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征戰沙場,建立橫跨歐亞的宏偉帝國。蒙古帝國的建立可以說改寫了世界歷史,他讓歐亞大陸之間充分交流融合,是東西方文化快速碰撞交融的重要節點。同時,東方一千多年來農耕文明下不斷更迭的封建集權體制,隨着蒙元帝國的統治按下了暫停鍵,游牧民族的彪悍治理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接納,給東方文明和傳統文化注入了新鮮元素,成吉思汗在無意中成就了他成為改變世界的上帝之手。
成吉思汗的成功離不開他卓越的政治與軍事才能,更是離不開他麾下將領們的勇猛奮戰,在大蒙帝國建立過程中他們功不可沒,是他們的驍勇善戰, 忠貞不二造就了浩瀚的蒙古帝國。這其中有一位奴隸出身的名將,更是其中翹楚,他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他曾被成吉思汗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今天我們講講這位從奴隸到國王的大將軍,木華黎。
木華黎(1170~1223) 札剌亦兒部人。其族人原為成吉思汗的堂兄撒察別乞的門戶奴隸,在撒察別乞被處死後歸順成吉思汗。其父孔溫窟哇將14歲的他送給成吉思汗鐵木真作奴僕。此時的鐵木真正處於事業初創時期,比他強大的蒙古部落有十幾個,但其部落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正在逐步成長壯大,此時的鐵木真為了避其鋒芒暫時與發小扎木河紮營一處。扎木合眼見鐵木真勢力壯大之快已經威脅到了自己,便起了殺心,鐵木真居然一無所知,幸好其聰慧的孛爾貼夫人看出了扎木合的把戲,鐵木真連夜移營。
木華黎比鐵木真小8歲,他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鐵木真陣營,開始做他的貼身侍衛,身份只是一個奴隸。也就是說木華黎對自己的生命沒有自主權,要殺要剮,全看鐵木真。木華黎天生神力,黑臉長臂,手臂像猿猴一樣特別長,拉開240斤的弓箭。木華黎每次遇到血戰都會奮勇爭先,殺他個昏天暗地,正是由於他的勇猛使他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能夠執掌一方的將帥。
鐵木真在與塔塔爾部的戰鬥中丟掉了牙帳,又遇到了暴風雪,木華黎二話不說與博爾赤兩個人為他撐起了毛氈,一撐就是一整個晚上,早晨起來,鐵木真一看木華黎如同冰雕一般,瞬時被感動地湧出熱淚。
還有一次,木華黎跟隨鐵木真,身邊僅有數十騎,突遇敵人數百騎,一時間,敵人一齊挽弓射來,箭如雨下,情況十分危急,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木華黎捨生忘死,騎馬挺身而出,擋在鐵木真身前,為其擋箭,同時鎮定地開弓,連發三箭,射殺了敵人的頭目。一時間,敵人驚呆了,匆忙而退,生怕成了木華黎的箭下鬼,力保鐵木真安全脫險。
在木華黎的護佑之下,鐵木真率部先後滅掉了塔塔爾、蔑爾乞、乃蠻等部落,完成了對蒙古各部的統一,1206年鐵木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成吉思汗。木華黎憑藉赫赫戰功被封為了千戶長兼右翼萬戶長,其轄區包括了汗庭以東直到哈剌溫山在內的廣大地區,子孫可以世襲罔替。木華黎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一起,以忠勇輔佐鐵木真,號稱「掇里班·曲律」(dorben-kuluhud),意為「四傑」。
公元1213年,鐵木真率十萬人馬翻越大漠,進攻金朝,野狐嶺之戰,金軍有四十萬大軍,以逸待勞,雙方實力懸殊。木華黎認為:「彼眾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之!」
也就是說兩軍交鋒勇者勝。於是,木華黎率敢死隊,策馬舞刀對金軍發起雷霆般的攻擊,一舉擊潰金軍,讓金軍統帥完顏承裕的戰前部署化為烏有,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野狐嶺大捷,也讓金人聞知喪膽。
公元1215年,四百餘人的蒙古商隊在西域花剌子模慘遭殺害,成吉思汗決定西征,就把經營中原的大權交給了木華黎。成吉思汗遠離中原,也聽說了不少小人的讒言,說木華黎自立為王陰謀反叛,成吉思汗很是不屑。
木華黎在攻打金城池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勢如破竹,為之後蒙古滅掉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蒙古軍隊向來作戰殘忍,但凡遇到敵人的反抗,攻破敵人城池之後,便是屠城。木華黎認識到這種策略在對付金人上有欠妥當,隨後便禁止士兵濫殺無辜。正是因為木華黎對待地方武裝的仁慈,使這些地方武裝能夠甘心為蒙古軍效力,一方面充當攻城略地的先頭部隊,另一方面還可以為蒙古人守衛城池。
此外,木華黎善於團結力量、吸納各族勢力加入蒙軍,以共同對抗金國。在中原地區,他大量招降那些不滿女真統治的漢族、契丹族武裝,史書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有永清史天倪家族、長清嚴實、興中府石天應、原紅襖軍首領石珪、契丹人蕭也先等勢力,大大加速了蒙古攻滅金朝的步伐。當成吉思汗將花剌子模從地圖上抹掉的時候,木華黎已經將金朝的勢力範圍壓縮到了陝西、汴京、蔡京一線的狹小範圍內。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製行事,將經略漢地的全權交給了木華黎,賜黃金印,上刻八字:「子孫傳國,世世不絕。」並對木華黎說:「太行以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他九斿大旗,並告誡諸將說:「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木華黎被破格封為「國王」,這不僅說明成吉思汗對他的重視與信任,更說明他所擔負的使命在蒙古政權的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九斿大旗是可汗的標誌,這是代表成吉思汗去統軍治民,太行以北我成吉思汗管理,太行以南,交給你木華黎經營。這是多麼大的信任,可以說成吉思汗已經把木華黎當成了自己的化身。
公元1223年春,木華黎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病卒于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臨終前,木華黎對其弟弟帶孫說:「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今河南開封)未下耳!汝其勉之。」 木華黎想要在其有生之年攻滅金朝的願望沒有實現,含恨而死。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征金。後來鐵木真親自攻打鳳翔,並對諸將說:「要是木華黎在世,我就用不着來此督戰了!」
木華黎為成就成吉思汗的偉業奉獻了一生,他曾被成吉思汗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成吉思汗的這一句評價,可謂是木華黎為蒙古帝國鞠躬盡瘁的最好總結。
想了解更多人文歷史,詩詞歌賦,請關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