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戰爭的發生必定都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只要國家陷入了戰爭當中,那個這個國家的居民恐怕都不能倖免。戰爭是自一件極其消耗資源的事情,同時一個國家內無數人都會為這場戰爭付出生命的代價。
二戰是一場讓全世界都銘記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國被日本入侵,近南京一處,便有幾十萬人遇害,可以說那段時間裏,我國的百姓都在心驚膽戰中過日子,就怕哪天提到親友的噩耗。好在後來我國人民團在了一起,這才讓我們擁有如今的生活。
不過雖然我國損傷嚴重,日方為了這次戰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對於日本到底在這場戰爭當中損失了多少人,其實真實數字難以相信,國際上一直都有爭議。當時的日本是亞洲地區的二戰策源地,因此日本戰敗之後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隊都受到了沉重打擊。出於民族情節,二戰結束之後,我國人民自然是希望日本軍死傷人數越多越好,但是往往就是因為有了這個情節,我國各種機構才會在統計日本死傷數時報出各種的統計數字,並且這些數字發佈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這些數字基本上是越來越大,群眾看着這些混亂的數字也是十分疑惑。
實際上這些數字都是缺乏權威的,對於二戰當中日本死傷數的統計最客觀的應該是日本的厚生省。這個部門就相當於是我國的民政部與衛生部的結合,因此由這個部門統計出來的數據是存在一定的權威的。二戰結束之後,厚生省一共給出了三個數字,這三個數字指的都是日本的傷亡數,只是發佈的時間不太一樣。
第一個數字是185萬,這個數字是二戰過程當中日本軍人的直接死亡人數。第二個數字是212萬,這個數字包含了日本的直接死亡數,此外再加上戰爭結束之後死亡的日軍,這其中有在蘇聯的戰俘營去世的,也有在日本本土受傷過重去世的。第三個數字是232萬,這個數字包含日本正規軍的死亡人數,此外加上了日本軍屬的傷亡人數。日本的軍屬就類似於中國民兵,雖然不是正規的,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武裝,所以也算一個兵種。
但是對於這個數字,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日本的死亡數怎麼會只有這些?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厚生省對於這個數字的統計十分認真,每一個數字都能夠查到人員,這二百萬人每一個人的籍貫、生平、人際關係等等都記錄在冊,就連在那場戰役當中身亡都有記錄。
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對戰亡者非常重視,一般戰亡者的屍體都會被帶回,即便無法帶回也會帶回他的指甲或者是頭髮之類的交給亡者家屬。此外,日本同一個地區的人民基本上都進了同一個部隊,因此若是有人戰亡沒有上報的話,家屬也會提出意見。
從以上這些點來看,厚生省統計的死亡數應該是正確的。雖然作為中國人,對於這麼少的傷亡感到些許不滿,但是那場戰爭已經過去,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記住教訓,更好的做我們自己。