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廣州珠江公園的遊客們正在享受着悠閑的時光,忽然天空上傳來一聲響亮高亢的叫聲,大家抬頭望去,只見一隻神俊的大雕正在空中盤旋,它的翅膀和尾翼上有着黑白兩色的羽毛,十分顯眼。這隻神俊的大雕就是我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蛇雕。
蛇雕屬於大中型鷹類,從外形上看,它整體以灰褐色為主,腦袋後面有着短短的羽冠,腦袋上方和胸前有着白色的斑紋點綴,體型在60到73厘米之間,在一眾威武霸氣的鷹類中並不算突出,只有銳利的目光和彎鉤一樣的喙表明着它猛禽的身份。
蛇雕與其它會捕食各種中小型動物的猛禽不同,它的主食就是蛇,而且不管是無毒蛇還是劇毒蛇,它都照吃不誤,只有在沒蛇可吃的時候才會吃點蛙、蜥蜴之類的小動物。如果說在非洲有着專門吃蛇的「秘書鳥」蛇鷲,在中國就有着專門吃蛇的「捕蛇王」蛇雕,吃蛇就像嗦麵條。
非洲蛇鷲
吃蛇就像嗦麵條
蛇雕會停留在高處的山崖或盤旋在天空之上,它的視力極好,即使在三百米的高空中也能輕易發現地面上爬行的蛇類。在找到蛇後,它們會迅速的俯衝下來,以迅雷之勢一把抓住蛇的身子,雙爪如同鐵鉗一般死死的按住蛇。
蛇雕的爪子比起其他的猛禽要短一些,能夠緊緊地抓住身體細長,還有着光滑鱗片的蛇。而且它們的腿上也不像尋常的鹰鵰一樣長滿羽毛,而是覆蓋著一層網狀的鱗片,這層鱗片非常堅硬,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即使是蛇也咬不穿,更別提注入毒液了。
被蛇雕抓住的蛇基本動彈不得,即使想要纏住蛇雕也做不到,蛇雕會不斷地扇動翅膀,防止蛇的反撲,同時消耗蛇的體力,直到蛇筋疲力盡失去反抗之力。
而蛇雕接下來的動作也十分特別,它們一般不會像其他捕蛇的鷹類一樣,會將蛇帶到高空之上,然後直接摔成一攤肉泥再下來進食。
蛇雕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准狠,它們的有着非常發達的顎部肌肉,能直接將蛇頭咬碎,讓它失去攻擊能力,至此,蛇雕的所有進食準備就完成了,它也不會慢慢撕扯血肉,而是從頭部開始,將還沒徹底死亡的蛇囫圇吞棗般生吞下肚。
一副「我很趕時間」的模樣,完全沒將蛇放在眼裡,整個過程就像在嗦麵條一樣,非常的粗獷狂野。
進食之時蛇還沒死透
蛇雕在吃完蛇後,會做出一個古怪的動作,面朝太陽,站在原地昂首挺胸,整隻鳥呆立不動,在民間的說法中,這是因為蛇雕享用了一頓美味大餐後,對着太陽神表示感謝。
但其實,這只是因為蛇雕生吞吃蛇的進食方式導致的。蛇的生命力頑強,即使已經被蛇雕咬碎了腦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活動能力,甚至有的蛇臨死也要拉個墊背的,用細長的身子纏住蛇雕的脖子,想要將它勒到窒息。
不過這種事對蛇雕來說,只能說是小麻煩。蛇雕真正感覺到緊張時的腦袋後面的羽冠會整個炸開,因此它們也被叫做「鳳頭捕蛇雕」、「大冠鷲」。蛇的掙扎對於蛇雕來說根本不是事,多花些時間就能解決。
羽冠炸起的蛇雕
因為蛇在被吞下去也還能在蛇雕的肚子里反射性地扭動,蛇雕只能昂首挺胸,利用胸部的肌肉來和蛇進行對抗,同時昂首挺胸也能擴張蛇雕的氣管,防止被蛇的身體堵住導致缺氧窒息。蛇雕與蛇的爭鬥,竟然持續到一方已經下肚了都還沒停,也是夠奇怪的。
如果是在4到6月,蛇雕的繁殖季節,那麼可能還會有更奇怪的事情發生。為了餵養自己的孩子,蛇雕還會將蛇尾留在喙外邊,就這樣飛回巢穴,然後讓雛鳥叼住蛇尾把整條蛇拉出來。
科學家們曾對蛇雕的消化系統進行過研究,發現它們的舌根表面有着尖端朝着喉嚨的突起,能夠防止蛇從自己的嘴裏滑出,蛇雕的食管粗大而且富有彈性,還有一個發達的嗉囊,蛇就通過食道進入嗉囊,直到蛇徹底死亡,才會進入它們的胃裡進行消化。
飲鴆止渴,鴆的原型?
有一個成語叫做「飲鴆(zhèn)止渴」,說的是有一種名為「鴆」的鳥,因為吃了太多的劇毒蛇,導致全身上下都是劇毒,只要將它們的羽毛浸泡在酒中,就能製成一杯毒酒。專家學者們認為,這裡的「鴆」指的就是蛇雕。
《漢書高五王傳》中記載過一個故事,大意是漢惠帝二年,齊王劉肥入朝,惠帝對他禮遇有加,呂后因此感到不滿,就想用鴆酒毒死他。下面有人注釋到:「鴆鳥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畫(劃)酒中,飲之立死。」
因為蛇雕喜歡進食很多有毒的蛇,按照古人的想法,它們會將毒素儲存起來,令自身也變得劇毒無比,但它們自己會去吃一種特別的植物,讓自己免於中毒。
不過根據研究,蛇雕身上並不帶有毒素,它們沒有中毒的原因也很簡單,蛇毒基本需要進入血液才能發揮作用,只要消化道里沒有傷口,那麼蛇雕就不會中毒。而且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進入胃裡後會被迅速分解失活,更不會對蛇雕造成什麼影響。
因此蛇雕並不像傳說中那樣身負劇毒,甚至達到一根羽毛也能毒死人的地步。
身負劇毒的鳥兒們
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中國大陸上不存在身負劇毒的鳥,但在國外確實有,而且還不止一種。在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上,生活着一種名叫黑頭林鵙鶲(jú wēng)的鳥,外表有點類似麻雀,但是體表是醒目的黑色和橙色。
黑頭林鵙鶲
在它們的食譜中有一種甲蟲,身體里含有毒素。黑頭林鵙鶲就依靠食用這種甲蟲,積累出了一身的神經毒素。它不僅是皮膚和羽毛有毒,連內臟都有毒。據說曾經有科學家觸摸過它們,結果接觸部位的皮膚變得又紅又癢。
不過,比起傳說中一根羽毛都能毒死人的鴆來說,黑頭林鵙鶲體內的毒素含量又不夠看了,就算你把它的毛全拔下來泡酒,也基本不可能致人死亡。
除了黑頭林鵙鶲外,世上也還有藍頂鶥鶇(méi dōng)、非洲距翅雁、歐洲鵪鶉等等有毒的鳥,它們的毒素也都是從食物中獲取的。只不過一來外形上對不上,二來它們的主要分佈地也基本不在中國,毒素也沒有那麼恐怖,不太可能是鴆鳥。
參考資料
《「冷麵殺手」——蛇雕》 邸志鷹
《「飲鴆止渴」與猛禽蛇雕》
《蛇雕消化系統形態學研究》 牛紅星
《猛禽中的捕蛇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