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閑談:舉鼎記(三)

秦國的情況稍微有別,乃是其出身。早在周穆王時期,造父為周穆王駕車,並立有戰功,才得到一塊封地。周孝王時,造父的侄孫秦非子又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此後自號為「秦嬴」 ,開啟了秦族世代為周王室養馬的歷史,並在對抗西戎中逐漸壯大,但始終難逃「御夫」這一貶稱。

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天庭封為「弼馬溫」,也就是御夫,雖然孫悟空任期內將天馬馴養得膘肥體壯,然而沒用,其地位低下不受人待見一如秦君,連蟠桃宴會都不得參加,孫悟空一氣之下這才大鬧天宮。個中經歷實在與秦國的崛起異曲同工,看來吳承恩少不得對秦國那段歷史有所借鑒。


一代梟雄曹操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春秋戰國那會,周天子巴不得有人替自己出面約束越來越不服王道的諸侯。這是最大的不同。齊國晉國地處中原,近水樓台先得月,稍微假以顏色,周天子得桃還李,冊封和賞賜馬上就來了。楚國和秦國地處邊陲,長線聯繫本就不易,兼之向來不受中原諸侯待見,想要獲得權柄,成為「諸侯之伯」談何容易。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先禮而後兵,就看誰的拳頭硬、戰力強了。楚國和秦國經常腹背受敵,內與中原諸侯摩擦不斷,外有戎狄虎視眈眈,孟子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誠哉斯言,人與國皆然。楚國和秦國的實力在實戰中不斷增強,勢力範圍不斷擴大,此長彼消,三家分晉,齊國衰落,楚國和秦國問鼎中原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問鼎」一說源於楚莊王。其父楚穆王時就有了爭霸的想法,通過打贏的一系列戰爭,已經自認是中原霸主,強大如晉國也不怎麼放在眼裡了。等到楚莊王繼位,楚國國勢更甚,楚莊王借討伐陸渾戎人的機會,大搖大擺率軍渡過洛水,兵臨洛邑城下,劍指王室寶座。

周定王假裝不知道楚莊王的用心,派出大臣王孫滿去慰問楚軍。楚莊王問王孫滿: 「我聽說大禹鑄造了九鼎,歷經夏商周三朝傳承,堪稱國寶,現在就安放在洛邑。關於九鼎的傳聞天下流傳,卻沒有人能說得清它們的形狀、大小和重量。我今天碰巧經過這裡,真的很想先睹為快。」王孫滿回答說: 「夏商周傳承因襲的是德望,怎麼會是區區九隻鼎呢?就拿夏商周的更迭來說,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君王的德行。君王有德,鼎小也重;君王失德,鼎大也輕。周成王將九鼎安放於洛邑,曾問卜於天,卦象顯示周王朝有三十代傳承,七百年統治時間。天命如此,誰還敢問關於鼎的問題呢?」楚莊王感到慚愧,終於收起了不臣之心。問鼎一事,起於試探,終於羞慚,最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