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直轄之前,曾經考慮過成立「川東省」,為何最後又放棄了呢?

重慶直轄,是許多川渝兩地人民都很熟悉的一段歷史。

至於為什麼重慶當初要設立為一個市,而不是一個省。這個問題許多文章都有過解讀:比如避免三峽省流產的教訓,同時減少行政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率等等。

而據《百萬三峽移民》一書透露,當年,國家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讓重慶直轄,也曾經考慮是否設川東省的問題,這樣可以從四川多划出一些地區和人口。

不過,因為重慶成為省會後,矛盾和問題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慶負擔太重。最初,四川曾經考慮將南充、達縣、廣安等城市一併劃入重慶,這樣四川就只管川西、三州和川南了。而新重慶的人口就接近5000萬了,相當於半個四川的體量。但當時的川東北地區城市都比較窮,而重慶還面臨著三峽移民的艱巨任務,會極大地增加負擔。

二:不利於發揮重慶的作用。一旦建省,重慶就得作為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就得取消,這樣就會限制重慶作用的發揮。重慶市已成為長江上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影響並帶動着萬縣、涪陵黔江等地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設立重慶直轄市,進一步提升其地位,將有利於重慶帶領這些地區儘快改變落後的面貌。

三:不利於安定團結。新中國成立初期,四川省曾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個行署區和重慶市,還有一個西康省。如果設川東省,那麼四川省怎麼辦呢?是否應該更名為川西省呢?加之曾經的西康省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可能會引發某些歷史問題,造成社會的不安定。

相反,重慶作為我國的特大城市之一,設立直轄市則已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因此,最終沒有成立川東省,而是成為了我國第四個直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