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不知道你知道多少?
其實對於我來說,蘆薈就是家中的百寶箱,堪比植物小藥箱,
養一盆全家人都能夠受益!
我家養殖的蘆薈是較為常見的中華蘆薈和庫拉索蘆薈!
它們不僅顏值高,幫助自己和家人在養殖花草的過程中鍛煉身體。
與此同時,我和家人們還能夠藉助蘆薈中的蘆薈膠,不定時的做個天然面膜,補水祛痘……
除此之外,在整個過程中讓我感慨最大的一點就是我切實的體會到了植物的生命力極其的頑強,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相信即使沒有我的照顧,它們也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甚至不停地繁殖,長出一片又一片的蘆薈。
當然,我也不否認在此期間自己和家人做出的努力!
至少在剛帶回家的那段時間,我是真的用心照顧了它們,這樣就確保了買回家的每一個蘆薈都順利的適應了新環境,並且紮根下來。
本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在養殖蘆薈初期或移栽的過程中該注意的要領。
希望想要嘗試的朋友能夠照顧的這些細節,最大限度上將不必要的傷亡降低到零。
▼種植之前必須要檢查一下蘆薈的狀態,
將乾枯腐爛的葉子全部給修剪下來,並且在此過程中使用殺菌消毒過的剪子作為工具。
同時將不必要或者過於纖細的根須全部修剪下來。
之後則需要準備上濃度適宜的生根劑和多菌靈水溶液拿來浸泡一段時間,
進行全面殺菌消毒,這樣才能夠確保植物在新環境中紮根下來之前能夠不受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出現病蟲害,招惹來不必要的傷亡。
▼在處理好蘆薈本身的同時,我們也需要盡量的多關注一下外界的環境。
例如,種植蘆薈所需要使用到的土壤和花盆。
蘆薈這種植物的繁殖能力特別的強,
所以如果只能夠選擇盆栽的話,我們盡量選擇直徑大一些的花盆,
但同時為了防止花盆過大,不方便控水。
一般需要將花盆的直徑控制在30~10cm之內。
既滿足了控水的需求,同時有保障了蘆薈生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此外,採用這類的花盆日常養護得當的情況下,
間隔一到兩年更換一次土壤或分株一次即可!
土壤方面,由於蘆薈本身比較耐貧瘠,在貧瘠的土壤環境中也能夠健康的成長。
所以如果對其繁殖下一代並沒有過多的期待,
我們直接使用路邊挖掘土來的普通土壤種植即可!
一般這類的土壤我們需要通過暴晒的方式殺菌消毒,
也可以通過提前噴洒多菌靈水溶液的方式對土壤全面殺菌消毒,
將環境所造成的隱患降低到最低。
例如,在其服盆期間,嚴格管控外界環境,最大限度上迎合蘆薈的喜好。
蘆薈喜光,但同樣也能夠在半陰的環境中生存,
一般將其安置在散漫光線充足,沒有太陽直射或長期隱蔽的地方即可!
最適合它生長的環境溫度為20~30度,
一般在環境溫度高於10℃的情況下,就會一直處於生長的狀態。
最忌諱環境溫度低於0度,一旦長久的低於零度,蘆薈的枝葉就會受凍化水。
而且蘆薈天生的抗旱能力幾乎可以和仙人掌相媲美,
因此在日常打理蘆薈的過程中,土壤不幹透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澆水。
甚至在環境溫度穩定的春季和秋季,一直將其露天安置,不人為的澆水施肥,
蘆薈依舊能夠長個不停。
當然,如果堅持將蘆薈養殖在室內,那麼一定要注意通風。
外界環境溫度高於5℃的情況下,至少每天要通風透氣兩小時!
外界環境溫度過低的話,通風期間當將蘆薈盆栽安置在風口吹不到的地方。
此外切記,
取蘆薈枝葉要從靠近底部的老葉子開始,
盡量使用剪子修剪,避免損傷到根須和枝幹!
綜述:眾所周知,植物的適應能力非常的強,
而且它們的生存本領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但是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它們依舊會受到波及,出現一系列不必要的傷亡。
所以當你選擇將花草植物中一個環境挪到另一個環境,
一定要想辦法迎合它們的喜好,盡量將環境按照它們的喜好營造,最大限度上杜絕環境造成的傷害持續下去!
對此,你都做過哪些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