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過了40年,俄國人都沒忘?戰鬥民族的特點就是有仇必報

都說俄國人是戰鬥民族,倒不是說他們比較善戰,而是他們比較好戰。很多時候,武力威脅只是一種外交手段,但在俄國這裡,武力威脅極有可能成為一場規模浩大的特別軍事行動。

一言不合就亮劍,成為了俄國的典型特徵。除此以外,有仇必報,也是俄國非常重要的標籤。不管相隔多少年,只要你惹了俄國,那俄國早晚都會報仇雪恨。這也是為啥周圍鄰居都不怎麼敢得罪這位大爺的重要原因。

但凡有口氣在,人家就不會忘記當年之恥。哪怕改朝換代了,這種有仇必報的基因,依舊牢牢烙印在每個俄國人的血液當中。

暫時不報仇,那是因為實力不夠,一旦實力夠了,那對不起,隨時會翻起舊賬。至於他們對不起別人的地方,那他們可就管不了了,在俄國人眼裡,唯有強者才是值得尊重的,有本事你就跟他們一樣有仇必報,否則就別道德綁架。

雅克薩之恥,時隔169年還沒忘

17世紀中葉,俄國人逐漸來到了黑龍江流域,他們在外東北建立了尼布楚城、雅克薩城,並打算以此為基礎,進軍黑龍江流域。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黑龍江流域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清軍雖然入關了,但對這裡依舊照拂有加。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康熙對黑龍江流域採取了封禁政策,這麼一來,關外的人大多數都入關了,而關內的人,無法出關到東北以及外東北定居,時間一長這裡豈不是沒啥人了嘛!

當時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後,滅了好幾個村子,他們認為這地方是無主之地,因此在當地安營紮寨,把這裡當成了類似西伯利亞那樣的地盤。雖然有人居住,但基本都是當地的部落,並沒有統一的國家來管轄。

結果這事兒果然觸怒了康熙,1685年前後,康熙兩次出兵雅克薩,在這裡先後兩次擊敗俄軍,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

戰後,沙俄被迫開始和清廷商量東部邊界的問題,當時清廷要求以勒拿河為界,而俄國則要求以黑龍江為界。

經歷了一系列磋商以後,雙方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以外興安嶺作為雙方的東部邊界。這事兒在中國這邊算是翻篇了,可在俄國那兒並沒有。

當時清朝雖然覺得吃了點虧,不過外興安嶺以北地區天寒地凍,並不適合定居,因此清朝覺得不要也罷,所以就便宜了沙俄。

可沙俄卻覺得,《尼布楚條約》是一項針對俄國的不平等條約,黑龍江流域是俄國人率先發現的,結果卻被清朝通過強大的武力給搶走了。因此俄國人深以為恥,並且將該恥辱一代代傳承了下去。

他們就是要告訴自己的子孫後代,當年中國人憑藉強大的武力,曾經欺負過他們。這筆賬哪怕過上一千年,都要找中國人算。

好傢夥,戰鬥民族的腦迴路就是這麼清奇,他們對不起別人時,那就是別人活該,但凡別人不讓他們佔便宜了,他們就覺得吃了大虧,早晚要找別人算賬。

到了1858年,距離《尼布楚條約》簽訂已經過去了169年之久。在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威脅之下,黑龍江將軍奕山被迫簽訂了《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沙俄。

除此以外,沙俄這回要的比過去還要多,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里,包含大量沿海地帶,本身和沙俄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卻也成了中俄共管地區。

在俄國人看來,這不是侵略,而是收復失地。而且這麼做,也報了當年康熙用武力迫使沙俄退出黑龍江流域之仇。

克里米亞戰爭之恥,隔了22年還是報了

1853年,自詡歐洲憲兵的沙俄,打算從奧斯曼土耳其手裡奪取巴爾幹半島,所以不斷挑釁,逼着奧斯曼土耳其與之交戰。

從雙方當時的實力來看,奧斯曼土耳其根本不可能打贏沙俄,這也是沙俄的底氣所在。結果奧斯曼土耳其卻喊來了英法聯軍以及撒丁王國助陣。

最初沙俄節節獲勝,奧斯曼土耳其差點就被打崩了。關鍵時刻英法聯軍出手,逆勢翻盤,不僅在黑海全殲沙俄的黑海艦隊,而且在克里米亞半島上,滅了沙俄50多萬大軍。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受不了這個打擊,選擇了自盡。1856年,尼古拉一世的兒子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認戰敗,並且答應了英法和奧斯曼土耳其不少苛刻的要求。

