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武帝不惜背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

劉邦建立西漢後也曾對匈奴用兵,結果慘敗,自己還被圍了,史稱白登之圍」。要不是陳平等人給他出的計謀,估計就回不來了。所以,此後,西漢對匈奴採取的政策就是和親。雖然漢文帝漢景帝兩位皇帝開啟了文景之治,讓西漢強大了起來,但對匈奴的政策也沒有改變。可是到了漢武帝登基後,形勢發生了變化。他一改往日的政策,開始對匈奴強硬起來,屢次用兵,也吊打匈奴。那麼,為什麼漢武帝不惜背負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堅持連續多年征伐匈奴?第一,漢武帝野心大,要實現開疆拓土的大業。第二,和親並不滿足其野心,還是襲擾西漢邊境。第三,經過文景之治的發展,西漢國力強盛。第四,和親政策讓西漢皇帝抬不起頭,這是個恥辱。

第一

漢武帝之所以與很多皇帝不同,一方面是他的能力在那擺着呢,另一方面就是他的野心是很大的,他不甘於如此,希望能夠開疆拓土,實現更大的抱負。那麼,在這個前提下,他才屢屢對外用兵,積極進取,征伐四方,力圖實現「王者無外」的「大一統」的局面。其實不匈奴只是他的一個對手而已。

第二

漢朝自從劉邦開始就對匈奴是和親政策了,但送人送錢,西漢並沒有把匈奴人餵飽。匈奴人還是屢屢的進犯西漢的邊疆地區,違背了和親之約。事實證明,漢初的和親政策並沒有收到實際的效果。漢武帝對於之前的和親政策也是了解的,他也深深的體會到了,這樣的一味地委曲求全的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他希望有所改變。

第三

經過了漢初幾代皇帝的休養生息,勵精圖治,西漢早已不是剛剛建國的時候了,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國力強盛。而這也是漢武帝得以對外用兵的根本原因,他說話有了底氣,用兵也有底氣。所以他才敢這麼做。

第四

如果對於一個毫無鬥志的皇帝,那麼這件事就別提了。可漢武帝不是這樣的人,所以他是謹記前幾任皇帝的屈辱的。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被圍,差一點就不回來了。之後的皇帝也是無奈之下只能接受這種屈辱。劉邦去世之後匈奴人更是寫信侮辱呂后,更是在一把大火燒了回中宮之後揚長而去,這對於漢朝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這樣的屈辱,也時刻讓漢朝的皇帝忍辱負重,希望能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