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世才懂,熱愛生活才是善待自己

元豐二年(1079),因「烏台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此後被貶黃州。一代文壇領袖,從此陷入困頓窘迫的生活。

面對艱難的現實,蘇軾僅僅經過短暫的調整,搖身一變,就把自己「平天下」的心態轉變為研究美食、寫詩,深得其樂。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評價蘇軾:「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載歌載舞,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因被太監劉謹誣陷,三十六歲的王陽明,挨了八十大板,還被貶到貴州龍場。面對偏僻與荒涼,王陽明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一邊在當地講學、一邊參悟經典,終成一代聖人。

《增廣賢文》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世事如棋,一個人身處棋局,則容易當局者迷,分不清該何去何從。

分不清該何去何從的人,焦慮、愁苦、迷茫……

跳出「人世」看人世,以旁觀者的眼光看人世,才能真正看透人世的「棋局」,找到自我的定位和方向,才能選擇自我的生活方式。


跳出「人世」看人世,才能找到自己,找到快樂。

眾所周知,道家有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遁世。

天下太平的時代,道家的人,幾乎都隱居山林,甘願過着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遁世,就是跳出「人世」看人世。

天下大亂之時,他們出世,立德、立功、立言,救萬民於水火。

鬼谷子王詡,以及其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等等,各個都是那個時代了不起的精英人物。

黃公望,一本《素書》傳張良,張良輔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

跳出「人世」看人世,才能真正看清天下大勢,明白生活小事,做到順勢而為,隨心所欲。

人活一世,面對機會不放過,儘力施展自己的才華。

機會未到,能夠甘心做一個平凡之人。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姜子牙垂釣於渭水……他們把人生的歡樂寄託於耕讀中,就是如此。


跳出「人世」看人世,才能熱愛生活,善待自己

厲害的人,往往都喜歡讀歷史。

為什麼呢?

從宏觀的角度說,歷史能讓人從時代發展和變遷的潮流中,看清天下大勢的變化。

從歷史人物的身上,總結出處世的經驗和方式。

從歷史的苦難中,感知人生的不易。

一個人把歷史裝進心中,歷史就可以撐大一個人的胸懷。

一個人把歷史看在眼裡,歷史就能開闊一個人的視野。

就能以更大的胸懷、更開闊的視野看待生活,面對生活。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當下,就是跳出「人世」看人世。越是看透人世的人,越能懂得,世事本就如此,人生本就如此。

任何抱怨,無用也無益。

就會懂得,人活一世,不是我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而是我們不管幹什麼,都能找到方向。在把事情干好的同時,找到生活的樂趣。

就會懂得,熱愛生活,快樂生活,就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陶淵明「種豆南山下」,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呢?


一個人覺得生活苦,苦的不是生活,苦的是自己。一個人覺得生活難,難的也不是生活,而是為難自己。

人活一世,看透人世。唯有熱愛生活,才是善待自己。


(網圖,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