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通訊員 張亞娜 夏昕
當前,流感等春季傳染病正處於高發期。建議廣大市民日常出門,仍要做好基本的防護,戴好口罩。
但是面對不同類型的口罩,該如何正確選擇呢?今日,湖南省疾控中心權威解答。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可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污染物。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由可塑性材料製成,鼻夾長度應不小於8.0cm,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
推薦使用場所:超市、商場、交通工具、電梯等人員密集區;室內辦公環境;醫療機構就診(除發熱門診)的患者;集中學習和活動。
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是指用於覆蓋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為防止病原體微生物、體液、顆粒物等的直接透過提供物理屏障。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由可塑性材料製成,鼻夾長度應不小於8.0cm,具有防合成血液穿透性(即表面防濺濕功能),口罩內側面不應出現滲透,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30%。
推薦使用場所、人群:普通門診、病房工作醫護人員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從事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遞等從業人員;因呼吸道傳染病居家隔離及其共同生活人員。
醫用防護口罩
醫用防護口罩可用於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口罩應覆蓋佩戴者的口鼻部,應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不應有呼氣閥。
口罩上應配有鼻夾,鼻夾應具有可調節性,口罩帶應有足夠強度固定口罩位,口罩對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應不低於95%(即kn95/n95的字面意義),具有防合成血液穿透性能(即表面防濺濕功能),同時還應有良好的密合性和適合性。
推薦使用場所、人群:急診科、插管手術、發熱門診工作醫護人員等;對呼吸道傳染病密切接觸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公共衛生醫師;呼吸道傳染病疫情相關的環境和生物樣本檢測人員以及從事境外輸入和污染傳播高風險崗位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的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對於高風險崗位工作的專業人員,建議優先佩戴頭戴式kn95/n95防護口罩(比耳掛式的密合性能更佳)。
tips:醫用防護口罩以及kn95/n95口罩(kn95/n95口罩同時具有防液體濺濕功能的即可稱為醫用防護口罩,不具備表面防濺濕功能則不能稱為醫用防護口罩),相比醫用外科口罩的平面設計,一般為立體設計或蚌型,口罩密合性更強。
符合gb2626的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kn95/n95口罩)可以防霧霾,醫用防護口罩也可以防霧霾;兩者對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均應≧95%,但醫用防護口罩參考的gb19083,表面應具備一定的防合成血液穿透性,因此在進行感染性外科等有血液噴濺的高風險醫療操作時,具有防濺濕性能。
參考gb2626標準的kn95/n95口罩,標準本身不強制要求防濕性能,因此一部分口罩沒有防合成血液穿透性能,不適合在高風險醫療操作中佩戴,僅適合工業防粉塵或防霧霾使用,因此在選用時,應注意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