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民政廳下發《關於公布2022年度全省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活動優秀案例的通知》,共評選出優秀創新案例和優秀實踐案例30個,我市申報的市民政局《構建「1+2+4」模式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准兜好睏難群眾基本民生底線》、城陽區《點亮「小桔燈」匯聚七色光 助力社會救助提質增效》2個案例,分別榮獲2022年度山東省社會救助領域優秀創新案例和優秀實踐案例。
2022年,青島市圍繞打造「青暖助」救助品牌,以多維救助改革為主線,以創新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全面落實省、市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我市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實踐,不斷健全完善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了響應更「快」、程序更「簡」、服務更「暖」的 「1+2+4」救助服務新模式,使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青島市:以推進「社會救助一件事」為抓手,以搭建「兩個平台」為依託,以健全「四項機制」支撐,整合各類社會救助資源,優化社會救助機制流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不斷提升便捷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讓社會救助工作更有速度、更有精度、更有溫度。
推進「社會救助一件事」
紮實推進「社會救助一件事」,共12個部門26項救助事項納入「社會救助一件事」平台,健全區(市)、鎮(街)、村(居)三級銜接互通的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凝聚「上下左右」推進合力,積聚救助部門信息資源,暢通「個人申請」與「代辦幫辦」相結合、「線上提報」與「線下申請」相配套的多元化救助申請渠道,申請救助更便捷、獲得救助更精準、部門協同更高效。
搭建「兩個平台」
一是搭建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台。打造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台,推進民政、教育、司法、人社、醫保、總工會、殘聯等業務系統對接,建設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推行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加強救助信息資源共享,實現部門間系統「聯得通、接得上」、基層經辦業務「接得住、托得起」。
二是統籌省、市兩級核對平台建設。健全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優化完善市級核對系統各項功能,不斷擴大協作領域,加大數據信息獲取協調力度,拓寬核對工作服務覆蓋面,19個部門38項數據信息納入核對系統,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同步使用」,有效提升了核對工作精準度。
健全「四項機制」
一是健全「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出台《關於加強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健全完善貫通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通教育、民政、司法等部門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運行機制,有效提升社會救助工作綜合效能。
二是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完善「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的主動發現模式,加強低收入人口信息採集,統籌利用線上數據比對和線下摸底排查,構建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指標體系,實現低收入人口早發現、早預警、早救助、早幫扶。
三是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相銜接機制。發揮慈善救助作為第三次分配形式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的積極作用,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無縫銜接,率先將慈善救助納入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優勢互補。
四是健全健康運行監督機制。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探索建立「社會救助一件事」健康運行監督機制,着力抓住重點、找准痛點、破解堵點、化解難點,按照「一個流程」「兩個層次」「三種形態」,積極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格局,強化督導檢查,構建責任鏈條,明確辦理流程,健全工作機制,密切部門協同,壓實系統平台維護、登記受理、分辦轉辦、審核確認、實施救助和信息安全管理責任,確保困難群眾的合理訴求「有人管、有人問、有人負責」。
❖
城陽區:以深化「小桔燈」社會救助品牌為契機,持續優化「物質+服務」多維救助模式,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一起點亮「小桔燈」,匯聚七色光,支持鼓勵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構築「救助對象+服務主體+服務內容」的多元模式,實現社會救助從「解貧」到「紓困」、從「被動」向「主動」,從「供給型」向「需求型」、從「二維救助」向「多維救助」、從「救助力量單一」向「救助力量多元」的五大轉變。
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社會救助難題、推進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積極做好優秀案例的推廣工作,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化改革、銳意進取、創新實踐、擔當作為,更好發揮社會救助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兜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