場景就跟漫畫里是一樣的。」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你們要抨擊德國人和中國人,而不是向中國學習?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印度和印度鐵路的真相。接受現實好嗎!」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還有網友認為,這漫畫不是諷刺,而是表現了印度積極的一面:

「對德國人來說,它(印度)緩慢又穩定地贏得了比賽。有一天印度經濟也會超過中國。」

「這是印度的命運。十足的人口紅利。」

「印度人口本月超越中國」德國媒體一幅漫畫,惹怒了整個印度 - 天天要聞

除開漫畫的諷刺意味,人口與發展,在任何國家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正如一些理性的印度媒體所說:

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不僅意味着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總台記者探訪丨旱情持續 德國主要河流水位下降 影響航運 - 天天要聞

總台記者探訪丨旱情持續 德國主要河流水位下降 影響航運

今年以來,受長時間高溫乾旱的影響,德國境內多條河流都面臨著水位下降,流量減少的情況。德國主要航道之一——易北河的水位下降非常明顯,在部分河段,水位已經降至2018年以來最低水平。總台記者 賀俊強:我身後就是德國著名的易北河。從今年開始,德國降雨相對較少,易北河的水位不斷下降,這片河灘就是易北河往年曾經的...
劉洪建率昆明市友好代表團訪問法國日本 - 天天要聞

劉洪建率昆明市友好代表團訪問法國日本

7月4日至9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劉洪建率昆明市友好代表團訪問法國、日本,深入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務實開展訪問考察、招商推介、人文交流等系列活動,賡續傳統友誼,宣傳推介昆明,共商合作機遇,為推進中法、中日關係發展做出地方貢獻。在法國期間,代表團一行與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陳...
俄美外長吉隆坡密談50分鐘,事後表述竟大相徑庭 - 天天要聞

俄美外長吉隆坡密談50分鐘,事後表述竟大相徑庭

當地時間7月10日,在東盟活動間隙期間,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了約50分鐘的會晤。據參考消息報道稱,俄羅斯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雙方就烏克蘭局勢、伊朗和敘利亞局勢以及其他一系列國際問題的解決進行了實質性、坦
美國醞釀中的制裁,或令俄與其他國家關係面臨挑戰 - 天天要聞

美國醞釀中的制裁,或令俄與其他國家關係面臨挑戰

在短暫叫停對烏克蘭軍援後,美國又計划著手恢復武器供應。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自己不清楚暫停對烏援助是誰的決定。與此同時,他還在醞釀推動新的對俄制裁。對於特朗普態度的再次轉向,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9日表示,莫斯科和華盛頓都希望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雙方在這方面沒有分歧。他稱,儘管特朗普決...
美政府內部再現信息安全漏洞 「AI魯比奧」與多名官員聯絡 - 天天要聞

美政府內部再現信息安全漏洞 「AI魯比奧」與多名官員聯絡

近日,美國政府內部再次出現信息安全漏洞。國務卿魯比奧在即時通信平台「信號」應用軟件上被冒名頂替,其聲音被人工智能技術模仿,隨後與多名政府官員聯絡。目前,美國國務院已就此事展開調查。美國《華盛頓郵報》9日報道稱,政府內部的一份電文顯示,今年6月中旬,有人在「信號」平台創建了一個極具迷惑性的賬戶,賬戶名刻...
深觀察丨又發新威脅 美國關稅亂拳打疼了誰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又發新威脅 美國關稅亂拳打疼了誰

在剛剛宣布延長「對等關稅」緩徵期、並致函警告多個貿易夥伴將從下月初對它們加征「量身定製」的關稅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發出了新的威脅。當地時間9日,他在社交媒體上證實了他此前一天在內閣會議上的表態,宣布美國將對進口銅徵收50%的關稅,自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