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向蒙哥馬利介紹陳再道:農民出身,打仗很勇敢

陳再道是開國上將之一,能打硬仗,在劉鄧麾下被稱為「三陳」,分別是:陳賡、陳再道、陳錫聯。

陳再道3歲時喪父,母親一個人拉扯大他們兄妹幾人。7歲時,在母親和叔叔的商量下,送他去讀書,希望他能認幾個莊稼字,免得像老一輩目不識丁,受人欺辱。就這樣,他在私塾讀了2年,就不想再去了,無論母親、叔叔怎麼訓斥,也沒有用。

不讀書,就要勞動,幫着姐姐挖菜撿柴,給人放牛,愛玩愛鬧。在他9歲時,姐姐去世,11歲時,母親去世,一家五口只剩下他和叔叔兩個人相依為命。

直到1926年,大革命浪潮席捲而來,各地掀起打土豪劣紳,加入農民協會的號召。還參加義勇隊,原名程再道,被登記的人寫成陳再道。

1927年,他參加黃麻起義而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參加建立鄂豫皖根據地。一路擔任班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軍長等職,成為紅四方面軍高級將領。

從抗戰爆發後,他一直在劉鄧麾下任職,擔任過386旅副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冀南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爆發後,擔任2縱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在武漢軍區工作長達12年之久。

陳再道在武漢期間,毛主席多次來武漢視察,在長江里游泳,寫下《水調歌頭,游泳》一詞。

1961年9月,毛主席邀請來華訪問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坐船遊覽長江風光。作為武漢軍區司令員的陳再道與地方負責人,也一起陪同他們登上汽艇。

在船上,毛主席向蒙哥馬利介紹陳再道:這是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農民出身,沒讀過書,打仗非常勇敢。當翻譯轉述後,對方握住陳再道的手,從他的眼神里,似乎帶有幾分奇異。

1967年,陳再道受到衝擊後,離開武漢軍區,1969年下放到江西一個農場勞動,1970年底,被韓先楚接到福州檢查身體,再也沒有回農場。

在福州軍區,韓先楚對他的照顧很大,1972年被任命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倆人就此搭檔起來。直到1975年,他調任軍委顧問。本以為退居二線了,在1977年重返一線,擔任鐵道兵司令員5年,辦了不少實事,1982年正式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