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514期)
愛國人士王治昌一生先後娶了三任妻子,三任妻子在王治昌的人生中,各自扮演或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背景,比如第一任妻子乃是父母包辦媒灼之言下的婚姻,其幸福與不幸無從談起,而他的第一任妻子在他的人生中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僅生一子,名曰光德,產子之後,隨之就去世了。這一段婚姻,可以說是舊社會封建制度下的產物。
髮妻去世後,王治昌後來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再續弦之妻,乃是留日期間租住房東之女兒趙氏。這一段感情,代表了新時期的風氣,是王治昌自我追求的結果,代表了婚姻的自由。但是王治昌這段婚姻也並未幸福而終,因為趙氏為王治昌生下光琦、光超後,竟也去世了。
王治昌從日本回來後,在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學校做教師,在此他結識了一個女學生,叫董潔如。兩人相識相愛,後來結婚。這是王治昌的第三段婚姻。
這段婚姻對於王治昌而言,是幸福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由戀愛的結果,有感情的婚姻是幸福的;另一方面是王治昌和董潔如子女成群,而且這眾多子女,沒有一個是不成器的,也就是說,董潔如她生的8子女皆成大才,其中長女嫁給偉大的革命家劉少奇、還有一個兒子成為抗日時期最傑出的飛行員,取得了一人擊落了日機8架半的傲人戰績。
在董潔如為王治昌所生育的8個子女中,其中3個是兒子,5個是女兒。排行老大的是王光傑(後來改名叫王士光),於1915年6月5日,在北平出生。在王光傑的一生中有兩段歷史比較傳奇:
第一段是傳奇的革命生涯從事之工作。王光傑先後就讀於中國兩所最高學府,先是在北大讀物理系,畢業後又到清華讀電機系鑽研無線電專業。王光傑所學的專業,和以後的革命工作經歷,使得他成為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主人公部分原型。
王光傑在清華畢業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且在天津為黨組織組建了秘密電台。熟悉近代史的都知道,電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收集和提供的信息,直接決定了成敗結果。在革命生涯中,他先後曾擔任冀察熱遼軍區無線電中隊機務主任、晉冀魯豫軍區、華北軍區通信處副處長等職務,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曾被黨組織授予特等功臣獎章。建國後,他先後擔任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等職務。
第二段傳奇是,後來在特殊歷史時期,他被關進監獄8年之久。一般而言,在監獄中,是人生中最無奈的時光,也是最痛苦的時光,生命虛耗,忍受苦難。但是王光傑,卻在監獄裏,用8年時間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在監獄中,把能找到的小紙片,都用來寫作,寫得密密麻麻,全是字。8年下來,竟然寫了70萬字。
問題是,他寫的書可不是小說,而是學術性的專業書。終於等到出獄的那一天,如果換做他人,可能是一把辛酸之後,重新開始工作,但是對於王光傑而言,不是重新開始,而是繼續工作——他在監獄裏寫的無線電和雷達方面的專著,全部出版,竟達12本。這個成績,簡直令人驚嘆!
王光傑為中國的電子工作發展做出了無法替代的貢獻,不僅是拓荒者,更是開路先鋒和奠基者,為祖國培養了一批電子方面的傑出人才隊伍,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003年6月24日,王光傑病逝於北京,壽長88歲。
董潔如所生子女排行老二的是王光復。這個兒子了不起,與王光傑不同,哥哥志在物理科技救國,他志在疆場殺敵救國。從1935年到1939年,他考入航空學校,並在當時國內最好的空軍訓練基地昆明參加了嚴格專業的實操訓練。此後,在1941年到1943年,又先後奔赴美國和印度參加訓練。
後來,在日軍一步步侵略下,祖國陷入危難,在1943年底,學了一身本領的王光傑回到祖國,加入了抗日救國事業。在抗日期間,兩年血戰,王光復創造了一人駕駛戰鬥機擊落8架半日本飛機的佳績。
其中最精彩的兩戰發生在1944年10月27日和血洗荊門。
前一戰當時是瑞德少校領隊,率16架戰鬥機,機型為P-40,前往漢口一帶執行任務。王光復是這次任務的飛行員之一。當日因大霧天氣原因受阻,他們被迫折回,路過荊門機場時,他們看到了日本戰鬥機群在掩護轟炸機群降落。我方機隊立即進行攻擊,率先衝過去的就是王光復。
在該次空戰中,王光復一人創造了單日擊落三架半日機的成績,王光復擊落了一架日本轟炸機,和三架半日本戰鬥機,(其中一架戰鬥機是王光復和帕克斯頓中尉共同擊落)。
不過相比之下,血洗荊門之戰中,王光復的表現更是令人驚嘆。在這一戰中,王光復和隊友配合,一共擊毀日軍20架飛機(分別為11架Ki-43 奧斯卡型驅逐機、5架 Ki-48百合花型轟炸機,擊落空軍作戰的飛機外,還捎帶把日軍機場停放的4架百合花型轟炸機一併炸毀),徹底令日本的空軍隊伍半癱瘓,再也不敢輕易出戰。
因為戰績卓著,王光復被譽為"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王牌"和最傑出的飛虎英雄。後來國軍敗退小島,王光復奉命回到小島。1965年,王光復申請退役,1985年離台赴美,定居美國。1990年回國,作為抗日英雄,受到了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等人的接見。後來在美國病逝,壽長92歲。
董潔如所生第三個孩子是王光英,他生於1919年。
與王光傑和王光復不同,王光傑獻身電子科技、王光復馳騁疆場,而這個王光英卻是一位社會活動家和大企業家。不過有意思的是,王光英在大學所學的專業學是化學——他是1938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因為學習勤奮,成績突出,畢業之後,竟還被留校擔任教職。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王光英畢業之後,應該從事跟化學有關的工作才對,但是他沒有。他在大學擔任了數年教職之後,就離開了大學,投身到商業方面的工作中去了。