當時有多狼狽,俄國人內心的復仇之火就有多旺盛。只要俄國沒有崩盤,那他們早晚都會想辦法復仇。

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裏,俄國開始進行農奴制改革,極大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國力。同時入侵了東方以及中亞合計5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大增加了土地資源,獲得了大片兵源地。

實力增強以後的沙俄,終於有了復仇的機會,因此在1877年他們再次對奧斯曼土耳其出手。這回英法沒能直接參与戰爭,因此強大的沙俄對孱弱的奧斯曼土耳其,幾乎是碾壓局。

到了1878年,俄軍差點就打下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奧斯曼土耳其了,這個時候英國海軍再次出現在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才逼退了俄軍。

不管咋說,這一戰都是沙俄大獲全勝,沙俄奪回了他們在巴爾幹半島的一切權益,以此洗刷了22年前克里米亞戰爭之敗的恥辱。

日俄戰爭之敗,隔了40年蘇聯還想着一雪前恥

1895年,甲午戰爭過後,日本一度打算讓清朝割讓遼東半島。可沙俄卻從中作梗,強行逼着日本吐出了遼東半島,讓清廷用3000萬兩白銀將其贖回。

不過別以為沙俄是好心好意,到了1897年年底,沙俄便自己佔了遼東半島。這可把日本給氣壞了,原本以為沙俄是來主持正義的,日本在一個西方列強面前,至少還有點心虛,沒想到沙俄是完全為了自己。

這還沒完,沙俄不僅開始染指半島的局勢,到了1900年,更是出兵17萬佔領了整個東北。日本覺得沙俄這麼搞下去,自己在東北亞就沒法玩了啊,所以多次找沙俄協商半島的問題,結果沙俄呵呵一笑,理都不理,他們打心眼裡是看不上東方國家的。

到了1902年,日本找到了英國,與之結盟。這麼一來,日本便有了挑戰沙俄的底氣。1904年,日本偷襲旅順的沙俄海軍基地,開啟了日俄戰爭。這場戰爭中,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都超過了100萬,自家的各種先進武器,基本全都拉上了戰場。

結果到了1905年,沙俄損失了20多萬大軍,以及三分之二的海軍,最終戰敗,不得不退出了東北。這是近代歷史中,西方列強首次在大規模戰爭中敗給東方國家。喪城失地的沙俄,為何保住顏面,甚至一分錢都不肯賠,間接導致當時的日本桂太郎內閣,即便打贏了這場戰爭,依舊丟掉了飯碗。

這筆賬俄國人可記着呢,哪怕沙俄在1917年覆滅了,俄國人也沒有忘記日俄戰爭的恥辱。不過實力不夠時,他們一直保持隱忍,甚至不惜和日本簽訂各種合作的條約。比如說1907年到1916年,沙俄主動找日本簽訂了4次日俄密約,約定合夥瓜分中國北方。1941年蘇聯主動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尊重彼此在東北和外蒙的權益。

儘管在1938年和1939年雙方也爆發過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戰役,但這些和日俄戰爭比起來,啥也不是,根本無法讓俄國人在日本人面前抬起頭來。

一直到了1945年8月9日,蘇聯正式對日本宣戰,100多萬大軍攻入東北,將這裡的70萬關東軍打得潰不成軍。

即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投降了,蘇聯也沒有停手的想法,他們一直打到了9月2日才停手,可見俄國人對日本的恨意有多大了。

這個時候斯大林居然說了這麼一段話:俄國人忍了40年的恥辱,今天總算雪恥了!

由此可見,俄國人從未忘記過日俄戰爭給俄國帶來的恥辱,只是因為過去實力不足,所以他們才會與日本虛與委蛇,只要實力到位,他們必然要一雪前恥。

惹上俄國的確要掂量掂量

這是實實在在的事情,甭說主動侵略俄國的法德兩國了,就算是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土,阻撓俄國侵略,那也算是得罪了俄國。

因為在他們的邏輯當中,俄國想要佔領卻沒能佔領的土地,也算是俄國的領土。就算今天拿不到,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拿到。而且,你阻撓俄國侵略你的領土,那就是得罪了俄國,這筆賬,哪怕過上一千年,俄國人的子孫後代也會找你算。

由此可見,俄國的確是不能輕易得罪的國家,戰鬥民族的稱號真不是蓋的。他們未必善戰,但絕對非常好戰。而且對一切受挫折的戰爭,他們都銘記於心,這一代人無法雪恥,那麼下一代就繼承這一代人的志向,繼續朝着雪恥的方向努力。

所以說,也不能怪俄國周圍的鄰居,在對待俄國的態度上搖擺不定了。畢竟你們這幫人得罪了俄國,拍拍屁股就走了,可周圍鄰居沒法跑啊,面對這麼個記仇的鄰居,你說他們能有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