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29日

1784年4月29日 清朝官員爭礦利 碧雲寺泉水乾涸

人們都知道,香山之地,水源豐沛,泉眼多達50餘處。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泉取勝」的碧雲寺卓錫泉。它不僅是寺院及周邊人們生活和香山池湖、景物的生命泉源,更是形成「玉泉趵突」景觀的重要泉源之一,是昆明湖水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清兩代,北京西山有不少百姓開採煤礦,到了乾隆中期,許多清官僚貴族見有利可圖,也派人涌至濫行開礦,與民爭利;鎮守當地的官吏更對民窯百般勒索,無權勢的百姓和商人不得不白白奉送給他們股份,以求免受其害。

乾隆四十九年春天,香山的碧雲寺泉水忽然漸漸消去,最後乾涸。園丁匠役將山石拆開,淤泥渣土全行出凈,究不能得水。

因為這是乾隆進香拜佛之處,官員立刻上奏,乾隆派人前往勘查,將泉眼下刨至二尺多,見有油灰、麻刀堵塞泉眼,剔除之後,泉水依然暢流。

弘曆得知後傳諭定郡王綿恩會同內務府主管御園官員金簡帶領營汛園庭官員前赴履勘。十五日後得報:泉水不暢,實系淤塞,深挖六尺,水即涌下,並加疏導。

原來,西山一帶開挖煤窯,園亭官員沒分得利,便搗鬼「將泉源堵塞,令窯商已開之窯封閉」 , "以泄其勒索不遂之忿」 。

乾隆聞奏,於乾隆四十九年閏三月初十日(1784年4月29日)下諭,嚴斥守寺官員。然而,第二年乾隆到碧雲寺拈香時,見池中泉水仍舊枯竭。十分驚訝,經盤查,這次確是寺後煤窯亂挖亂采,使泉水從別處流走。

乾隆大怒,立命逮捕窯主,一個滿洲筆帖式(小文官) ,交刑部嚴審。刑部四個司官審間後,才知道此窯主是當朝權勢灼人的大學士和珅的家奴,煤窯也是他替和珅所開。

於是,二名司官害怕,託故離開,另一名直到終審也一言不發。唯有一個司官不畏權勢,單獨承審、定罪。

上司想減刑,這個司官又力爭說: 「使泉水乾涸、皇帝動怒還是小事情,作為大臣與老百姓爭開礦、搶奪民利,是大事情(按清制,不許大臣經商開礦) 。如果惹了禍,我一人承當。」

審理結果上奏後,弘曆當即降旨「已開之窯封閉不能得利,令該商戶等將水源修治」。主管碧雲寺的官員「姚良、福善、明慶等俱著革職鎖拏。」並立碑曰「山前屬龍脈之地,禁止挖煤掘礦」,嚴責和珅,而將窯主依法定罪。

儘管如此,在之後的數百年里,破壞水源之事仍是接連不斷。

1984年,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和國家經濟形勢的日益好轉,園林局決定撥款10萬餘元在碧雲寺後選址打井,經過施工人員的努力,終於打成了一口日出水量480噸的深水井,這口井的開鑿徹底解決了公園景觀及寺院和周邊住戶的用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