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王子的追求,放棄公主頭銜下嫁平民,帕特麗夏的人生有多瀟洒

1886年3月17日,英國白金漢宮有一個小小的女嬰出生,粉嫩的小臉,大大的眼睛,父母給她取名帕特麗夏。帕特麗夏的父親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三子康諾特公爵亞瑟,母親是普魯士公主路易絲瑪格麗特。

帕特麗夏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有一個姐姐瑪格麗特,一個哥哥小阿瑟。亞瑟王子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歡的兒子,女王一生摯愛她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和子女的關係比較淡,但是對於這個兒子,女王一直另眼相看。

而亞瑟親王也很爭氣,一直在軍中效力,是英國駐地中海總司令、陸軍元帥。後來他被任命為加拿大總督,在加拿大是說一不二的實權人物。現在香港的甘糯道和甘西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亞瑟王子的妻子路易絲瑪格麗特公主是普魯士弗雷德里希卡爾王子與安哈爾得得少的瑪麗婭安娜公主的幼女,他的曾祖父是德皇威廉三世威廉二世,是第二代的堂兄妹。

帕特麗夏公主一家一開始住在薩里郡的巴格肖特公園別墅里,後來搬去了倫敦的克拉倫斯宮。帕特麗夏從小就很漂亮,父親得女王的喜歡,帕特麗夏自然也成為女王懷裡的最愛。在這樣寬鬆、自由、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帕特麗夏自信活潑又有點兒洒脫不羈。

他還喜歡戶外運動,高爾夫、滑雪、游泳、騎馬玩得都很好。在講究文雅淑女的王室里,她的活潑開朗成了耀眼的存在。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是顛破不變的真理,因為無數的事實證明,在人在面臨重大的人生選擇時,都會被天性中的性格影響,讓人不自覺的隨着心走。

帕特麗夏和姐姐瑪格麗特越長越美,是當時王室里出名的姐妹花,求親的人絡繹不絕。由於亞瑟王子的工作原因,他們一家也經常出訪。

1905年,亞瑟王子帶着妻子和兩個女兒出訪葡萄牙,受到了當時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一家的人情招待。皇太子路易斯費利佩和王子曼努埃爾奉命接待兩姐妹,姐妹兩人樣貌出眾,舉止優雅,出身大國,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兩位王子。

當時的費利佩很用心地追求了帕特麗夏蓮,葡萄牙民眾都以為他會成為日後的王后,但是沒有更細節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可葡萄牙當時動蕩的政局卻被亞瑟王子看在了眼裡。

1908年卡洛斯一世和王儲費利佩在街上行走時被人槍殺,先後去世,次子曼努埃爾及被兩年後葡萄牙政變,曼努埃爾被趕下台,流亡海外。就在帕特麗夏出訪葡萄牙的同一年,西班牙國王阿方索13世來英國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為自己尋找一位王后。

當時愛德華七世設宴款待,帕特麗夏和表妹尤金妮亞公主都出席了宴會。有傳言稱,阿方索十分傾慕帕特麗夏,當時帕特麗夏不喜歡他,沒有同意。阿方索轉而迎娶了尤金妮亞公主。

1905年這一年很熱鬧,亞瑟王子從葡萄牙歸來後,接着帶兩個女兒出訪埃及,遇到了同在埃及訪問的瑞典王儲古斯塔夫六世。一開始,大家覺得帕特麗夏和古斯塔夫六世最為相配,等兩姐妹偷偷與古斯塔夫見面後,古斯塔夫與瑪格麗特一件。

隨即兩人訂婚結婚,一氣呵成,帕特麗夏高高興興地給姐姐去做伴娘了。喜歡帕特麗夏的人很多,還有俄羅斯大公米哈伊爾、雷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儲阿道弗斯,但是都沒成。自己身邊的姐妹都陸陸續續嫁了,她也不着急,他對於加入外國王室不感興趣,自由輕鬆的生活才是他最喜歡的。

好在她的父母並不催促,因此帕特麗夏也不着急自己的婚事。1911年,她的父親就任加拿大總督,亞瑟王子帶着妻子和小女兒前往加拿大生活,那是一片全新的世界,本就喜歡戶外運動的她在加拿大找到了新的環境,滑雪、繪畫、打球,每天都活力滿滿的出現。