從1943年擔任天津近代化學廠廠長、天津利生針織廠廠長到1993年擔任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光大實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名譽董事長,半個世紀以來,他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1995年,王光英還被獲得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除了經濟貢獻外,王光英還是一個長壽老人,他在2018年10月29日去世,壽長整整100歲。
董潔如的第四個孩子是個女孩,這個作為王治昌長女的女孩名氣很大,她叫王光美。王光美不僅長得漂亮,還是一個女學霸。她在輔仁大學物理系表現非常突出,其成績單因為成績傲人,被譽為"數學女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碩士。
如此罕見的才女,原本可以通過留學,繼續深造,成為楊振寧式的科學人物,但是因為歷史環境的偶然,她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終在革命道路上,遇到了劉少奇,兩人結為革命伴侶。
俗話說,有得有失。科學界失去了一個王光美,但是國家卻多了一個革命者、慈善界也多了一個偉大的慈善家(王光美的後半生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此外,王光美和劉少奇忠貞不渝的愛情,也是一段令人讚歎的傳奇,有關他們的愛情事迹,筆者曾專門寫過,此處不再贅述,有興趣可以回看
這位傳奇女性在2006年10月13日去世,活了85歲。
董潔如的第五個孩子,也是女孩,叫王光中。她如姐姐和哥哥一樣,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畢業於北師大。她一生致力於嬰幼兒教育事業,是傑出的嬰幼兒教育專家。
董潔如的第六個孩子,叫王光正。1925年,在北京出生。她的選擇更是與眾不同,從高級助產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婦科醫生,經過多年的臨床工作之後,她成為國內一流的婦產科專家。
巧合的是,董潔如所生5女,除了王光美和王光中,其餘的三個女孩,從事的都是跟醫學有關的專業。王光正是婦科醫生,董潔如的第七個孩子王光和也是醫生,不過她是國內頜面外科專家。第八個孩子叫王光平,也是醫學專業,曾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任黨委書記。
結語:通過以上大略情況,我們發現董潔如所生8子女,有三個重要特徵:
第一個特徵,都是學霸。
董潔如這8個孩子,學習成績都很好。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家庭教育比較到位。董潔如本人,畢業於天津師範女子學校,屬於新式女性,有學識,有品位,有見識,有教養。其丈夫王治昌的學問更大,幼讀經史、少讀法律、後留學日本讀商業,學問之大,自不必說。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其子女必受影響,這在他們的學業上和成就上都有所表現。身為男子者,皆從事利國利民之事業,而身為女子者,則從事醫學或慈善,乃是救人性命之事業。各有側重,但都值得人們尊重和敬仰。
第二個特徵,都很長壽。
通常而言,人之壽命的長短,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根據董潔如這一大家的情況來看,三個方面的因素應該都有:
第一方面因素是在於後天對身體的養護。
身體猶如物件,多加愛護,方能使用長久。她的八個子女,雖然都出生於建國之前,那時候生活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以王治昌當時的情況來說,還可養育子女,儘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定好的生活條件,因此,他們的身體在成長初期,並未受到太大虧損。等人至老年的時候,人民生活水平都已提高,尤其是醫療條件更為先進,諸多病症都可醫治,這也是保全身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接着再說長壽之第二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遺傳。
先說8子女之母董潔如,她生於1893年,去世於1972年7月,壽長79歲。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董潔如生了8個孩子,身體受到的損害也是極大的,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依然活了79歲之高齡。
再看他們的父親王治昌,生於1876年,在1956年去世,壽長80歲。
從這個情況來看,父母壽命都很長,也是其子女壽命長的重要因素。
最後再說長壽之第三個重要因素,好心態。
俗話說,好心態如良藥。
一個人的壽命短長,與其心態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董潔如之8個子女,從政者極少,即便是從政,也是因專業才幹而入其位,雖在其位,但實則依然是心在專業。故此,也就是說,他們對名利比較淡泊,比如王光傑(王士光)在電子方面的學術成就很大,因此被推薦為中科院院士,但是王光傑卻拒絕了,原因是自己年齡大了做那個沒什麼意思,還是留給年輕人吧。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基本是董潔如8個子女的基本處世特徵。所謂心無雜念,專心所學,本就是長壽之道。
第三個特徵,都很愛國。
董潔如8個子女的第三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都很愛國。雖然他們各自在不同的行業和工作崗位,但是他們都用自己的所學,為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雖然平凡,但是作為一個集體群像去考察的時候,卻依然是令人敬佩的。
前排左起:王光復、王光中、王光和、王光美、王光平、王光正、王光英,後排左起:王光傑、王光琦、王光超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