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繼承了俄羅斯帝國大部分領土,列寧為何不趁機建立統一國家?

1917年3月8日,隨着二月革命鐘聲響起,統治了俄羅斯297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戲劇性的在一周內被終結。

俄羅斯帝國成為過去,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在擊敗蘇維埃其他兩派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後,繼承了俄羅斯帝國大部分領土,成為了這片凍土的新主人。

然而,列寧卻沒有實現統一俄羅斯的心愿,他熱衷的中央集權制度也被聯邦制取代。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回顧那段歷史,俄羅斯帝國對二百多年來不斷侵佔的地方領土的掌控力量是非常薄弱的,這歸咎於沙皇只吃不消化。

有人可能不了解一個情況,俄國沙皇的全稱需要二三百字才能描述完整,因為沙皇每侵佔一塊領土就會在自己的頭銜加上兼職稱號。

比如:「波多利亞和芬蘭大公,維亞特卡、保加爾和其他地區的王公,姆斯齊斯拉夫和全北域的君主,卡巴爾德尼亞地域及亞美尼亞地區的領主,挪威王位繼承人,迪特馬爾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上述只是沙皇眾多頭銜中的一部分,但從這些頭銜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沙皇在奪取一片土地後只是成了這片地區名義上的老大,當地的實際控制人只需要臣服俄羅斯帝國皇帝就可以繼續自己的統治。

也就是說沙皇搶來的眾多地盤只宣誓效忠於沙皇,而不是俄羅斯帝國。

沙皇也並沒有想要把這些搶來的地盤消化成俄羅斯帝國自己的領土,那些地區仍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傳統。

因此,俄羅斯帝國可以說是一個鬆散的、拼湊而成的怪胎。

這也就導致了俄羅斯帝國滅亡、沙皇被推翻的那一刻起,這些地區都失去了宣誓效忠的對象,他們自然就紛紛走上了獨立之路。

所以說,當列寧的蘇俄成為這片凍土的新主人後,繼承的大多是俄羅斯帝國本身的領土,那些帝國侵佔而來的領土不承認、也不想被列寧的蘇俄統治。

這對列寧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他不僅想着統一俄羅斯,還想着把紅色浪潮湧向全世界。

可列寧終歸是列寧,他在這個艱難的時刻祭出了一個大招:「民族自決」。

他一邊告訴各族人民都有獨立和自決的權力,鼓勵他們走上獨立的道路;一邊在各民族地區發展蘇維埃力量。

於是,原來被俄羅斯帝國奴役的各民族在蘇俄的幫助下,紛紛建立蘇維埃政權,並成為當地的執政力量。

此時歐美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這股紅色浪潮的可怕,「蘇俄內戰」爆發。

在經過幾年的艱苦戰鬥後,列寧的蘇俄保住了革命果實,贏得了內戰的勝利。

戰後他把各蘇維埃政權的老大召集在一起開了個小會,告訴他們外面群狼環繞,咱們必須抱團才能活下來,單幹的下場就是死。

各蘇維埃政權問,我們如何抱團呢?好不容易得來的民族獨立,總不能再認你當爹吧?

列寧心說認我當爹最好了,但怕你們不願意啊。

於是他出口說道,你們認我當大哥,我們共同組建一個國家聯盟,就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吧。

為了打消各位小弟的疑慮,列寧接著說:

「你們認我當大哥,咱們地位平等,你們來去自由,待以後解決了敵人,你們不想跟大哥混了,我放你們出去單幹。」

各蘇維埃政權的老大一聽,列寧老大厚道啊,同意加盟!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正式成立。

有人會問了,為什麼列寧不收編了這些蘇維埃政權,直接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

如果當年圖帥沒有在華沙城外浪一圈,如果斯大林沒有違抗支援圖帥的軍令,如果能拿下波蘭,列寧實現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想法八成會實現。

波蘭也不會等到二戰爆發才被斯大林收編改造。

可惜沒有如果。

蘇俄對波蘭的戰敗等同於宣判了列寧「紅色浪潮西進計劃」的失敗,蘇維埃在西歐各國的地下活動從此終結。

面對此情此景,列寧唯有先保住俄國的革命果實。

當他掂量了一下蘇俄的實力後發現,面對這幾個蘇維埃小弟,當大哥的連用強的實力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當斯大林提出用武力收編這幾個蘇維埃政權時,列寧拒絕他的原因。


列寧拍着斯大林的肩膀說:蘇俄經不起第二次內戰了,先建立一個名義上地位平等的國家聯盟,對內穩住小弟們,對外震懾住歐美再說吧。

斯大林雖然後面又強又硬,此時面對列寧卻只有聽命的份。

這就有了「蘇聯」。

顯然,斯大林聽懂了列寧「先穩住小弟們」的這句話的意思。

在他成為蘇聯話事人後,各加盟共和國的地位一落千丈,名義上還是地位平等的盟友,實則已經成為蘇俄的附庸國

至於列寧當初承諾的來去自由,聽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