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系的邊緣人田中玉,為何能在山東督軍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四年

北洋政府時期,山東歷任地方長官中任職時間最長的當屬田中玉。他自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任山東督軍,到一九二三年十月才因臨城劫車案被牽連免職,差不多當了四年的督軍,也就比後來的韓復渠短一些而已。

說起來田中玉雖然畢業於直隸武備學堂,畢業以後又在第一鎮炮隊第一標擔任統帶,屬於北洋系的嫡系,而且他曾經是段祺瑞的直屬部下,但是他和王士珍更為親近。而王士珍以清的忠臣自居,民國建立以後長期隱居,後來更是徹底退出政壇,所以田中玉在北洋政府中除了王士珍任陸軍總長時,他跟着擔任次長一職比較風光之外,其他時候都不怎麼如意,屬於一無有力靠山,二無多少實力的邊緣人物。

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頭對於地盤、權力都極為熱衷,競爭激烈,這麼一個邊緣人物為何卻能在山東這樣的大省擔任督軍五年之久呢,這不得不說田中玉的運氣不錯。

保薦田中玉出任山東督軍的是段祺瑞的心腹之一靳雲鵬。靳雲鵬和田中玉交情一般,這麼做當然有自己的目的。靳雲鵬的心腹潘馥是山東省濟寧人,曾在山東當過實業司司長,這會正在北京當財政次長,靳雲鵬希望讓他去山東出任省長一職。

不過此時山東省長屈映光是安福系的骨幹,和濟南鎮守使兼濟南衛戍司令馬良關係又好,也不是那麼輕易好趕走的。靳雲鵬希望讓沒有後台的田中玉先去打開局面,然後再扶潘馥上台,這樣田中玉因為自己才當上督軍,自然是感恩戴德,加上潘馥一軍一政坐鎮山東,山東就可掌握在手。

然而靳雲鵬的如意算盤一開始就出岔子了,馬良手裡有四十七旅和邊防軍第二師,田中玉只有胡聘三一個旅可用,根本無法和馬良抗衡。而屈映光靠着安福系的關係在段祺瑞面前也能說上話,所以田中玉在屈映光、馬良的壓制下處境困難,連自己的位子都不穩,更別說打開局面了。

好在不久直皖戰爭爆發,皖系戰敗,段祺瑞下野,而段祺瑞政治上依靠的安福系是直系打擊的重點目標之一,屈映光、馬良很快雙雙下野。而田中玉的准後台靳雲鵬固然是失勢了,可他自己畢竟不是皖系嫡系,曹錕和他又都是北洋出身,倒也不好意思馬上撤換,於是繼續留任。所以田中玉反而因禍得福,坐穩了山東督軍的寶座。

當然,直系對山東這塊地盤也有想法。沒多久吳佩孚首先命自己的一個師長潘鴻鈞率兵進駐濟寧,接着又任命熊炳琦為省長,自己的秘書長郭梁臣為濟南道尹。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熊炳琦是個過渡,未來就是郭梁臣當省長,潘鴻鈞當督軍,田中玉還是得出局。

不過田中玉的運氣確實不錯,郭梁臣的任命剛下,他就一病不起,到死都沒能上任。潘鴻鈞則是家裡爆發醜聞,他的姨太太、女兒和他的侄子、護兵通姦,事發以後暴怒的潘鴻鈞連殺七人。鬧出這麼大的案子各地報紙自然是連篇累牘紛紛報道,潘鴻鈞一時聲名狼藉,吳佩孚自然也不好意思再扶持他當督軍,這事最後不了了之,田中玉又躲過一劫。

不過這事也把田中玉的運氣消耗得差不多了,之後臨城劫車案爆發,各國大使紛紛抗議田中玉治理地方不利。受此事牽連,田中玉最後還是被免職了。不過他沒後台沒實力還能當四年督軍,這運氣也沒得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