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歷史,我就是「濫竽充數」的原型——南郭先生

這是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可能這一輩子都沒辦法改了。

[捂臉]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是說齊宣王愛聽吹竽(一種樂器),每次由300人組成的樂隊一起吹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裏面湊數,照樣得到賞賜。湣王繼位後,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裏面充數。有時也用來表示自謙。

我就是那個南郭先生。

不知為什麼,我從小就不會唱歌,唱什麼歌都跑調。一點也不隨我媽媽,我媽媽健在時,會唱很多老解放區的歌,到老了,歌詞都記得清清楚楚,唱得有板有眼,都在調上。

我上小學時沒有音樂教室,上音樂課時,同學們就抬來一架風琴,老師伴奏時一邊用腳踩下面,一邊用手彈着上面的琴鍵。

到期末音樂考試時,每次都是,四個同學同時站在風琴前面唱一首歌,老師邊彈邊看邊聽每個同學唱歌,然後再打分。我總是站在同學旁邊小聲唱,自己都聽不見。老師只能看口型,我也總是僥倖地混過去,當然分數不會高,雖然沒有不及格,但總是3分,連4分都很少,幸虧老師從來沒有讓我獨唱過。



工作後,正趕上我國十年特殊時期。那時,每天上班前要先唱一首革命歌曲,當然,我也是濫竽充數了。

當時單位還有一條規定,誰若遲到了,就要自己面對着主席像,唱首歌或跳段zhz舞。為此,我每天上班最少提前半小時到崗,只因為不會唱,不會跳,扣個帽子可了不得。

臨近退休,興起了跳交誼舞,聽着舞曲,大家互教互學,可是我連三步四步的曲子都聽不出來,分不清楚。除了踩人家腳,什麼也沒學會。

退休了,為鍛煉身體,跟鄰居一起去跳廣場舞,我還是站在後面濫竽充數。


現在,我在頭條看到好多老年朋友能歌善舞,還會彈奏各種樂器,真是羨煞我也!我這是名副其實的朽木不可雕也。

謝謝您的閱讀,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