她性格活潑,穿衣時尚前衛,立刻在加拿大興起一股風潮,很快她就適應了加拿大的生活,但是戰爭的爆發讓她漸漸放下自己的小愛好,投入到慰問傷員和做慈善的工作中去。

為了激勵債市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安德魯將軍的兵團,並親自設計了團徽和徽章,這就是日後鼎鼎有名的帕特麗夏公主輕步兵團,而這支兵團也是大英帝國最後一支由私人組建的軍隊。

在戰爭中,這支部隊奔赴法國參與戰鬥,傷亡慘重。加拿大民眾為了表達對他的喜歡,發行了印有他頭像的一元鈔票。當同齡的姐妹都已結婚生子,甚至坐在異國後衛上的時候,她更如歡快的小鳥一樣翱翔在廣闊的天地間。

這樣的生活誰能舒服快樂呢?上天很公平,當你有足夠的耐心,當你足夠的優秀,他就會眷顧你。丘比特的箭很快就射中了她,一個優秀的男子出現在她面前,她叫亞歷山大拉姆齊,亞歷山大市。亞瑟王子的副官,伯爵的三兒子,他不是長子,沒法繼承爵位,只能頂着一個名譽稱號。

但亞歷山大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是室內一輩中的翹楚,不過,深得亞瑟王子的信任和喜歡是一回事,嫁女兒是另外一回事。英國王室還沒有公主下嫁平民的先例,並且下嫁之後要放棄頭銜和尊榮,這對從小就養尊處優的公主來說並不容易。

帕特麗夏非常清楚地知道這件事不容易,所以,在一開始是悄悄和亞歷山大交往,後來迫不得已才公開,然而,沒想到一公開就引起軒然大波,眾人都不看好他們的戌,只是無奈帕特麗夏堅持,而當時的大環境也給她創造了條件。

戰爭結束,歐洲王室迎來了巨大的變革,公主下嫁平民再也不會引起人們的反感,亞瑟王子後來考慮這還可以拉近王室與平民的關係,鞏固王室形象,就同意了這門婚事。

1919年2月,32歲的帕特麗夏與亞歷山大在西敏寺大教堂結婚。寒冬臘月,無數民眾走上街頭祝福這對新人,她的兵團從加拿大跋山涉水的趕來為她在婚禮上演奏樂曲,歡呼的民眾,列隊的士兵,龐大的家族親人擠滿了整個街道。

戰爭的陰霾在這一刻消融,新生的喜悅在這一刻流淌,那一刻的帕特麗夏成就了英國最大的歡樂。婚後的她放棄了自己的頭銜和殿下尊稱,對外稱帕特麗夏拉姆齊夫人。而帕特麗夏的丈夫也沒有接受公爵的封號,而是留在軍中做喜歡自己的工作,喜歡軍隊的生涯,最後升至海軍上將。

多年之後,一個有着鋼藍色眼睛的俊朗男子娶了王儲,不得不放棄自己在海軍的工作,並在自己妻子身後一站幾十年,那就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

菲利普親王因為身份的原因,再喜歡海軍的工作也無法繼續下去。而亞歷山大因為毫無束縛,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說這樣做不值,其實值不值只有自己才知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沒有了頭銜和尊榮,可帕特麗夏還是王室的一份子,依然作為王室成員參與公務,和家裡人出席宴會,看賽馬,孩子們則在一起玩耍。

而她和丈夫亞歷山大一生相愛,從無緋聞。1972年,亞歷山大去世。1974年,在丈夫去世一年多以後,帕特麗夏也去世了,那一年她88歲。她的前半生是公主,金尊玉貴,有無限的尊榮。她做着自己喜歡的事,從無拘束。

本應嫁入英國王室為後的她,選擇嫁給了自己的心上人,從公主變成平民,她選擇得乾脆利索,並真正活出了自我。褪下華場,輕裘緩帶也能天仙出美妙的舞姿,拋去浮華,輕車簡行也能尋到美味佳肴。和她的姐妹相比,她失去了地位和榮耀,卻收穫了自由與快樂。

有人為了愛情飛蛾撲火,不顧一切,卻滿身傷痛,至死方休,有人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卻竹籃打水一場空。那些頂着無上榮耀的人,坐在高高的位置上,看着腳下的一切,也會後背生涼,心有倦意。權力地位永遠不能填滿人心,唯有愛與自由才是人生活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